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戏题
[宋]范成大
画工李友直为余作《冰天》《桂海》二图,《冰天》画使北虏渡黄河时,《桂海》画游佛子岩① 道中也。
许国无功浪著鞭,天教饱识汉山川。
酒边蛮舞花低帽,梦里胡笳雪没鞯。
收拾桑榆身老矣,追随萍梗意茫然。
明朝重上归田奏,更放岷江万里船。
(注)①佛子岩:距桂林十里,一山突起。
【小题1】颔联描写____的场景和诗人出使北虏(金国)渡黄河时的经历,照应了上联_____二字。
【小题2】结合全诗内容及手法,赏析题目“戏题”的内涵。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1-04 09:12: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之才挺之,青社人也。天圣八年同进士出身,为人朴且率,自信,无少矫厉。师河南穆修,修性庄严寡合,虽之才亦频在诃怒中,之才事之益谨,卒能受《易》。
之才初为卫州获嘉主簿、权共城令。时邵雍居母忧于苏门山百源之上,布裘蔬食,躬爨以养父。之才叩门来谒,劳苦之。他日,又至。雍再拜,愿受业,卒以《易》名世。
之才器大,难乎识者,栖迟久不。或惜之,曰:“宜少贬以图荣进。”石延年独曰:“时不足以容君,盍不弃之隐去。”再调孟州司法参军。时范雍守孟,亦莫之知也。雍自洛建节 守延安,送者皆出境外,之才独别近郊。或病之,曰:“故事也。”顷之,雍谪安陆,之才沿檄见之洛阳,前日远送之人无一来者,雍始恨知之之晚。
友人尹洙以书荐于中书舍人叶道卿,因石延年致之,曰:“孟州司法参军李之才年三十九 能为古文章语直意邃不肆不窘固足以蹈及前辈非洙所敢品目而安于卑位无仕进意人罕知之其才又达世务,使少用于世,必过人远甚,恨其贫不能决其归心,知之者当共成之。”延年复书曰:“今业文好古之士至鲜且不张,苟遗若人,其学益衰矣。”延年素不喜谒贵仕,凡四 五至道卿门,通其书乃已。道卿荐之,遂得应铨新格,有保任五人,改大理寺丞,为缑氏令。 未行,会延年与龙图阁直学士吴遵路调兵河东,辟之才泽州签署判官。泽人刘羲叟从受历法,世称“羲叟历法”,远出古今上,有杨雄、张衡所未喻者,实之才授之。
在泽转殿中丞,,甫除丧,暴卒于怀州官舍,庆历五年二月也。时尹洙兄渐守怀,哭之才过哀,感疾,不逾月亦。之才归葬青社,邵雍表其墓,有曰:“求于天下,得闻道之君子李公以师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孟州司法参军李之才/年三十九/能为古文章/语直意邃不肆不窘/固足以蹈及/前辈非洙 所敢品目/而安于卑位/无仕进意/人罕知之
B.孟州司法参军李之才/年三十九/能为古文章/语直意邃/不肆不窘/固足以蹈及前辈/非 洙所敢/品目而安/于卑位无仕进/意人罕知之
C.孟州司法参军李之才/年三十九/能为古文章/语直意邃不肆不窘/固足以蹈及/前辈非洙 所敢品目/而安/于卑位无仕进意/人罕知之
D.孟州司法参军李之才/年三十九/能为古文章/语直意遂/不肆不窘/固足以蹈及前辈/非 洙所敢品目/而安于卑位/无仕进意/人罕知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B.调,在文中意为官职的变动。古代表示官职平调、升迁的词语还有“改”“移”“进”“迁”“摄”“领”“放”“出”等。
C.丁忧: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后多指官员居丧。丁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 官;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为官,叫做“夺情”。
D.卒,意即死。其实古人对于死的称呼是分等级的,《礼记•曲礼》之中就规定:“天 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之才为人纯朴直率,虚心好学,拜河南穆修为师学习《易经》,虽常被老师呵斥怒 骂也不轻易放弃,终于学成。
B.李之才先后授学邵雍和刘羲叟,前者后来以研究《易经》的成就而闻名于世,后者则 创立了远超古人的“羲叟历法”。
C.李之才才气横溢,“蹈及前辈”,却又少有人赏识,后经友人尹洙的大力举荐才得以 应选,踏上仕途,历任大理寺丞、缑氏县令以及泽州签署判官等职。
D.李之才仕途并不顺利,转升殿中丞后遭遇母亲去世,刚刚守丧期满,却又突然离世,令人痛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邵雍居母忧于苏门山百源之上,布裘蔬食,躬爨以养父。
(2)延年复书曰:“今业文好古之士至鲜且不张,苟遗若人,其学益衰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青 玉 案
黄公度①
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回首高城音信阻。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
残别袖燕支雨,谩留得、愁千缕。欲倩归鸿分付与。鸿飞不住,倚阑无语,独立长天暮。
(注)①黄公度:南宋主战派。作此词时词人在泉南任职,秦桧假借君命令他速回都城临安。②裛(yì):沾湿。③燕支雨:夹着胭脂的泪水纷落如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三句看似是词人在责怪晨鸡不懂离人之苦,实则是表达其不愿离家又不得不去的矛盾心理,这种迂回用笔的写法更具艺术表现力。
B.“霜桥月馆,水村烟市”采用列锦(即意象组合)的手法,对“霜桥”“月馆”等旅途的景物做了细腻描绘,通过画面的组接,营造了孤寂的氛围。
C.词的结尾以景语作结,描写词人倚着栏杆悄然无语,独自伫立在暮色笼罩的长空之下。此处“无语”胜似有语,意境深远,含而不露。
D.本词词风柔美,缠绵悱恻,采用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写法,婉而多讽,尽显风雅遗风。所谓“气和音雅,得味外味者”,即此也。
【小题2】清人张惠言在《词选》序中说,词是“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请结合该词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