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落 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 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 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 却忌孤高不主张。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①莓苔,苔藓植物,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小题1】这两首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对“同工”之处作简要分析。
【小题2】“东风谬掌花权柄, 却忌孤高不主张”这两句诗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18 10:01: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大风登城书雨
陆游
风从北来不可当,街中横吹人马僵。
西家女儿午未妆,帐底炉红愁下床。
东家唤客宴画堂,两行玉指调丝簧。
锦绣四合如坦墙,微风不动金猊香。
我独登城望大荒,勇欲为国平河湟
才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
注释:①金猊:香炉的代称。②河湟:黄河和湟水,这里指中原沦陷地区。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紧扣“风”来写,“横吹”“僵”等词形象写出了风的大和寒。
B.第七、八句写精美的丝织品围在墙上,微弱的风无法吹动香炉中的香烟。
C.第九、十句呼应标题中“登城”二字,由前面几句的写他人转到写自己。
D.整首诗巧妙地运用对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艺术表现力。
【小题2】“西家女儿午未妆,帐底炉红愁下床”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突出写作的对象。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汉乐府《陌上桑》)
B.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白居易《夜雪》)
C.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王昌龄《从军行》)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小题3】同样是写志向的诗,陆游《大风登城书雨》与严武《军城早秋》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严武《军城早秋》)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客有问曰:“鹊巢于木,巢之远人者;燕巢于梁,巢之袭人者。凤之巢,人瑞之;枭之巢,人覆之。雀不能巢,或夺燕巢,巢之暴者也;鸠不能巢,伺鹊育雏而去,则居其巢,巢之拙者也。上古有有巢氏,是为未有宫室之巢。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前世大山穷谷中,有学道之士,栖木若巢,是为隐居之巢;近时饮家者流,或登木杪①,酣醉叫呼,则又为狂士之巢。今子幸有屋以居,牖户墙垣,犹之比屋也,而谓之巢,何邪?”

陆子曰:“子之辟辩矣,顾未入吾室。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客去,陆子叹曰:“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吾侪未造夫道之堂奥③,自藩篱之外而妄议之,可乎?”因书以自警。

——节选自陆游的《书巢记》

(注)①杪(miǎo):树梢的细枝。②觌(dí):相见。③堂奥:房屋正中偏前的厅堂之中,此指道的精微之处。

【小题1】陆游作为一名爱国诗人和文学家而为人们所熟知,同时他也是一位大藏书家,本文就生动地描述了他藏书之丰富。请从文中摘录相关语句。
【小题2】陆游曾特为书斋作《书巢记》并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文中同样反映了陆游这种读书状态的语句有________ 。
【小题3】文中的“未造夫道之堂奥,自藩篱之外而妄议之,可乎?”与苏轼《石钟山记》中的________观点很相似。
【小题4】从全文看,陆游命名“书巢”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
【小题5】作者写《书巢记》是要警示什么样的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阐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小题1】作者写大孤山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小孤山“峭拔秀丽”和大孤山“望之如浮水面”的一组是(  )
A.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大孤状类西梁
B.冬夏晴雨,姿态万变 岸土赤而壁立
C.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
D.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
【小题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2)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