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乌夜啼
陆游
金鸭余香尚暖,绿窗斜日偏明。兰膏香染云鬟腻,钗坠滑无声。
冷落千秋伴侣,阑珊打马‚心情。绣屏惊断潇湘梦,花外一声莺。
(注)①金鸭:金鸭形的香炉②打马:是宋代妇女闺房中的一种游戏。
(1)下面对宋词的内容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A.“金鸭余香”是指金鸭形的香炉中余香袅袅,且点明了身份,贵妇人。此句之意境近于戴叔伦《春怨》诗“金鸭香消欲断魂,梨花春雨掩重门”,看似幽雅,实则透露了孤独无聊。
B.“兰膏香染云鬟腻,钗坠滑无声”这两句写了女主人美丽的头发染了香气很浓的“兰膏”,午后睡在床上,玉钗下坠时滑润无声。女主人公虽衣着雍容华贵,但遮掩不了她的孤独无聊情绪。
C.“打马”之戏,女词人李清照精于此道,她的《打马图经序》中说到“打马爰兴,樗蒲遂废。”也就是说“打马”这种棋艺游戏在深闺中逐渐盛行,而投色子的游戏已衰退。而此词中的“阑珊打马”指妇女们游戏的兴趣正浓,以此反衬诗人的孤独寂寞。
D.“潇湘梦”暗用了岑参《春梦》诗:“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写在梦中远涉异地,去找寻心上人。陆词借此表达了自己思慕远方游子之情感。
E.词的后两句应用了倒装,陆词把惊梦放在莺啼之前写,为的是使两者的关系,似即似离,又不写出怨意,显得比较婉转含蓄,情调避免了悲凉。
(2)这是陆游少数的艳词之一,写得旖旎细腻。艳而不悲,但艳中又透着丝丝“怨”意,请赏析词人是如何写的“艳”,艳中又有什么样的“怨”意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1-10 07:32: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少述足下:某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诸不一一,千万自爱!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乙)

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荆公曰:“退即解舟,无由再见。”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矣。”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

(注释)①某:我,谦称。这里是王安石自称。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②燔:焚烧。③睽:背离,不合。④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⑤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⑥剧:流畅,痛快。⑦解舟:退居江湖。⑧奉谢:奉,敬辞。奉谢,表示谢意。
【小题1】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离家乡B.谋官不顺C.财物受损D.身体不适
【小题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某 自 度 不 能 数 十 日 亦 当 得 一 官 以 出 但 不 知 何 处 耳。
【小题3】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古代汉语词典》“亟”的义项:①急速,赶快。②危急。③通“极”,至。
【小题4】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
【小题5】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诉衷情
陆游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
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注)①作于诗人抗金失败后闲居山阴时。②蜡封:用蜡固封以利保密的文书。③幽并:幽州和并州,这里指金国占领地区。④平章:品评。⑤弹压:描绘。⑥别是:另是,也是。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词的前两句写早年的政治生活。唐宋时九品官服色青,陆游以九品官入京,结识同辈多为一时俊彦,颇有意气风发之感。
B.“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写出了诗人当年不分昼夜奋力抗金的情形, 暗讽了南宋朝廷在后方安逸享乐,无所作为。
C.下片前三句既是词意的转折,接连三个三字句如走丸而下,表现出感慨百端的心情,也反映了他的政治经历的转折。
D.全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片回忆词人早年的政治、军事生活,下片实写词人闲居的现状,表现了词人晚年闲居生活的悠闲自在。
E. 全词率意而写,不假雕琢,语明而情真,体现了陆游晚年质朴而深沉的创作风格。
【小题2】本词末尾三句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最后三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相比,情感类似,手法却不同。请结合词句赏析它们手法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