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秋 思
【宋】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注】①本诗写于嘉泰三年,这年陆游七十九岁,居住在山阴故乡。②元龙:陈元龙,即陈登,三国时人,素有扶世救民的志向。
【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江湖浪迹一沙鸥”中的“沙鸥”这一意象和杜甫的《登高》中的“渚清沙白鸟飞回”中的“鸟”特征相同。
B.诗歌的颔联写到“事大如天醉亦休”,可见诗人整天惦记国家大事,有时甚至借酒浇愁,以致有度日如年的感觉。
C.“砧杵敲残深巷月”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将妇女的砧杵捣衣之声与月亮的残缺之形结合,表现了诗人落寞的心境。
D.诗歌的尾联,借陈元龙的典故,写出诗人内心的矛盾:闲居在家却又欲获高位而不得。
E. 诗歌的颈联借助“砧杵”“残月”“梧桐落叶”等意象,描绘出一幅凄清冷寂的景象,借景抒情表达内心的孤寂之情。
【小题2】此诗写秋日所感,表现了作者过着闲适生活但又不安的矛盾心情,试结合全诗做具体的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8-31 11:03: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南乡子

陆游

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

(注)①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自蜀东归。这首词是他在舟中所作。②吴樯,归吴的船只。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第一、二句写作者身乘归吴的船只,虽经过许多水陆途程,但前路尚远。
B.上片写到作者船抵武昌,系缆洲边,看见了日思夜想的那山上山下一片烟树参差起伏的胜景。
C.上片最后一句,一个“认”字,便能看出此行是归途重游,因为有前游印象,所以可以对照辨认。
D.词的最后三句中所表现出的复杂情感与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句,有相似之处。
【小题2】陆游在蜀地时,在自己的诗词中多次提到“吴樯”,表现了他归心之急。下列诗句中不是表现作者思归之情的诗句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B.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春夜闻笛》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
【小题3】“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语意丰厚,有人考证这源于杜甫作于安史之乱后的《得舍弟消息》中的“乱后谁归得,他乡胜故乡”。请结合以上内容,简要分析二者的相同之处及不同之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小题1】下列有关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词的开头两句,对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这段戎马生涯作了一往情深的追忆。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棋戏,骑上骏马猎射驰驱,这是多么豪迈的生活!
B.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第一、二两句追忆当年的豪举与现在独作江边渔父的闲散形成对比,后两句将昔日喝酒的欢快与今日孤独凄凉形成对比。
C.“独去作江边渔父”,“独”字高亢突起,凝铸了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诗句未见褒贬或感叹的痕迹,却富含深意、留有余味,启人深思。
D.下片承“江边渔父”以“轻舟”、“低蓬”之渺小与“蘋洲烟雨”之浩荡对举,前三句写湖上生涯,词境浩渺苍凉、烟水迷离之致,后两句显得英气凛然。
【小题2】请分析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