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忠恕,字行父,右仆射浚之孙。以祖任,监楼店务。入府幕,时韩侂胄权势熏灼,尝夺民间已许嫁女,夫家以告,忠恕白尹归其父母,尹不能难。
迁司农丞、知宁国府。夏旱,请于朝,得赐米十万七千余石。常平使者欲均济而勿劝 粜,忠恕虑后无以济,遂核户口、计岁月,严戒诸邑谕大家发盖藏。所见浸异,以言去,主冲佑观。
起知鄂州,改湖北转运判官兼知鄂州。召为屯田郎官,丁内艰。免丧,入为户部郎官。入对,极言边事,其虑至远。
理宗即位,忠恕贻书史弥远请取法孝宗,行三年丧,且曰:“孝宗始自践祚,服勤子职凡二十有七年,今上自外邸入继大统,未尝躬一日定省之劳,欲报之德,视孝宗宜有加。” 既而宰辅率百僚请太母同听政,忠恕复贻书史弥远,谓:“今吾君长矣,此亦中策尔。”诏群臣集议庙制,忠恕谓:“九庙非古。若升先帝,则十世之庙始于今日,于礼无稽。”
宝庆初,诏求直言,忠恕上封事,陈八事。疏入,朝绅传诵。始魏了翁尝勉忠恕以“植立名节,无愧家声”。及是叹曰:“忠献有后矣!”真德秀闻之,纳交焉。
忠恕又因轮对,引以伯父栻告孝宗之语曰:“当求晓事之臣,不求办事之臣;欲求伏节死义之臣,必求犯颜敢谏之臣。”语益剀切。忠恕自知不为时所容,力请外补,遂以直秘阁知赣州。抵郡才两月,言者指为朋比,落职,降两官,罢。绍定三年,复元官,进秩一等,提举冲佑观。卒。魏了翁尝许忠恕“拳拳体国似浚,拨繁剸剧似其父枃,敛华就实则有志义理之学,尝有闻乎栻之教矣”。
(《宋史·张忠恕传》)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见异,以言去   逐渐
B.知鄂州   重新任用
C.孝宗宜有加 看见
D.未尝躬一日定之劳 问候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祖任,监楼店务”,即凭祖父恩荫而荫补官职。荫补制度是中国上古时代世袭制的一种变相,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任官的待遇。
B.丁内艰,即丁父忧。丁外艰,即丁母忧。丁,当也,是遭逢意思。忧,居丧也。旧时,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居丧。
C.九庙指古时帝王之家的礼庙。王莽之前,礼庙为七庙,分为太祖庙及三昭庙﹑三穆庙。王莽增为祖庙五﹑亲庙四,共九庙。后历朝皆沿此制。人们也习惯上用七庙、九庙代指社稷。
D.朋比,即结成私党。朋党,是指集团,派别,多为争夺权利、排斥异己而结成。这种党派门户之争,不能说全无清浊是非之分,但互相攻伐的结果,往往是敌对的双方都难免意气用事,置国家社会利益于不顾,使政局变得日益混乱,政治变得益发腐败。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平使者欲均济而勿劝粜,忠恕虑后无以济,遂核户口、计岁月,严戒诸邑谕大家发盖藏。(2)当求晓事之臣,不求办事之臣;欲求伏节死义之臣,必求犯颜敢谏之臣。
【小题4】请用四字词或成语概括张忠恕在为人、为官方面的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18 11:46: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韩缜字玉汝。登进士第,签书南京判官。仁宗以水灾求直言,缜上疏曰:“今国本未立,无以系天下心,此阴盛阳微之应。”词极剀切。前此,武臣不执亲丧。缜建言:“三年之服,古今通制;晋襄衰墨从戎,事出一时。”遂著令,自崇班以上听持服。参知政事孙抃持禄充位;内侍史志聪私役皇城亲从。缜皆极论之。帝为罢抃,而正志聪罪。迁侍御史、度支判官。夏谅祚死,子秉常嗣,遣使求封册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欲择人诘其使缜适陛辞神宗命之往缜至驿问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帝喜改使陕西。入知审官西院、直舍人院。以兄绛执政,改集贤殿修撰、盐铁副使,以天章阁待制知秦州。熙宁七年,辽使萧禧来议代北地界。召缜馆客,遂报聘,令持图致辽主,不克见而还。知开封府,禧再至,复馆之。诏乘驿诣河东,与禧分画,以分水岭为界。复命,赐袭衣、金带。哲宗立,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首相蔡确与章惇谋诬东朝,及确为山陵使,缜暴其奸状,由是东朝及外廷悉知之。确使还,欲以其属高遵惠、张琎、韩宗文为美官。缜曰:“遵惠为太后从父;琎者,中书郎璪之弟;宗文,臣侄也。今擢用非次,则是君臣各私其亲,何以示天下?”乃止。元祐元年,御史中丞刘挚、谏官孙觉、苏辙、王觌,论缜才鄙望轻,在先朝为奉使,割地六百里以遗契丹,边人怨之切骨,不可使居相位。章数十上,罢为观文殿大学士。请老,为西太一宫使;以太子太保致仕。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九。

注①崇班:官名,即内殿崇班,宋代武臣阶官。②封册:天子封赐王侯之文书。③西太一宫:道教庙宇,宋仁宗天圣年间所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欲择人诘其使/缜适陛辞/神宗命之往/缜至驿问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帝喜/改使陕西
B.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欲择人诘其使/缜适陛辞/神宗命之往/缜至驿问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帝喜/改使陕西
C.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欲择人诘其使/缜适陛辞/神宗命之往/缜至驿问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帝喜/改使陕西
D.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欲择人诘其使/缜适陛辞/神宗命之往/缜至驿问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帝喜/改使陕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服,即居丧守孝。服制是指死者亲属按照与其血缘关系的亲疏尊卑,穿戴不同等差的丧服制度。
B.牒,中国古代百姓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指用竹或木制成的短简,将其编连在一起称为牒。
C.金带,金饰的腰带。古代帝王、后妃、文武百官所服腰带,有革、金、玉、银等差别,其制度各代不同,亦多变易。
D.观文殿大学士,宋代官名。皇祐元年置,由曾任宰相大臣担任。无职掌,仅出入侍从备顾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缜性情耿直,光明磊落。他在皇帝征求水灾的意见时,言语犀利地提出个人见解;在任命官员的问题上,他反对任用和君主、大臣关系密切的人。
B.韩缜弘扬美德,推行孝道。在武臣不守丧礼的问题上,他用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古今通行的礼制来阐述观点,皇帝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
C.韩缜直言无私,一心为国。对一些无所作为的高官和滥行职权的人,他极力批判,皇上最终罢免了这些人。
D.韩缜有礼有节,讲究谋略。在对待辽使的问题上,韩缜始终礼遇对方;在对待蔡确的问题上,他选择在恰当的时机揭露其罪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缜上疏曰:“今国本未立,无以系天下心,此阴盛阳微之应。”
(2)今擢用非次,则是君臣各私其亲,何以示天下?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谢枋得,字君直,信州弋阳人也。为人豪爽。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性好直言,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必掀髯抵几,跳跃自奋,以忠义自任。

宝佑中,举进士,对策极攻丞相董槐与宦官董宋臣,意擢高第矣,及奏名,中乙科。除抚州司户参军,即弃去。明年复出,试教官,中兼经科,除教授建宁府。五年,枋得考试建康,擿似道政事为问目①。漕使陆景思衔之,上其稿于似道。坐居乡不法,且讪谤,追两官,谪居兴国军。德佑元年,吕文焕②导大元兵东下鄂、黄、蕲、安庆、九江,凡其亲友部曲皆诱下之。枋得与吕师夔③善,乃应诏上书,以一族保师夔可信,且愿身至江州见文焕与议。会文焕北归,不及而反。

明年正月,师夔与武万户分定江东地,枋得以兵逆之。吕军驰至,枋得走入安仁,奔信州,不守。乃变姓名,入建宁,寓逆旅中,日麻衣蹑履,东乡而哭,人不识之,以为被病也。已而去,卖卜建阳市中,有来卜者,惟取米屦而已,委以钱,率谢不取。其后人稍稍识之,多延至其家,使为弟子论学。

至元二十三年,集贤学士程文海荐宋臣二十二人,以枋得为首,辞不起。又明年,行省丞相忙兀台将旨诏之。枋得曰:"上有尧、舜,下有巢、由,枋得名姓不祥,不敢赴诏。"丞相义之,不强也。二十五年,尚书留梦炎以枋得荐。枋得遗书梦炎,终不行。

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见时方以求材为急,欲荐枋得为功。枋得骂曰:"天佑仕闽,无毫发推广德意,反起银冶病民,顾以我辈饰好邪?"及见天佑,又傲岸不为礼。天佑怒,强之而北。

二十六年四月,至京师。已而病,迁悯忠寺,见壁间《曹娥碑》,泣曰:"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留梦炎使医持药杂米饮进之,枋得怒曰:"吾欲死,汝乃欲生我邪?"弃之于地,终不食而死。

(选自《宋史•谢枋得传》,有删改)

(注)①问目:题目。②吕文焕:南宋降元将领。③吕师夔:吕文焕之侄。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擿似道政事为问目擿:拟定、设置
B.枋得以兵逆之逆:迎击、抵御
C.委以钱,率谢不取谢:谢绝
D.人不识之,以为被病也被:遭受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谢枋得具有民族气节的一项是
①对策极攻丞相董槐与宦官董宋臣
②枋得遗书梦炎,终不行
③除抚州司户参军,即弃去
④有来卜者,惟取米屦而已
⑤及见天佑,又傲岸不为礼
⑥弃之于地,终不食而死
A.②③④B.①③⑤C.①④⑥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枋得为人豪爽,性情刚直。跟人谈论起古今治乱的国家大事,就一定掀须拍案,跳跃奋起,显得和激动。
B.吕文焕引元兵来进攻的时候,还诱降自己的亲属和部下,但他的侄子吕师夔没有投降。谢枋得想亲自去何吕文焕谈判,最终没有成功。
C.谢枋得曾率兵守卫安仁和信州,失败之后,在建宁隐姓埋名,住在旅馆里,常常向东大哭;不久他又流落到了建阳,以给人占卜为生。
D.谢枋得曾经是被推荐的宋朝旧臣的第一位,但是他并没有应召。后来,他又先后三次拒绝了元朝官员们对他的征召,始终没有再出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后徙开封之雍丘。天圣初,举进士,开封、试礼部皆第一。时亲策贤良、茂才等科,而命与武举人杂视。庠言:“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命有司具饮膳,斥武举人令别试。”诏从之。密州豪王澥私酿酒,邻人往捕之,澥绐奴曰:"盗也。”尽使杀其父子四人。州论奴以法,澥独不死。宰相陈尧佐右澥,庠力争,卒抵澥死。帝遇庠辱行且大用矣庠初名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详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宝元中,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庠为相儒雅,练习故事,自执政,遇事辄分别是非。未几,以资政殿学士徙郓州,进给事中。参知政事范仲淹去位,帝问宰相章得象,谁可代仲淹者,得象荐宋祁。帝雅意在庠,复召为参知政事。皇祐中,迁工部尚书。三年,祁子与越国夫人曹氏客张彦方游。而彦方伪造敕牒,为人补官,论死。谏官包拯奏庠不戢子弟,庠亦请去。乃以刑部尚书知河南府,后徙许州,又徙河阳,再迁兵部尚书。数言:“国家当慎固根本,畿辅宿兵常盈四十万,羡则出补更戍,祖宗初谋也,不苟轻改。”以司空致仕。卒,谥元献。庠自应举时,与祁俱以文学名擅天下,俭约不好声色,读书至老不倦。善正讹谬,尝校定《国语》,撰《补音》三卷。天资忠厚,尝曰:“逆诈恃明,残人矜才,吾终身弗为也。”沈邈尝为京东转运使,数以事侵庠。及庠在洛,邈子监曲院,因出借县人负物,杖之,道死,实以他疾。而邈子为府属所恶,欲痛治之以法,庠独不肯,曰:“是安足罪也!”人以此益称其长者。弟祁。

(选自《宋史•宋庠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已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目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B.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頁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C.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D.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人”原指被荐举的人,唐宋时指地方推举赴京应科考者,明清时指在每年一次的乡试中合格者。
B.“刑部”又称“秋官”“宪部”,负责审定律令及审核刑狱,与吏、户、礼、兵、工并称古代六部。
C.“河阳”中“河'专指“黄河',古人认为“山南水北为之阳”,故“河阳”指黄河北岸的某地区。
D.《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分记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庠喜好读书,以精通文献经典名闻天下。他在开封府、礼部举行的科考中表现优异,后考中进士;他到老读书也不倦怠,并擅长考证书中的错误,曾撰写过《补音》三卷。
B.宋庠为官正直,遇事辄分是非。豪强王澥私自酿酒并骗奴仆杀人。面对宰相的袒护,宋庠据理力争,终判王澥死罪;谏官包拯上奏说宋庠没能严格要求子弟宋庠请求离职。
C.宋庠德才兼备,深得皇上重用。他为人生活俭约,为相气度儒雅,不好声色;他曾两次任参知政事,第二次是宰相力荐他,并得到了皇上的认可。
D.宋庠天资忠厚,人称其为长者。他终身不残害别人,不恃才傲物;他不记恨迫害自己的沈邈并在沈邈之子杖打欠物县人死于道跻_事上据实从宽处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命有司具饮。
(2)畿辅宿兵常盈四十万,羡则出补更戍,祖宗初谋也不苟轻改。
【小题5】本文的宋庠与上一文的吕海都有可贵的相似之处,请结合两篇文章简要概括二人的优秀品格。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普沈厚寡言,镇阳豪族魏氏以女妻之。宣祖卧疾滁州,普朝夕奉药饵,宣祖由是待以宗分。太祖尝与语,奇之。时获盗百余,当弃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鞫之,获全活者众。既拜相,上视如左右手,事无大小,悉咨决焉。普为政颇专,廷臣多忌之。时官禁私贩秦、陇大木,普尝遣亲吏诣市屋材,联巨筏至京师治第,吏因之窃货大木,冒称普市货鬻都下。权三司使赵玭廉得之以闻。太祖大怒,促令追班,将下制逐普,赖王溥奏解之。淳化三年春,以老衰久病,上表乞骸骨。拜太师,封魏国公,给宰相奉料,令养疾,俟损日赴阙,仍遣其弟宗正少卿安易赍诏书赐之。七月卒,年七十一。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选自《宋史·赵普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B.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C.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破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D.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弃市,死刑的一种,自商周时即已有之。因官府在闹市当众杀人可以威慑百姓,所以常被统治者用来惩治那些罪大恶极者,以儆效尤。
B.三司,宋代实行的是二府三司制度,其三司为盐铁、户部、度支,作用是掌管统筹国家财政。
C.阙,是指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因帝王所居住宫殿的宫门外常有双阙,所以有时也可代指朝廷,文中赴阙指入朝陛见皇帝。
D.薨,是对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的称谓,也可以用于皇帝和高等级妃嫔,或者封王的贵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普稳重敦厚,沉默寡言。镇阳豪族魏氏把女儿嫁给他为妻。宣祖卧病于滁州之时,赵普朝夕侍奉服药,宣祖从此把他当作宗族的人来看待。
B.赵普为政专断,颇遭忌恨。赵普曾派遣亲信官吏去买建造私宅的木材,该官吏趁机暗中倒卖木材。此事被人揭发报告给皇上,太祖怒将赵普放逐外地为官。
C.赵普爱好读书,为政有道。赵普年轻时没有什么学问,晚年他手不释卷,处理政务游刃有余。去世以后,家里的人打开箱子察看,有《论语》二十篇。
D.赵普严肃刚正,胸怀天下。他曾力荐某人为某官,皇帝不准许。但他不气馁,犯颜进谏,最终皇帝醒悟,任用了那个人为官。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大宝,元龟。建炎初,廷试第二,授南雄州教授。赵鼎谪潮,大宝日从习《论语》,鼎叹曰:“吾居此,平时所荐无一至者,君独肯从吾游,过人远矣。”知连州,张浚亦谪居,命其子栻与讲学。时赵、张客贬斥无虚日,人为累息,大宝独泰然。浚奉不时得,大宝以经制钱给之,浚曰:“如累君何?”大宝不为变。代还,言连、英、循、惠、新、恩六州,居民才数百,非想迁之地,月输免行钱宜躅减。高宗谓大臣曰:“守臣上殿,令陈民事,遂得知田里疾苦,所陈五六,得一可行,其利亦不细矣。”乃命广西诸司具减数闻。知袁州,进《》《》、《易解》,时经筵阙官,遂除国子司业兼崇政殿说书。孝宗即位,除礼部侍郎。大宝言:“古致治之君,先明国是,而行之以果断。自军兴以来,曰征曰和,浮议靡定。愿陛下果断,则无不济。”擢右谏议大夫。汪澈督师荆、襄,大宝劾其不能节制,坐视方城之败,疏再上,澈落职谪台州。大宝尝论及移跸,上曰:“吾欲亟行。”大宝奏:“今日之势殆未可,愿少宽岁月。”张浚复起为都督,大宝力贊其议,符离之战失律,群言汹汹。大宝言:“危疑之际,非果断持重,何以息横议。”未几汤思退议罢督府力请讲和大宝奏谓今国事莫大于恢复莫仇于金敌莫难于攻守莫审于用人督府既罢,撤边防,金复犯边,诏思退都督军马,辞不行。上震怒,窜思退,中外以大宝前言不用为恨。乾道元年,召为礼部尚书。入对,言理财之道,当务本抑末。右正言程叔达奏大宝乞复免行钱非是。诏大宝致仕。寻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王大宝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几汤思退议/罢督府力请讲和/大宝奏谓/今国事莫大于恢复/莫仇于金/敌莫难于攻守/莫审于用人
B.未几汤思退议罢督府/力请讲和/大宝奏/谓今国事莫大于恢复/莫仇于金/做莫难于攻守/莫审于用人
C.未几/汤思退议墨督府力请/讲和大宝/奏谓今国事莫大/于恢复莫仇/于金敌莫难/于攻守莫审于用人
D.未几/汤思退议罢督府/力请讲和/大宝奏谓/今国事莫大于恢复/莫仇于金敌/莫难于攻守/莫审于用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有取字习惯,名供朋友呼唤,字供长辈呼唤,名和字在意义上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B.“廷试”通常称殿试,是科举制度会试考中后,由皇帝亲自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
C.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北魏始置。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长官为礼部尚书。
D.《诗》《书》是指《诗经》《尚书》,与《礼记》《周易》《春秋》合称儒家经典“五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大宝才学过人,深受赏识。殿试出类拔萃,被授南雄州教授;跟随赵鼎学习《论语》,受到高度赞赏;在袁州期间,被授予国子司业兼崇政殿说书。
B.王大宝为人磊落,珍惜友情。在赵鼎与张浚落难时,王大宝不为时局左右,依然与他们交往,处之泰然,他还拿出经制钱接济张浚,不怕被牵连。
C.王大宝怜恤百姓,为民谋利。任满回朝后,向上进言连、英、循、惠等六州非商贸之地,宜免除居民的免行钱,皇上遂下令广西上报要免除的数目。
D.王大宝忠于职守,直言敢谏。上奏疏弹劾汪澈抗金不力,白白看着方城之战的失败;对皇帝直言迁都时机不当;进言管理财政的办法,应当重本抑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致治之君,先明国是,而行之以果断。
(2)张浚复起为都督,大宝力赞其议,符离之战失律,群言汹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