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
刘过
弹铗西来路。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雁信落、家山何处?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记当年、悲歌击楫,酒酣箕踞。腰下光芒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谁更识、此时情绪?唤起杜陵风月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歌此恨,慰羁旅。
(注):①刘过:南宋词人,曾上书朝廷,陈述恢复中原的策略,未被采纳而漂泊江湖。②弹铗:铗,剑把。冯谖为孟尝君门客时,未受孟尝君重视,他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③菱花:镜子。④《晋书·祖逖传》载,逖统兵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⑤《世说新语·简傲》载,阮籍在大将军司马昭的宴会上“箕踞啸歌,酣放自若”。⑥杜陵风月手:指杜甫。杜甫曾有《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三句由事起兴,间接点题,写“西来”情景,关键在于“风雨”二字。
B.作者梦寻之“秋”,其意当不仅指秋之季节,更指沦陷的北方大好山河。
C.六至九句写纵鸿雁可传信,但无处可落;而自己漂泊于异乡,韶华空逝。
D.下片由现在转入回忆,词人当年曾慷慨悲歌,纵情豪饮,常常挑灯看剑。
E. 最后四句由感慨国事转入慨叹个人身世,点出写此词以泄愁苦、慰羁旅。
【小题2】本词几次引用典故,包含了怎样丰富的内容?请结合诗句的内容作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9-24 05:17: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昭君怨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小题1】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严词咏桃花,但开始并未点出花名,发端二句只说像梨花、杏花但又不是,叫人玩味猜测,直到最后一句才用“武陵人”的典故明示出此花之名。
B.郑词咏梅花却不点破,两个“道是”句从开花的时间和花的色香等方面加以比较,暗示它在腊月里开花,花色洁白、花香高雅,不言梅而梅自在。
C.严词“白白与红红”句,点明桃花之为红、白二色。连下两组状色的叠字,极简炼传神地写出繁花似锦、二色并妍的风采,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D.“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写出了梅花的孤独寂寞。它虽然傲雪凌霜,暗香袭人,却独处僻乡,无人欣赏,自然而然地让诗人想到所有怀才不遇者。
E. 这两首咏物词,虽然所咏之花不同,但都是以物况人之作。发端两句都表现出观景者的心理感受,极富生活气息,虽明白如话,但绝非一览无味。
【小题2】这两首词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作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