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各题。
水龙吟•酹辛稼轩墓,在分水岭下
[元]张野
岭头一片青山,可能埋得凌云气?遐方异域,当年滴尽,英雄清泪。星斗撑肠,云烟盈纸,纵横游戏。漫③人间留得,阳春白雪,千载下,无人继。
不见戟门华第,见萧萧竹枯松悴。问谁料理,带湖烟景,瓢泉风味?万里中原,不堪回首,人生如寄。且临风高唱,逍遥旧曲,为先生酹。
[注] ①分水岭:在江西铅山县境内,辛弃疾墓地所在地。下阕“带湖”“瓢泉”都在铅山,“戟门华第”指辛弃疾旧居。②张野:由宋代入元代的词人,官至翰林修撰。③漫:空,徒然。
【小题1】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词中“水龙吟”是词牌,“酹辛稼轩墓,在分水岭下”是其题目。本词表达了作者对辛稼轩的敬仰和怀念。
B.词作上片前两句通过设问,怀念辛弃疾收复失地的英雄丈夫之气、 凌云悲慨之气,从而引出下边对辛弃疾经历的追述。
C.“遐方异域”三句写辛弃疾领兵北伐、收复中原的大志受阻,空洒清泪,显示了作者的无比悲愤的心情。
D.“星斗撑肠”三句写英雄想成就功业之心通过纸上“纵横游戏”之笔法来表现,写就了英雄豪杰式的高雅篇章。
E. 下阕首句通过想象生动地描写辛弃疾身后萧条,烘托出辛弃疾的豪迈形象,暗示了作者对后人忘却民族英雄的不满。
【小题2】“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辛弃疾的词是宋词中不可忽视的一座高峰。请从景与情的角度,分析这首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14 09:02: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尚志斋说(节选)

元·虞集

①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 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②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③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丧;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

④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小题1】与本文最为接近的一种文体是(   )。
A.记B.传C.赋D.论
【小题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一段划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1)正尔身,守尔法 (2)养尔气,畜尔力 (3)良尔弓,直尔矢
A.(1)(2)(3)B.(3)(2)(1)C.(2)(1)(3)D.(1)(3)(2)
【小题3】对第②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志向不明确,好比行舟没有方向,多半会成为庸人。
B.志向不明确,人生就会没有底线,多半会无所成就。
C.没有特定的志向,好比行舟没有方向,注定会无所成就。
D.没有特定的志向,人生就会没有底线,注定会成为庸人。
【小题4】第①段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
【小题5】简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琪,字俶宝,幽州蓟人。少好学,晋祖割燕地以奉契丹,契丹岁开贡部,琪举进士中第,署寿安王侍读,时天福六年也。幽帅赵延寿辟琪为从事,会契丹内侵,随延寿至京师。延寿子赞领河中节度,署琪为记室。赞镇庐州,表为观察判官。部有冤狱,琪辨之,免死者三人,特加朝散大夫。太宗为府尹,初甚加礼遇,琪与宰相赵普、枢密使李崇矩善,出入门下,遂恶之,乃白太祖出琪知龙州,移阆州。太宗即位,召赴阙。八年春正月,擢拜右谏议大夫、同判三司。三月,改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是秋,上将以工部尚书李昉参预国政,以琪先入,乃迁琪为刑部尚书。十月,自员外郎岁中四迁至尚书为相。九年九月,上幸景龙门外观水硙,因谓侍臣曰:“此水出于山源,清冷甘美,凡近河水味皆甘,岂非余润之所及乎?”琪等对曰:“实由地脉潜通而然,亦犹人之善恶以染习而成也。”端拱初,上亲耕籍田,以旧相进位吏部尚书。二年,将讨幽蓟,诏群臣各言边事。琪疏上,琪本燕人,以故究知蕃部兵马山川形势。上称之。俄又上奏疏奏颇采用之淳化五年蕃将李继迁寇灵武贼帅李顺攻劫州县琪又上书言边事奏入上密写其奏令边将择利而行。
至道元年春,大宴于含光殿,上问琪年,对曰:“七十有九。”上因慰抚久之。二年春,拜右仆射,特令月给实奉一百千,又以其衰老,诏许五日一朝。琪素有文学,颇谐捷。二年九月被病,令其子贻序秉笔,授辞作《多幸老民叙》,又口占遗表数百字而卒。赠司空,谥惠安。在使府前后三十年,周知人情。在相位日,百执事有所求请,多面折之,以是取怨于人。
(节选自《宋史·列卷二十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俄又上奏疏\奏颇采用之\淳化五年\蕃将李继迁寇灵武贼帅\李顺攻劫州县\琪又上书言边事\奏入\上密写其奏\令边将择利而行\
B.俄又上奏疏\奏颇采用之\淳化五年\蕃将李继迁寇灵武\贼帅李顺攻劫州县\琪又上书言边事\奏入上\密写其奏令\边将择利而行\
C.俄又上奏\疏奏\颇采用之\淳化五年\蕃将李继迁寇灵武\贼帅李顺攻劫州县\琪又上书言边事\奏入上\密写其奏令\边将择利而行\
D.俄又上奏\疏奏\颇采用之\淳化五年\蕃将李继迁寇灵武\贼帅李顺攻劫州县\琪又上书言边事\奏入\上密写其奏\令边将择利而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辟是中国古代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选拔那些有名望的品学兼优的人士,或备顾问,或委任政事。
B.“至道”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行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宋太祖的年号有建隆、乾德、开宝三个。
C.刑部,六部之一,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其余五部为吏、户、礼、兵、工部,各部最高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
D.“谥”即谥号,古代君王、诸侯、大臣、后妃等死去,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一个带有褒扬性质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琪严恪职守。他在担任庐州观察判官期间,为有冤屈有犯人辨明案情,使得三人免于死罪。
B.宋琪深受信任。太宗一直对他以礼相待,即位以后立即召宋琪进京,一年中四次升迁,任宰相。
C.宋琪年高望重。他八旬被授右仆射,月俸丰厚,诏许五日一朝,死后被追封司空爵位,谥惠安。
D.宋琪有才能。他博学能文,才思敏捷,幽默诙谐;为官几十载,了解世太人情,尤其通晓吏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琪等对曰:“实由地脉潜通而然,亦犹人之善恶以染习而成也。
(2)在相位日,百执事有所求请,多面折之,以是取怨于人。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吏道  邓牧
①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②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
③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小大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
④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⑤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豹蛇虺均为民害邪!
⑥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
【小题1】第⑥段方框处应填入的虚词是(  )
A. 耳
B. 乎
【小题2】作者在第一段中对于官吏的定义是什么?(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小题3】第③段画线句中,作者以___________喻害民之官吏,___________喻百姓,形象地写出了官吏害民的实质。
【小题4】对第⑤段画线句内容理解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百姓因官吏盘剥压榨以至于不能自食其力,转而为窃贼。
B.官吏不能自食其力而盘剥掠夺百姓,其心正如盗贼一般。
C.因为官吏日夜“窃取”百姓钱财,以至于百姓不得不反。
D.“不亦盗贼之心乎”,以反问语气表达对盗贼行为的痛恨。
【小题5】面对“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的情况,作者认为该怎么办?(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