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金陵驿二首(其一)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这首诗是作者抗元兵败被执,由广州押往元大都路过金陵时所写。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选用“孤云漂泊”的意象,可知全诗主要抒发的是诗人因自己国家灭亡而产生的孤独无依之感。
B.颔联“元无异”“半已非”巨大反差的设置,揭露出战乱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
C.颈联通过比喻手法的传神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也使悲凉凄惨的诗人自身形象更加饱满。
D.颈联下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意。描绘出了燕子无家可归,百姓四处逃亡的战后离乱景象。
E. 整首诗歌通过写诗人在被押送途中,经过旧地,抚今思昨,触景生情,营造出了沉郁苍凉的审美意境。
【小题2】试从手法,意象,情感三个方面,综合赏析尾联下句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9-12 11:56: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
文天祥
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后山《妾薄命》之意。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
曲池合,高台灭。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满襟清血。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注】①满江红:南宋灭亡时,王夫人作为昭仪随宋恭帝被俘北上,在驿壁上题词《满江红》,文天祥囚于大都几年后作此词。②后山:陈师道,号后山居士,是曾巩的学生,曾写《妾薄命》诗,表达对曾巩的仰慕和悼念。③乐昌:陈朝乐昌公主,陈将亡时,与丈夫击破铜镜各执一半,陈亡,乐昌为杨素所有,后仍与丈夫“破镜重圆”。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词作开头两句暗指作者被囚于燕京已很长时间了,“捱”字表明作者处境的艰难与痛苦。
B.“曲池合,高台灭”两句写出曲池、高台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C.“妾身元是分明月”表明作者心志,虽然巨变后不少人侍奉新朝,但作者却不事二主,宁折不弯。
D.词作最后两句为抒情,作者希望宋王朝能像乐昌公主的铜镜一样,破碎之后终得重圆。
E. 词作上片用“肌玉”“泪珠”“花钿”等塑造了一个动人的美人形象,表现了词人的爱国热情,形象生动。
【小题2】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发情感?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指南录后序
文天祥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都督诸路军马  都督:统率
B.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数:列举罪状
C.得间奔真州  间:机会
D.穷饿无聊 无聊:内心烦闷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归而求救国之策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B.以资政殿学士行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C.而不在使者之目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D.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予羁縻不得还
A.而幸生也何为B.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C.坐桂公塘土围中D.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小题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则直前诟虏帅失信B.北虽貌敬
C.买五人之头而函之D.去今之墓而葬焉
【小题5】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德祐二年,南宋形势危急,一个“迫”字反映了元军长驱直入的凌厉攻势,“不及”暴露了南宋满朝文武官员的惊慌失措和腐败无能。
B.南宋作为战败国在议和时已经陷入被动局面,文天祥之所以“辞相印不拜”而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主要是为了降低自己被杀的风险。
C.文天祥初至元营,不辱使命,捍卫朝廷尊严。“抗辞慷慨”表现出他大义凛然、敢于抗争的气节。“上下颇惊动”显现出“抗辞”的重大影响。
D.作者善于将感情融入叙事。例如选文第4段,既写出当时由中兴有望到无可投奔的处境,又反映出作者由兴奋而悲愤的急剧变化的感情。
【小题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2)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小题7】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宋三百余年取士之科莫盛于进士进士莫盛于伦魁自天祥死世之好为高论者谓科目不足以得伟人岂其然乎
(选自《宋史•文天祥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