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偶成

[宋]萧立之

雨妒游人故作难,禁持闲了下湖船。

城中岂识农耕好,却恨悭晴放纸鸢。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作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慳:缺少,没有。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眼”是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句子,是诗词的主旨所在。第一首诗的“诗眼”是第三句。
B.《偶成》的前两句是委婉的讽刺,而第三句直接表明态度:城里人怎么能知道雨对农耕的好处?
C.《偶成》的第四句表达的是城中游人因天气不放晴而不能放风筝的遗憾之情。
D.“一枝一叶总关情“用语双关,此“情”不仅指郑板桥画竹所用之情,也指对百姓的点滴生活的关注之情。
E.两首诗都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生活的关心,但萧立之的感情更加强烈,这从第三句的反问句“岂识”即可看出。
【小题2】请概括两首诗主旨的异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2-09 06:19: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
叶梦得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沈领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注①叶梦得(1077-1148),宋代词人,宁少蕴。1138年再次知建康府,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此词大约作于这个时期。②云中:云中郡,汉代名将魏尚、李广都曾做过云中太守,并于此地奋勇抗击匈奴。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本句为倒装句式,西风渐紧,催促人们做好准备迎接寒冬的到来。
B.“叠鼓”两句,写出破晓时分,军鼓震啊,武士手持雕弓,走马飞驰的豪壮场面,视听结合,振奋人心。
C.“争”字写座中宾客正当盛年,习射武场得胜,嘲笑衰翁年事已高,还想与客走马比武,使人顿生衰病之叹。
D.词的上片言“回望”千里江山,结句说“回首”云中都发出许多感慨。前后呼应,使词作结构浑然一体。
【小题2】作品表现了词人哪几种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尚志斋说

宋·虞集

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其无志也。

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1)也。不以圣贤为准的(2)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尚;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者也。

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各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注(1)正鹄:靶心。    (2)准的:标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挽必圆,视必   审:仔细
B.其亦可以少矣乎 警:警惕
C.此立志始终不可者也 渝:说明
D.笔书所欲言     援:持,执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不与为偶,其无志也 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
B.是不立正鹄而射者 师道之不传久矣
C.和有制,严而不离 是故燕虽小国后亡
D.尝遗济也受业予 不拘于时,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用射箭作比喻,是为了形象地说明立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读者对“立志”这个问题有明确的认识。
B.作者认为“善为学者”的志是以圣贤为准的,向圣贤学习,为学才能走上正途,因此,确立目标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C.最后一段拓开一笔,写自己为黄济“书‘尚志’二字赠之”和“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旨在强调“善教”的重要性。
D.文章引譬喻类,正反说理,一咏三叹,节奏层次分明,语言极具韵律,将“立志”这一话题阐述得精辟有力。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志 苟 不 立 虽 细 微 之 事 犹 无 可 成 之 理 况 为 学 之 大 乎 昔 者 夫 子以 生 知 天 纵 之 资 其 始 学 也 犹 必 曰 志 况 各 党 小 子 之 至 愚 极 困 者 乎 其 不 可 不 以 尚 志 为 至 要 至 急 也 审 矣。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
(2)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秦楼月

向子諲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①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北去,中原尽失,向子諲就生活在这个时期。 ②乾龙节:古人以“乾龙”喻帝王。乾龙节,指宋钦宗赵桓的生日。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故园目断伤心切”是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登高遥望北方故国,而故国却不可见的悲伤痛苦之情。
B.“无边烟水,无穷山色”是借景抒情,迷离的烟水,朦胧的山色,表达了词人满腹的惆怅和悠远的悲伤。
C.子归啼血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李山甫《闻子归》:“断肠思故国,啼血溅芳枝。”此处为引用。
D.下阕“可堪”二字,是“不能堪”的意思。此乃词人着意用力之笔,正是这两字把上阕“故园目断伤心切”的感情向前深化了。
E.起首“芳菲歇”三字,写春光消逝的景象,词人吟咏节序变化,意在抒发伤春伤别情怀。
【小题2】“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几句中“晓风残月”是移用柳永词中的名句,但意象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试指出两首词中“晓风残月”表现的不同情感内涵并对向词的情感加以鉴赏。

同类题5

二、阅读下而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满江红

南宋刘克庄

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①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盾鼻,盾牌上的把手。②无功级:古代杀敌以首级的数目记功,故称功级。汉代李广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屡立战功,却始终不得封侯。③榆塞:边防要地。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记当日”点明这里所写的是对往事的回忆,“金甲雅戈”形容武装的华丽。
B.“磨盾必,一挥千纸,龙蛇犹湿”,在盾牌把手上磨墨,起草军事文书,运笔如飞,挥洒之间,千纸立就,显示出当时军情的紧急和词人的才气纵横。
C.“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作者以李广自况,悲愤地质问:有谁对这种不平之事表示同情呢?激愤之情,溢于言表。
D.这首词上下片均从下面着笔,上片写过去,风格豪迈雄健;下片写今日,风格掩抑沉郁,上下片对比,极富感染力。
【小题2】“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