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宿集庆寺①
[元] 仇远
平生三宿此招提②,眼底交游更有谁。
顾恺漫留金粟影,杜陵忍赋玉华诗。③
旋烹紫笋犹含箨,自摘青茶未展旗。
听彻洞箫清不寐,月明正照古松枝。
注释:①集庆寺建于宋理宗淳祐十二年,“轮奂极其靡丽”。元末建筑都毁于战火,还留存宋理宗御容一幅、燕游图一幅。②招提指寺院。③维摩诘又称“金粟如来”,东晋顾恺之曾在南京瓦官寺绘《维摩诘示疾壁画》。《玉华宫》是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描写唐代旧宫的凄凉景象。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中“三”泛指作者多次来集庆寺游玩,表现对这座寺院的喜爱。
B.颔联通过“金粟影”和“玉华诗”,写出了集庆寺当年的繁盛辉煌。
C.颈联写在园中烹调嫩笋、摘取新茶,表现了春天的寺园中萧条冷落。
D.尾联通过静夜洞箫声营造出一幅凄清的夜景图,寄托心中诸多感怀。
E. 整首诗风格清雅委婉,含蓄蕴藉,体现了作为末世文人的家国情怀。
【小题2】仇远在诗中运用多种手法抒发情感,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是如何抒发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31 09:13: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凌 室 记

元叶祐之

凌室所以藏冰。古者,日行北陆藏冰,故《豳风》之诗有曰:“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而藏冰、启冰,亦理阴阳之一事。《周礼》凌人掌冰,于凝阴冱寒而藏,阳气毕达而启之。食禄之家,与夫冰食,丧祭无不与焉,其藏之也时,其用之也周,是以冬无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雷出不震,无灾霜雹,厉疾不作,民不夭札。故藏冰、启冰,乃圣人燮调辅相之职也。上而宰相,下而州郡,皆所以任燮调之责,必使阴阳无愆伏之过,方能尽其职。

淮之地无冰雪者几年,岁亦荐饥。光(今河南潢川县)之判官张公士政于至正壬午冬,言于监郡卜颜不花曰:“予见京师与所在州郡,有司于仲冬必藏冰,待用以济酷热,而光独不然。吾凌室侯有冰而藏之,可乎?”监郡曰:“可。”遂筑室于城之北门,命掾吏万文宝其役。工未毕,而夕大雪,平地盈尺,层冰如阜,人以为瑞。公命斩纳之室,旬余而河冰以泮。盖一念之诚,有以诚召之,时壬午冬十有二月也。或者以为役民于严冬之际,人有不堪,不知《周礼》凌人斩冰之意,圣人燮理之事也。

吾闻张公之为政平物价恤民隐抑豪强扶良善去积弊理冤滞无非燮理之事。况为凌室藏冰、启冰,观阴阳寒暑之变,以察消息盈虚之理,最亦为政之大者。夫子作《春秋》,无冰必书,纪异事,为经邦大训,此殆非或人之所知也。予故书于凌室,见公之为政,他日居于庙堂而辅成化者,盖基于此,故不可以不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凌室,所以藏冰 所以:用来……的。
B.亦理阴阳之一事    燮:协和;调和。
C.是以冬无阳 愆:过分,引申为失调。
D.命掾吏万文宝其役  董:通“懂”,懂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日行北陆藏冰 归求救国之策
B.于凝阴冱寒而藏之    予犹记周公被逮
C.吾凌室侯 秦人积威之所劫
D.见公之为政 洎牧谗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据《诗经》记载,早在周时,我国古人就已经学会利用冰块和冰窖做成简易的制冷系统,并有专人负责管理。这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伟大智慧。
B.作为掌管冰室的张公见各地都没有藏冰、启冰的措施,便向监郡请求藏冰。工程未毕,傍晚就降大雪。砍下冰块收藏十多天后,河边的冰就开始融化。
C.本文多处引用或化用《诗经》《周礼》等文献来说明藏冰、启冰的重要性。赞扬张公为政之道能关注阴阳变化盛衰消长,希望他将来辅佐皇帝完成教化。
D.藏冰、启冰长期用于祀祷、巫祝等古老的迷信仪式,祈求消灾弥疫、风调雨顺和国泰民安。藏冰、启冰之礼在古人心目中往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典。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吾闻张公之为政平物价恤民隐抑豪强扶良善去积弊理冤滞无非燮理之事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或者以为役民于严冬之际,人有不堪。
(2)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文中子通弟也。年十五游长安,谒杨素,一坐服其英敏,目为神仙童子。

隋大业末,举孝廉高第,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县丞。以嗜酒妨政,时天下亦乱,遂托病风,轻舟夜遁。叹曰:“网罗在天,吾将安之!”乃还故乡。

至唐武德中,诏征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绩弟静谓绩曰:“待诏可乐否?”曰:“待诏俸薄,况萧瑟,但良酝三升,差可恋耳。”(待诏)江国公闻之曰:“三千良酝,未足以绊王先生。”特判日给一斗。时人呼为“斗酒学士”。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有仲长子光者,亦隐士也,无妻子。绩爱基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君有奴婢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雁、莳药草自供。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自号“东皋子”。虽刺史谒见,皆不答。终于家。

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撰《酒经》一卷、《酒谱》一卷。李淳风见之曰:“君酒家南、董①也。”及诗赋等传世。

论曰:唐兴迨季叶,治日少而乱日多,虽草衣带索,罕得安居。当其时,远钓弋者,不走山而逃海,斯德而隐者矣。自王君以下,幽人间出,皆远腾长往之士,危行言逊,重拔祸机,挂冠引退,往往见之。虽或累聘丘园②,勉加冠佩,适足以速深藏于薮泽耳。然犹有不能逃白刃、死非命焉。夫迹晦名彰,风高尘绝,岂不以有翰墨之妙,骚雅之奇美哉!文章为不朽之盛事也。

(选自辛文房《唐才子传》,有删改)

(注)①南、董:指春秋时期两个著名史官南史氏、董狐。
②丘园:指隐士的隐居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坐服其英敏 坐:通“座”
B.除秘书正文 除:授官
C.差可恋耳  差:勉强
D.不乐在朝,辞疾    疾:快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还故乡 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嗜酒妨政    掭尖草,不出
C.岂不以有翰墨妙 收天下兵,聚之咸阳
D.适足以速深藏薮泽耳  或重泰山,或轻于鸿毛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绩从小就才思敏捷,被称为神童;道德高尚,被举为孝廉。但因隋朝末年政治黑暗,他两次托病而辞职。
B.王绩与隐士仲长子光兴趣相投,相邻而居,日与对酌。他潜心研读《周易》《庄子》《老子》,再无做官的心思,过着一种自给自足的隐居生活。
C.王绩酷爱美酒,曾因酒误政,他撰写了《酒经》《酒谱》,被誉为南史氏、董狐一样的酒家史官,他创作的诗文传赋也流传于世。
D.作者的评论提示了隐士产生的原因是世道“治日少而乱日多”,肯定了王绩的归隐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