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市隐斋记

元好问

①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②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________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①,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②,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③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③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子何疑焉?”

④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言问之。”

贞佑丙子年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①山人索高价:山人,指隐士。这里用唐李渤隐居少室山,两度不赴召,后韩愈召之而应召做官的故事,说明有的人隐居是为了博得名誉后再出仕为官。②“欺松桂”句:南齐人周顒隐居钟山(今江苏江宁北),后应诏为海盐令,时人孔稚圭作《北山移文》,借山灵之口,指斥他假充隐士,称他“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诱,引诱;欺,欺骗。③乾没氏:指与世沉浮,追逐私利的人。

【小题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矣B.乎C.耶D.也
【小题2】简析第②段画波浪线句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小题3】对第④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用韩伯林类比娄公,说明他们是同类人。
B.借用“卖药”之事,表明对真正隐士的看法。
C.李生求记并非娄公本意。
D.对娄公之流沽名钓誉行为进行讽刺批判。
【小题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②段画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①出处一致  ②能定能应  ③喧嚣两忘  ④不为物诱
A.③,①;②,④,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D.③,④;②,①,
【小题5】联系全文,谈谈你对“隐士”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16 04:55: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人。进士起家,累迁秘书丞、同判饶州。宋绶荐其材,召还,以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上四事,曰行法令、审故事、惜材力、辨忠邪,辞甚切至。又奏:“唐贞观中,尝下诏令致仕官班本品见任上,欲其知耻而勇退也。比有年余八十,尚任班行,心力既衰,官事何补。请下有司,敕文武官年及七十,上书自言,特与迁官致仕,仍从贞观旧制,即宿德勋贤,自如故事。”因着为令。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修古奏:“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帝闻,立命笞之。晏殊以笏击人折齿。修古奏:“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古者,三公不按吏,先朝陈恕于中书榜人,实时罢黜。请正典刑,以允公议。”禁中以翡翠羽为服玩,诏市于南越。修古以谓重伤物命,且真宗时尝禁采狨毛,故事未远。命罢之。时颇崇建塔庙,议营金阁,费不可胜计,修古极陈其不可。久之,出知歙州,徙南剑州,复为开封府判官。历殿中侍御史,擢尚书刑部员外郎、知杂司事、权同判吏部流内铨。未逾月,会太后兄子刘从德死,录其姻戚至于厮役几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暖皆缘遗奏超授官秩,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交章论列。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未行,改知兴化军。会赦复官,卒。修古立朝,慷慨有风节。当太后临朝,权幸用事,人人顾望畏忌,而修古遇事辄言,无所回挠。既没,人多惜之。家贫,不能归葬,宾佐赙钱五十万。季女泣白其母曰:“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卒拒不纳。太后崩,帝思修古忠,特赠右谏议大夫,赐其家钱二十万。
(选自《宋史·卷二百九十七·列传第五十六》,有删节)
【注】①班:朝官上朝。②班行:上朝的位次。③三院: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
B.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
C.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
D.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礼部会试者称为进士,根据排名,分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御史在秦以前仅为负责记录之史官,自秦汉至清,则专司监察,监督巡查中央及地方官吏。
C.汉有黄门令、小黄门、中黄门等官职,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皆以宦官充任,故后世亦称宦官为黄门。
D.“出”,即京官到地方任职,也称“外放”、“放外任”,与地方官进朝廷任职的“入”相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修古恪尽职守,尽职尽责。他身为监察御史,监察百官,整肃朝仪,不管是太监侮慢还是宰相失体,他都及时参奏,仗义执言,要求严惩以正典刑。
B.曹修古关心朝政,积极进言。当他看到有的官员八十多岁心力俱衰却依然在职,于是建议文武官员七十岁应主动退休,概无例外,朝廷据此定为法令。
C.曹修古不惧权贵,遇事敢言。太后侄儿刘从德死后,朝廷越级任用了一大批刘家亲戚乃至厮役,他极力反对,因此惹怒太后,被削官一级,外放地方。
D.曹修古为官清廉,家无余财。在他死后,连扶灵柩回故乡安葬的费用都没有,还是他生前的部属和幕僚筹集五十万钱来资助他的家人,才办理了后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
(2)当太后临朝,权幸用事,人人顾望畏忌,而修古遇事辄言,无所回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郝质,字景纯,汾州介休人。少从军,挽强为第一。充殿前行门,换供奉官,为府州驻泊都监,主管麟府军马,与田朏将兵护军须馈麟州,道遇西夏数千骑寇钞,质先驱力战,斩首、获马数百。又与朏行边,至柏谷,敌堑道以阻官军,质御之于寒岭下,转斗逐北,遂修复宁远诸栅,以扼贼冲。宣抚使杜衍、安抚使明镐连荐之,且条上前后功状,超迁内殿承制、并代都监。大名贾昌朝又荐为路钤辖。
使讨贝州,文彦博至,命部城西。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彦博将斩千,质趋至帐下曰:"千之去,质实使之,罪乃在质,愿代千死。"彦博壮其义,两释之。质自此益知名。
贼平,迁六宅使,历高阳关、定州、并代钤辖,驻泊副都部署,龙神卫、捧日天武都指挥使,马军殿前都虞候,加领贺州刺史、英州团练、眉州防御使。奉诏城丰州,进步军副都指挥使、宿州观察使。召还宿卫,改马军。英宗立,迁武昌军节度观察留后,加安德军节度使,为殿前副指挥使。神宗立,易节安武军,为都指挥使。元丰元年,卒,帝亲临其丧,赠侍中,曰武庄。
质御军有纪律,犯者不贷,而享犒丰渥,公钱不足,出己奉助之。平居自奉简俭,食不重肉,笃于信义。田朏不振而死,为表揭前功,官其一孙。在并州,与朝士董熙善,约为婚姻。熙死,家贫无依,质已为节度使,竟以女归董氏。自为官,不上伐阅,从微至贵,皆以功次迁云。
【小题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B.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C.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D.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夏是党项人在西北地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宋朝称为夏国,因为在中国西部,故又被称为西夏。
B.路是宋元时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是直辖于中央的最高行政区域,高于府、州等,相当于明清时期的省。
C.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等死后,为褒贬其生平事迹而给予的称号,如欧阳修死后被谥为“文忠”。
D.婚姻,意为儿女亲家,男方的父亲为婚,女方的父亲为姻,在《鸿门宴》里刘邦和项伯就曾约为婚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郝质曾被破格提拔为内殿承制、并代路郡监;英宗时,被授予殿前副指挥使等职;神宗时为都指挥使;死后,皇帝还亲临其丧。他历仕多君,均受重用,难能可贵。
B.郝质治军严明,对触犯军纪的人,严惩不贷,但对部下的犒赏也很丰厚,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补贴;郝质敢于担当,当回河上的亭子被烧之后,到文彦博账下主动承担责任。
C.郝质重情重义,曾经与董熙约为婚姻,董熙死后家贫无依,他依然履行婚约。生活节俭,他自己吃饭却从不吃两样菜。
D.郝质在护送军需物资时与西夏几千骑兵力战,他作战英勇、身先士卒,斩杀几百人,缴获几百匹马;后又在巡边时,在柏谷大败敌军。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姑苏有赠(俞德邻)
画楼珠翠列娉婷,辽鹤重来失故城。
商女不知宁有恨,徐娘虽老尚多情。
一帘花雨谈幽梦,双浆莼波急去程。
却倚阊门重①回首,笳声呜咽暮云横。
【注】俞德邻:宋末元初诗人。本诗是元朝初年作者赠歌伎之作。辽鹤:《搜神后记》载,丁令威,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成仙后化为鹤回到故乡。莼:莼菜,又名水葵,马蹄草等,吴地水中多莼。可作羹,味鲜美,这种莼羹曾引起西晋诗人张翰的故园之思。阊门:姑苏城的西门。①重:音zhòng,难,困难。
【小题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商女不知宁有恨”,承起句而来,化用杜牧《泊秦淮》的诗意,直接表达出对没有亡国之恨的“商女”的强烈批判之情。
B.首联诗人写在画楼里见到了佩珠戴翠的娇娘,接着用丁令威这则神话,抒发情感,主要反映了诗人渴求解脱苦难的愿望。
C.尾联以景结情,寓情于景。“笳声呜咽”凄凉哀怨,暮云横飞纷乱压抑,通过营造凄凉萧瑟的意境,传达
D.颈联“一帘花雨谈幽梦”,紧承上句,点明了来游的时间和事件。“幽梦”是指从前的欢乐情境,今夕话旧,恍惚如梦。
E. 本诗是作者赠歌伎之作,花月之缘只为载体,写得凄怆悲慨,又大量用典,语意深婉感人,在遗民诗中应算是很有深度的作品。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木兰花慢

(元)张弘范①

功名归堕甑②,便拂袖,不须惊。且书剑蹉跎,林泉笑傲,诗酒飘零。人间事,良可笑,似长风、云影弄阴睛。莫泣穷途老泪,休怜儿女新亭。

浩歌一曲饭牛声③,天际暮烟冥。正百二山河,一时冠带,老却升平。英雄亦应无用,拟风尘、万里奋鹏程。谁忆青春富贵,为怜四海苍生。

(注)①张弘苑:元朝将领,善马槊,也能文。中统三年任行军总管,从征李嬗。后被元世祖免去军职。后被起用,率兵灭宋。②甑:一种古代炊具,类似现在的蒸锅,多为陶制。③饭牛:喂牛。据《吕氏春秋•举难》记载,春秋时,宁戚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齐桓公驾车。“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桓公听到后,认为他是个奇才,于是加以重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词开篇说功名失去了,也不过像陶甑摔碎了一样,不值得大惊小怪,显示了词人的洒脱。
B.“书剑蹉跎,林泉笑傲,诗酒飘零”三句,表明了作者对过去的作为有悔恨,决意拂袖而去,不问世事了。
C.“莫泣穷途老泪”“休怜儿女新亭”反用晋代阮籍和东晋渡江人士的典故,一“休”一“莫”,写得乐观开朗。
D.词的结尾提到“青春富贵”,表明此时作者虽然已经决定弃功名而隐居了,但对当年的春风得意仍难以忘怀。
E.这首词用典贴切,风格慷慨悲壮,具有阳刚之气,体现出了张弘范文武双全的大将风范。
【小题2】作者在下阕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词句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