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①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作者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时。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二字写出了小亭立于绝顶、云雾缥缈的情景。
B.“笑谈独在千峰上”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
C.从“独在”二字来看,词人似乎是独自登上小亭,但从“笑谈”和“少年豪放”来看,一同登亭的应该还有晚辈。
D.“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极目所见,描绘出一幅辽远无际、苍茫宏阔的景象,意境雄浑。
E. “莫学”一句包含着词人的自嘲,意在与“少年豪放”形成对比,突出自己的老态,并与前面的“老去”相照应。
【小题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9-08 07:01: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泥溪(洪咨夔)

沙路缘江曲,斜阳塞轿明。

晚花酣晕浅,平水笑窝轻。

喜荫时休驾,疑昏屡问程。

谁家刚齐饼,味过八珍烹。

(注)①笑窝:同“笑涡”。②齐:(jì)调和味道。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缘”是沿着的意思,一方面写出沙路沿着江边蜿蜒、忽隐忽现的景象,另一方面准确地表现出诗人在轿中向外眺望,外界景物一一展现于眼前的情形。
B.“斜阳塞轿明”中“斜阳”点明时间已近黄昏,“塞”字化虚为实,与“明”相反相成,本来塞满了应该是黑暗的,但由于塞的是阳光,反而显得更加明亮,整体巧妙新奇。
C.颔联“轻”“浅”二字极妙。“浅”字写晚花酣晕淡淡,“轻”字描绘平水波纹之细,再著一“笑”字,仿佛姑娘们轻轻的笑语在随波荡漾。这两字饱含着诗人的主观感受,是景语也是情语。
D.颈联“屡问程”含义丰富,全诗给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诗人因为贪看泥溪美景,不时在树荫下停驻欣赏,误了赶路;二是因为夕阳已经西下,天色昏暗。
E.尾联中诗人却说饼胜八珍,看似无理,实则巧妙合理,真切地揭示了饥肠辘辘的旅人在天色将晚时的心理。这首小诗题材平凡,手法典雅,诗味浓郁。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贺新郎

宋·刘过

弹铗西来路。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雁信落、家山何处。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记当年、悲歌击楫,酒酣箕踞。腰下光茫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更忍对灯花弹泪?谁更识、此时情绪。唤起杜陵风月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歌此恨,慰羁旅。

(注)①弹铗: 铗,剑。《战国策》记载,冯谖怀才不遇,牢骚满腹,靠在柱子上弹铗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孟尝君得知,吩咐总管给鱼吃。②悲歌击楫:《晋书·祖逖传》载,逖统兵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③杜陵:指杜甫,他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又《春日怀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弹铗西来路”,下笔开门见山,直接借冯谖弹铗的故事,表露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心境,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B.“梦里寻秋”的“秋”有隐喻国势衰弱之意,“寻秋”两句暗示词人对国事的关怀以及面对沦落的北地江山却无门报国的痛心。
C.“想雁信家山何处?”词人希望鸿雁作使传递书信,却不知家在何处。国事既不堪问,家乡又音信杳然,更令人生出万千感慨。
D.“万里西风吹客鬓”三句写的是词人韶华已逝而功业未建的感慨,其中“把菱花(镜)”“自笑”表现了词人孤独中不乏豪迈的气概。
【小题2】请联系全词内容,从形象刻画的角度简要赏析下片画线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