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各题。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父母之遗体行 殆:死,指遇难
B.诚不自返吾衣冠 意:料想,预料
C.将请罪于君,君不 许:同意,许可
D.也使予委骨于草莽 向:先前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生也幸 / 复高祖
B.将请罪君,君不许 / 然微以自文君亲
C.向使予委骨于草莽 / 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
D.父母之遗体行殆 / 敢烦执事
【小题3】下列对有关本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段文章一开始便满含自责,文天祥觉得作为人臣人子,在国难当头之时,自己既不能尽忠,也不能尽孝。
B.文中表达对“义”的理解表达了两层含义:在无法解救国难之时,以身殉国,这是义的表现;隐忍南归,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去“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这也是义的表现。
C.这段文章以记叙、议论和抒情融为一体,感情色彩非常浓烈,以慷慨激昂的言辞表明:自己死里逃生正是要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国家。
D.文章从正面阐述了文天祥的报国心愿,表现了他作为正直人士的代表所能体现的最高思想境界。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2)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葬,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03 11:03: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责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北。北驱予并往,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间,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迵,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诸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指南录后序》)

(二)

天祥未至时,扬有脱归兵言:“密逢一丞相入真州说降矣。”庭芝信之,以为天祥来说降也。使再成亟杀之。再成不忍,天祥出相城垒,以制司文示之,闭之门外。久,复遣二路分觇天祥,果说降者即杀之。二路分与天祥语,见其忠义,亦不忍杀,以兵二十人道之扬,四鼓抵城下,闻侯门者谈,制置司下令备文丞相甚急,众相顾吐舌,乃东入海道,遇兵,伏环堵中得免然亦饥莫能起从樵者乞得余糁羹行入板桥兵又至众走伏丛筱中。兵入索之执杜浒金应而去。虞候张庆矢中目,身被二剑,天祥偶不见获。浒、应解所怀金与卒,获免,募二樵者蒉荷天祥至高邮,泛海至温州。

(《宋史·文天祥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师孟权能为逆    数:列举罪状
B.贾余庆等以祈请使北 诣:往,到
C.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日:白天
D.天祥出相城垒 绐:欺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贾余庆献谄后     其身也,则耻师焉
B.不在使者之目     又有剪发杜门
C.募二樵者蒉荷天祥至高邮   至丹荆卿为计
D.久,复遣二路分觇天祥 震以威怒
【小题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天祥偶不见获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C.青,取之于蓝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题4】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初至元营,不辱使命,捍卫朝廷尊严,“抗辞慷慨”表现出他大义凛然、敢于抗争的气节,“上下颇惊动”显示出“抗辞”的积极意义。
B.文天祥被俘后一度以死相抗,以求保全名节,随后考虑到国家、君王及父母等多重原因,决定隐忍苟活,实现生命的价值。
C.文天祥逃到真州,想联合两淮军队抗元,实现中兴,却被误认为是说降之人而险遭杀害。幸而有苗再成等人的保护,得以侥幸逃至扬州。
D.序文叙事简洁,但饱含强烈的情感,连用“不得”含愤怒、无奈之情,“庶几在此”有欣慰之意;传文叙述客观而不失生动,“相顾吐舌”尽显人物情态。.
【小题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伏环堵中得免然亦饥莫能起从樵者乞得余糁羹行入板桥兵又至众走伏丛筱中
【小题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2)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指南录后序
〔宋〕文天祥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B.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C.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D.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一般指免去原来的官职任命新的官职,也泛指授予官职。与《陈情表》(李密)“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中“除”意义相同。
B.路,行政区域名称,宋代的“路”约相当于后世的“省”。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烽火扬州路”中的“路”意义相同。
C.缙绅,指高官显爵,缙,同“搢”,插。绅,古代官员束在腰间的大带子。官员上朝经常把记事用的笏板插在腰带里,所以称高官为“缙绅”。
D.改元,改换年号,指新的皇帝即位。古代新的皇帝即位后都要改变原来用以纪年的年号,所改换的年号开始的第一年称元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点明时间后交代作者自己的官职、地位,意在说明在宋朝的高官身份,于是被推举作为“当国者”出使元营。
B.本文交代自己在国难当头之时辞去高官显位,挺身赴险,出使元营,记叙在元军营中据理抗争,不辱使命,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
C.本文记叙自己被元军扣留后隐忍行事而后又被驱逐回来,回来后向宋军统帅献计献策希望复兴国家,表现出坚定的报国志向。
D.这篇为诗集《指南录》所写的序言,记叙自己历尽艰险、九死一生的遭遇,句式长短相间,内容丰富,记叙描写,感人肺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2)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