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l4~15题。

南歌子

吕本中(注)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注)吕本中(1084-1145),寿州(今安徽寿县)人,此宋天亡后,吕本中和宋朝大批管员文人避乱南渡,羁旅途中恰逢重阳佳节,遂有此作。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阙首句写斜月映路,实际上已经暗含人的早行。前两句意境与温庭筠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意境接近。
B.三、四句运用联想,由旅途所见的短篱内一枝正在开放的菊花,词人欣喜地想起应该是饮酒赏菊的重阳佳节到了。
C.下阙两句回忆夜间旅宿情景,因旅途劳顿而一夜辗转无眠,因无梦倍感秋夜的漫长。“元”“每”二字透出凄凉。
D.词人结合特定的景物、时令、旅途状况,层层转进,如剥茧抽丝般地来抒发感情,这样抒情便显得很流畅自然。
【小题2】词的结尾写词人心绪“转凄凉”,请结合全词概括其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29 09:58: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1)

南宋 李纲(2)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敌,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3),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4),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5)何曾专美!

注释:(1)上:淝水之滨,晋军在此以少胜多击败前秦的百万之师。(2)李纲:南宋初期抗金名臣。(3)阿坚:指前秦皇帝苻坚。南牧:南侵。(4)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处画:处理筹划。(5)周雅:指《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天险难逾,人谋克敌”,指出了晋师击败前秦的两个条件,即天时和人的谋划。
B.“破强敌”三句写谢安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
C.“夜闻数声鸣鹤”,运用典故,巧妙地表现出百姓得知晋师将要到来时的欣喜之情。
D.“周雅何曾专美”以反问的形式,高度赞美晋师之功堪比周宣王征伐之功。
【小题2】本词的思想感情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同类题4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贺新郎
宋·刘过
弹铗西来路。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雁信落、家山何处。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记当年、悲歌击楫,酒酣箕踞。腰下光茫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谁更识、此时情绪。唤起杜陵风月手,写不东渭北相思句。歌此恨,慰羁旅。
【注】①弹铗: 铗,剑。《战国策》记载,冯谖怀才不遇,牢骚满腹,靠在柱子上弹铗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腮”。孟尝君得知,吩咐总管给鱼吃。②悲歌击楫:《晋书·祖逖传》载, 逖统兵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③杜陵:指杜甫,他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又《春日怀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弹铗西来路”,下笔开门见山,直接借冯谖弹铗的故事,表露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心境,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B.“梦里寻秋”的“秋”有隐喻国势衰弱之意,“寻秋”两句暗示词人对国事的关怀以及面对沦落的北地江山却无门报国的痛心。
C.“想雁信家山何处?”词人希望鸿雁作使传递书信,却不知家在何处。国事既不堪问,家乡又音信杳然,更令人生出万千感慨。
D.“万里西风吹客鬓”三句写的是词人韶华已逝而功业未建的感慨,其中“把菱花(镜)”“自笑”表现了词人孤独中不乏豪迈的气概。
E. 下片首句“男儿事业无凭据”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委婉揭示了自己功名事业毫无着落的原因,又引出了对当年放浪形骸的回忆。
【小题2】请联系全词内容,从形象刻画的角度简要赏析下片画线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