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京字元长,兴化仙游人。登熙宁三年进士第,调钱塘尉 、舒州推官,累迁起居郎。使辽还,拜中书舍人。时弟卞已为舍人,故事,入官以先后为序,卞乞班京下。兄弟同掌书命,朝廷荣之。
京每为帝言,今泉币所积赢五千万,和足以广乐,富足以备礼,于是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作《大晟乐》,制定命宝。大兴工役。两河之民,愁困不聊生,而京僴然自以为稷、契、周、召也。又欲广宫室求上宠媚,召童贯辈五人,风以禁中逼侧之状。贯俱听命,各视力所致,争以侈丽高广相夸尚。
子攸、壝、绦,攸子行,皆至大学士,视执政。帝七幸其第,赉予无算。命坐传觞,略用家人礼。厮养居大官,媵妾封夫人,然公论益不与,帝亦厌薄之。
宣和二年,令致仕。六年,以朱勔为地,再起领三省。京至是四当国,目昏眊不能事事,悉决于季子绦。凡京所判,皆绦为之,且代京入奏。每造朝侍从以下皆迎揖呫嗫耳语堂吏数十人抱案后从由是恣为奸利窃弄威柄骤引其妇兄韩梠为户部侍郎。媒糵‚密谋,斥逐朝士,创宣和库式贡司,四方之金帛与府藏之所储,尽拘括以实之,为天子之私财。宰臣白时中、李邦彦惟奉行文书而已,既不能堪。兄攸亦发其事,上怒,欲窜之,京力丐免,特勒停侍养,而安置韩梠黄州。未几,褫绦侍读,毁赐出身敕,而京亦致仕。方时中等白罢绦以撼京,京殊无去意。帝呼童贯使诣京,令上章谢事,贯至,京泣曰:“上何不容京数年?当有相谗谮者。”贯曰:“不知也”京不得已,以章授贯,帝命词臣代为作三表请去,乃降制从之。
京天资凶谲,舞智御人,在人主前,颛狙伺为固位计,始终一说,谓当越拘挛之俗,竭四海九州之力以自奉。帝亦知其奸,屡罢屡起,且择与京不合者执政以柅之。京每闻将退免,辄入见祈哀,蒲伏扣头,无复廉耻。见利忘义,至于兄弟为参、商,父子如秦、越。     
(节选自《宋史•奸臣传•蔡京传》)
注释:风通“讽”,暗示。
‚媒糵:喻定计陷害,使别人落下罪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造朝∕侍从以下皆迎揖∕呫嗫耳语∕堂吏数十人∕抱案后从由是∕恣为奸利∕窃弄威柄∕骤引其妇兄韩梠为户部侍郎
B.每造朝∕侍从以下皆迎揖∕呫嗫耳语∕堂吏数十人∕抱案后从∕由是恣为奸利∕窃弄威柄∕骤引其妇兄韩梠为户部侍郎
C.每造朝侍从以下∕皆迎揖∕呫嗫耳语∕堂吏数十人∕抱案后从∕由是恣为奸利∕窃弄威柄∕骤引其妇兄韩梠为户部侍郎
D.每造朝侍从以下∕皆迎揖∕呫嗫耳语∕堂吏数十人∕抱案后从由是∕恣为奸利∕窃弄威柄∕骤引其妇兄韩梠为户部侍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稷”,指后稷,周朝始祖,教民耕种,被认为是我国农耕业的始祖;“周”指周公,周公留下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佳话。
B.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学士最早是指那些在学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逐渐变成官名和文人学者的泛称。
C.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辞官。致仕制度,即官员的退休制度,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典籍中习见的“致事”“下车”“告归”“乞骸骨”等属于有关退休的不同说法。
D.九州:古代分中国为九州。说法不一,《书·禹贡》作冀、衮、青、徐、扬、荆、 豫、梁、雍 ;《尔雅·释地》有幽、营州而无青、梁州;《周礼·夏官·职方》有幽、并 州而无徐、梁州。后以“九州”泛指天下,指全中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京与他的弟弟蔡卞同在朝廷为官,蔡卞任中书舍人在先,按惯例,举行朝会入宫时应该排名在蔡京前面,但蔡卞报告朝廷,要求排位在蔡京之后。
B.蔡京第四次掌权,老眼昏花不能办事,政事都由他的小儿子蔡绦处理,蔡绦恣意为奸,窃弄威权,连他的哥哥蔡攸也揭发他的罪行。
C.白时中等上书请罢蔡绦以动摇蔡京的地位,蔡京毫无退意。皇上让童贯去令他上章辞官,蔡京不得已,把辞职的章奏交给童贯。
D.蔡京专门迎合皇帝的心思来谋求巩固地位,他进言皇帝大修宫室,尽情享乐。皇帝知道他的奸诈,不为他所动,并选与他不合的人执政来牵制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贯俱听命,各视力所致,争以侈丽高广相夸尚。
(2)帝七幸其第,赉予无算。命坐传觞,略用家人礼。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15 09:45: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潜不解音律,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宋本《陶潜集》,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B.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C.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D.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汉初,文帝因为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称为“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B.“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条小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人因以“三径”代隐士住处。“三径之资”指隐居的资本。
C.“督邮”,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
D.原文“元嘉四年”中的“元嘉”是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世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情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小题4】把下列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若谷,字子渊,徐州丰人。少孤游学于洛下。举进士,补长社县尉。州葺兵营,课民输木,檄尉受之。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欲苛苦输者,因以取赇。若谷度材,别其长短、大小为程,置庭中,使民自输。天圣初,判三司户部勾院。使契丹,陛辞,不俟垂帘请对,乃遽诣长春殿奏事,罢知荆南。士族元甲恃荫屡犯法,若谷杖之,曰:“吾代若父兄训之尔。”王蒙正为驻泊都监,挟太后姻横肆,若谷绳以法。监司右蒙正,奏徙若谷潭州。洞庭贼数邀商人船杀人,辄投尸水中。尝捕获,以尸无验,每贷死,隶他州。既而逃归,复攻劫,若谷擒致之,磔于市。自是寇稍息。累迁太常少卿,知滑州。河啮韩村堤,夜驰往,督兵为大埽,至旦堤完。以右谏议大夫知延州。州有东西两城夹河,秋、夏水溢,岸辄圮,役费不可胜纪。若谷乃制石版为岸,押以巨木,后虽暴水,不复坏。官仓依山而贮谷少,若谷使作露囤,囤可贮二万斛,他郡多取法焉。迁给事中、知寿州。豪右多分占芍陂,陂皆美田,夏雨溢坏田,辄盗决。若谷摘冒占田者逐之,每决,辄调濒陂诸豪,使塞堤,盗决乃止。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进尚书工部侍郎,拜参知政事。建言:“风俗媺恶,在上之人作而新之。君子小人,各有其类,今一目以朋党,恐正人无以自立矣。”帝悟,为下诏谕中外。以耳疾,累上章辞位,罢为资政殿大学士。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赠太子太傅,谥康靖。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有删改)
【注】 ①埽(sào):治水工程用以护岸或堵决口的器材,一般用秸秆、芦苇捆绑而成。
②芍陂(què bēi):蓄水池塘名,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在今安徽寿县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
B.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
C.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
D.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太傅,和太子太师、太子太保称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傅教武, 太师教文,太保保护其安全。
B.天圣,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年号并非一成不变,皇帝遇到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更改年号。
C.徙,指调动官职,多为平级调动。文中的“迁”“改”“罢”等均是官职变动的用语。
D.进士,古官名。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若谷公正廉明。补任长社县县尉时,有官员趁百姓交纳木材时索要贿赂,而李若谷估量木材,区别长短、大小,制定尺度,放在庭院中,让百姓自己按尺度交纳。
B.李若谷性情率直。出使契丹,到宫里辞别皇帝,他没有等到帘幕放下就急于应答,竟直接到长春殿奏事,于是被罢免官职,改任荆南知州。
C.李若谷不畏权贵。兼领三司户部勾院时,当地的豪族元甲倚仗祖上的恩荫多次犯法,李若谷对他施了杖刑,并说是替他的父兄教训他。
D.李若谷爱民如子。任并州知州时,贫困不能婚配的百姓,李若谷拿出自己的钱帮助他们嫁娶。
【小题4】把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葺兵营,课民输木,檄尉受之。
(2)尝捕获,以尸无验,每贷死,隶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