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别大名亲旧(注)
[元]许 衡
河上徘徊,未分袂、孤怀先怯。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离别。泪苦滴成襟畔湿,愁多拥就心头结。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  
黄卷内,消白日。青镜里,增华发。念岁寒交友,故山烟月。虚道人生归去好,谁知美事难双得。计从今、佳会几何时?长相忆。
(注) 此词为作者赴朝廷征召时辞别亲友所作,时年46岁。
(1)下列对这首词上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阕前三句写词人与亲友依依惜别,在还未分别的时候就感受到分别后孤独无依的忧惧与悲愁。
B.“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离别”一句,作者面对即将到来的长途充满忧惧,担心路途遥远,艰难困苦太多。
C.“泪苦滴成襟畔湿,愁多拥就心头结”正面描写自己身心两方面由离别引起的极度哀愁和痛苦。
D.“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是说词人站在春风中因痛苦而无所寄托,内心没什么好说的而显得“难说”。
E.中国古典诗词历来不乏对离情别绪的描写,许衡的这首《满江红》避开了一般的浮泛描写,处处从个人的真实经历出发,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
(2)比较阅读柳永《雨霖铃》下片和本词的下片,分析二者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之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8-25 11:31: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白居易传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2)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
B.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
C.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
D.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此时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年纪。
B.浮屠,亦作浮图,休屠、浮屠、浮图,皆佛陀之异译;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佛教为浮屠道。后并称佛塔为浮屠。
C.致仕,交还官职,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来表示此意的词语还有“致事、致政、休致”等。
D.六义,文中指《诗经》中 的“风、雅、颂、赋、比、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与此意完全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的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B.白居易居庙堂之上,故“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故“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C.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D.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着笔,前后对比鲜明,从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能力与才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
(2)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姑苏有赠(俞德邻)
画楼珠翠列娉婷,辽鹤重来失故城。
商女不知宁有恨,徐娘虽老尚多情。
一帘花雨谈幽梦,双浆莼波急去程。
却倚阊门重①回首,笳声呜咽暮云横。
【注】俞德邻:宋末元初诗人。本诗是元朝初年作者赠歌伎之作。辽鹤:《搜神后记》载,丁令威,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成仙后化为鹤回到故乡。莼:莼菜,又名水葵,马蹄草等,吴地水中多莼。可作羹,味鲜美,这种莼羹曾引起西晋诗人张翰的故园之思。阊门:姑苏城的西门。①重:音zhòng,难,困难。
【小题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商女不知宁有恨”,承起句而来,化用杜牧《泊秦淮》的诗意,直接表达出对没有亡国之恨的“商女”的强烈批判之情。
B.首联诗人写在画楼里见到了佩珠戴翠的娇娘,接着用丁令威这则神话,抒发情感,主要反映了诗人渴求解脱苦难的愿望。
C.尾联以景结情,寓情于景。“笳声呜咽”凄凉哀怨,暮云横飞纷乱压抑,通过营造凄凉萧瑟的意境,传达
D.颈联“一帘花雨谈幽梦”,紧承上句,点明了来游的时间和事件。“幽梦”是指从前的欢乐情境,今夕话旧,恍惚如梦。
E. 本诗是作者赠歌伎之作,花月之缘只为载体,写得凄怆悲慨,又大量用典,语意深婉感人,在遗民诗中应算是很有深度的作品。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