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古代诗文阅读
游山西村
[ 宋 ]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小题1】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小题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请结合诗句的意思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2-06 01:56: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小题1】作者写大孤山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小孤山“峭拔秀丽”和大孤山“望之如浮水面”的一组是(  )
A.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大孤状类西梁
B.冬夏晴雨,姿态万变 岸土赤而壁立
C.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
D.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
【小题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2)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同类题3

古代诗歌阅读。
晚晴闻角有感
陆游
暑雨初收白帝城,小荷新竹夕阳明。
十年尘土青衫色,万里江山画角声。
零落亲朋劳远梦,凄凉乡社负归耕
议郎博士多新奏,谁致当时鲁二生
【注】①写于乾道二年(1171),诗人47岁,在夔州通判任上。画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上有彩绘,故名。  ②乡社:古代乡村祭祀土神的日子。  ③议郎、博士:秦汉官名,议郎掌顾问应对,博士掌儒家经典传授。鲁二生:鲁地的两个儒生。据《史记·叔孙通列传》载: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儒生叔孙通为之定朝仪,征召鲁国儒生三十余人,有二儒生不应召,他们认为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还不是定朝仪的时候,指责叔孙通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地位而奉迎天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首联抓住景物特征,描写雨后景色,清新、明丽,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
B.第五句言说亲朋离散飘零,忧思成梦,表达出对亲朋的深切思念和歉疚之情。
C.陆游在诗中想象乡社的凄凉,申说没有归耕的愧疚,隐隐传达出“归去”之意。
D.朝廷官员积极建言,不断提出新主张,诗人对此表示赞赏,并对未来充满希望。
E. 末句运用典故,发出疑问,像鲁二生这样的有识之士不知谁能任用,感情沉郁。
【小题2】本诗颔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