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彦升,字仲达,饶州乐平人。登第调常熟尉奉母之官既至前尉欲申期三月以规荐而中分奉入彦升处憎舍却奉不纳如约始交印历郴州判官,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彦升尝辟广西经略府,或称其才,擢提举常平。御史中丞石公弼荐新提举广西学事幸义可御史,及陛辞,适与同日,徽宗两留之,遂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彦升孤立,任言贲阗五年,论:“蔡京再居元宰,假绍述之名,一切更张,败坏先朝法度,朋奸误国,公私因弊。既已上印,而偃蹇都城,上凭眷顾之恩,中怀跋扈之志。愿早赐英断,遣之出京。”“何执中缘潜邸之旧,徳薄位尊,当轴处中,殊不事事,见利忘义,唯货殖是图。愿解其机政,以全晩节。”“吕惠卿与张怀素厚善,序其所注《般若心经》云‘我遇公为黄石之师。’且张良师黄石之策,为汉祖定天下,惠卿安得辄以为比?”他如邓洵仁、蔡薿、刘拯、李孝称、许光凝、许几、盛章、李譓、任熙明之流,皆条摭其过,一不为回隐。
右仆射张商英与给事中刘嗣明争曲直,事下御史。彦升蔽罪商英,商英去。又累疏言郭天信以谈命进用,交结窜斥;因请禁士大夫毋语命术,毋习释教。先是,诏诸道监司具法令未备,若未便于民者,久而弗上。彦升言:“吏狃于势,随时俯仰,不能上承德音,因缘为奸者众。有因追科而欲害熙宁保伍之法,因身丁而故摇崇宁学校之政,省事原情,当有劝沮。宜遣官编汇,辨其邪正,以行赏罚。”皆从之。迁给事中。尝谒告一日,而张商英复官之旨经门下,言者以为顾避封驳,出知滁州。寻加右文殿修撰,进徽猷阁持制,知吉州。久之,知潭州,未行,卒,年六十三。赠太中大夫。
(节选自《宋史·洪彦升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A.登第/调常熟尉/奉母之官/既至/前尉欲申期三月以规荐/而中分奉入/彦升处僧舍/却奉不纳/如约/始交印/ |
B.登第/调常熟尉/奉母之官/既至前尉/欲申期三月/以规荐而中分奉入/彦升处/僧舍却奉不纳/如约/始交印 |
C.登第/调常熟尉/奉母之官/既至/前尉欲申期三月/以规荐而中分奉入/彦升处僧舍/却奉不纳/如约始/交印/ |
D.登第/调常熟尉/奉母之官/既至前尉/欲申期三月以规荐/而中分奉入/彦升处僧舍却奉/不纳/如约/始交印 |
A.绍述,特指宋哲宗时对宋神宗所实行的新法的继承,后来也泛指继承。 |
B.潜邸,又称潜龙邸,指皇帝即位前的住所,有时借指太子尚未即位。 |
C.保伍,古代百姓五家为伍,又立保相统摄,“保伍”泛称基层管理制度。 |
D.封驳,大臣指出皇帝敕令中存在的错讹失误之后退还回去拒不执行。 |
A.洪彦升为人谨慎,拒绝不劳而获。他带着母亲奔赴任职之地,在尽孝的同时又为国尽忠,而且能够宽待前任,给别人提供方便却不收取好处。 |
B.洪彦升孤高特立,数次指责权奸。他在担任御史的时候,从不回避隐瞒权臣的过错,特别是蔡京和何执中,败坏朝纲,结党营私,唯利是图。 |
C.洪彦升不信邪说,敢于明断是非。当某些官员发生争执的时候,他不怕得罪人,明确归责;又多次上书说明某人用不正当手段获得朝廷重用。 |
D.洪彦升关心时政,主张赏罚分明。他深知社会积弊太久是因为官场中胡乱作为的人多,在戴罪官员重新被起用的时候,他故意请假以示避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