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偶成

[宋]萧立之

雨妒游人故作难,禁持闲了下湖船。

城中岂识农耕好,却恨悭晴放纸鸢。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作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慳:缺少,没有。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眼”是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句子,是诗词的主旨所在。第一首诗的“诗眼”是第三句。
B.《偶成》的前两句是委婉的讽刺,而第三句直接表明态度:城里人怎么能知道雨对农耕的好处?
C.《偶成》的第四句表达的是城中游人因天气不放晴而不能放风筝的遗憾之情。
D.“一枝一叶总关情“用语双关,此“情”不仅指郑板桥画竹所用之情,也指对百姓的点滴生活的关注之情。
E.两首诗都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生活的关心,但萧立之的感情更加强烈,这从第三句的反问句“岂识”即可看出。
【小题2】请概括两首诗主旨的异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2-09 06:19: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铁如意
谢 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楚舞,一起作楚歌。双执铁如意,击碎珊瑚柯。
一人夺执之,睨者一人过。更舞又一人,相向屡傞傞。
一人独抚掌,身挂青薜萝。夜长天籁绝,宛转愁奈何。
(注)①如意:象征吉祥的陈设品,长柄微曲,可供赏玩。诗人与友人为文天祥设立牌位,酹酒恸哭,以如意击石,作楚歌为文天祥招魂,歌毕如意和石头俱碎。这首诗乃记录此事。②青薜萝:语出屈原《九歌》“被薜荔兮带女萝”。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四句从“影”“音”的角度写仙人月下歌舞的情景,诗人想象文天祥此时也像仙人一样歌舞,无忧无虑。
B.五、六两句强调了仙人跳的是楚舞,唱的是楚歌,诗人把文天祥比作屈原,突出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C.七至十这四句运用了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的手法,其中的动作描写主要是仙人击碎珊瑚树的枝条、仙人夺走如意等内容。
D.十三、十四两句描写了一位身挂青薜萝、独自用手击打节拍的仙人,“独”和“挂青薜萝”表现了他性格的孤僻。
E. 诗歌前十四句勾勒出一幅月夜仙人歌舞图,营造出一种欢快、祥和的氛围,为最后两句的抒怀蓄势。
【小题2】诗歌最后两句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以功名为心,贪军旅之寄,此自将帅习气,虽古来贤卿大夫,未有能知止自敛者也。廉颇既老,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可用,致困郭开之口,终不得召。汉武帝大击匈奴,李广数自请行,上以为老,不许。良久乃许之,卒有东道失军之罪。宣帝时,先零羌反,赵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丙吉问谁可将,曰:“亡逾于老臣者矣。”即驰至金城,图上方略,虽全师制胜,而祸及其子卬。

光武时,五溪蛮夷畔,马援请行,帝愍其老,未许。援自请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盼,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遂用为将,果有壶头之厄。李靖为相,以足疾就第,会吐谷浑寇边,即往见房乔曰:“吾虽老,尚堪一行。”既平其国,而有高甑生诬罔之事,几于不免。太宗将伐辽,召入谓曰:“高丽未服,公亦有意乎?”对曰:“今疾虽衰,陛下诚不弃,病且瘳矣。”帝悯其老,不许。郭子仪年八十余,犹为关内副元帅、朔方河中节度,不求退身,竟为德宗册罢。此诸公皆人杰也,犹不免此,况其下者乎!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李广自请行     (2)有东道失军之罪
(3)赵充国年七十余,上之   (4)帝其老,未许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逾于老臣者矣B.但以刘日西山,气息奄奄
C.唯大王与群臣计议之D.日进宰
【小题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项是
A.上以为老     匈奴以为
B.亡逾老臣者矣 几不免
C.竟德宗册罢 斩木兵,揭竿为旗
D.帝悯老     尔无忘乃父之志!
【小题4】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语
(1) 廉颇既老,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可用。
(2) 矍铄哉是翁也!
【小题5】概括文章所阐明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上文在写作中连续运用举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