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小题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暮江千顷”三句中的“万斛”是说诗人喝酒特别多,表现内心的忧愁。
D.“天在阑干角”两句,写出了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开启下片的心理矛盾。
【小题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岁月蹉跎、青春难驻之悲慨。起首两句中的"西风"与"斜日"暗含年华流逝之意.
B.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绝望。诗人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写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
C.欲归隐田园之心情。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愿效法陶渊明与范蠡大夫,做个高洁的隐士。
D.飘泊的愁绪。下片“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三句,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飘泊不定,由此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
【小题3】关于诗歌的手法,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无语问西风”,谓所问出之于心而不宣之于口。所问者西风,有与上句的“斜日”同一寓意。这两句是对仗。
B.写景层层递进,层层渲染。在这淡浓、明暗的映衬中,愁情愈发显得强烈、鲜明。
C.“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
D.以“万斛”江水写愁,使用夸张与拟人的手法,将无形之愁写得生动可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2-30 07:02: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瑞鹤仙·秋感①
吴文英
泪荷抛碎璧。正漏云筛雨,斜捎窗隙。林声怨秋色。对小山不迭,寸眉愁碧。凉欺岸帻②。暮砧催、银屏剪尺。最无聊、燕去堂空,旧幕暗尘罗额。
行客。西园③有分,断柳凄花,似曾相识。西风破屐。林下路,水边石。念寒蛩④残梦?归鸿心事,那听江村夜笛?看雪飞、蘋底芦梢,未如鬓白。
(注)①此词为词人再至苏州之作。②帻:古人包发的头巾。③西园:即词人在苏州居所旁的花园,词人曾在此与苏姬分手。④寒蛩:深秋的蟋蟀。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词开篇即以景落笔,“泪荷抛碎璧”一句使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抛”字用得极好,让眼前之景显得灵动传神。
B.“正漏云筛雨,斜捎窗隙”言风紧雨密,密集的雨点随着风势斜袭着紧闭的窗户。而“正漏云筛雨”承前启后,既解释原因,又引出下句。
C.“燕去堂空,旧幕暗尘罗额”中的“燕”在这里暗指人,人去楼空,词人孑然一身,室中无人打扫,布满了灰尘,额头都会碰到蛛网。
D.下片中,“西园有分”回忆起在西园分手的事情,“西风”点出词人与“行客”分手的季节,“林下路”为“行客”所经之地。
E. 词的上片以景衬情,下片情中含景,将自然之景与胸中之情融为一体,情景交融,围绕“秋感”二字,将“秋”与“感”抒写得生动形象。
【小题2】词的下片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内容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各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注)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①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戴复古,出生于1167年,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诗人。戴复古为人正直爱国,他生活的时代,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

【小题1】下列对本词及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三句,显得起势平淡,愿不如苏词开头几句的气势雄伟;戴复古以朴素的叙事入题,倒也显得自然轻快。
B.苏词中的周瑜形象,着墨较多,形象较鲜明;戴词写周郎,仅写他气吞区宇、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别是一种写法。
C.结尾三句,词人问道旁杨柳在为谁生春为谁摇动金色的柳条,传递出因自己感时伤世,再也无心观赏眼前美景的情绪.
D.上阕尾句“今如许”三字语义转折,提出疑问,感慨苍茫,意味深厚。其中既有对三国往事的无尽感慨,也有对时代的伤感。
E.这首词,风格豪迈,苍劲有力,在自然朴素的描写中,不时有浓重之笔与用力之笔出现,平淡之中见奇伟。
【小题2】与苏词相比,本首词在描写战争场面方面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