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少述足下:某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诸不一一,千万自爱!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乙)

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荆公曰:“退即解舟,无由再见。”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矣。”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

(注释)①某:我,谦称。这里是王安石自称。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②燔:焚烧。③睽:背离,不合。④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⑤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⑥剧:流畅,痛快。⑦解舟:退居江湖。⑧奉谢:奉,敬辞。奉谢,表示谢意。
【小题1】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离家乡B.谋官不顺C.财物受损D.身体不适
【小题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某 自 度 不 能 数 十 日 亦 当 得 一 官 以 出 但 不 知 何 处 耳。
【小题3】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古代汉语词典》“亟”的义项:①急速,赶快。②危急。③通“极”,至。
【小题4】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
【小题5】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09 10:43: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同学一首别子固 

王安石

①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⑴,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⑵,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②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③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常云尔。夫安驱徐行,辅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④噫!官有守,私有系,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注: ⑴子固,曾巩的字。⑵正之:孙侔,字正之,吴兴人。

【小题1】第①段中,作者认定“贤人”的依据是:   
【小题2】概括第②段的意思。
【小题3】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志同道合的人应相互交往,共同进步。
B.与自己有相同知趣和理想的只有这二人。
C.与二人携手共进,登堂入室,追求“中庸”之境界。
D.只有与二位“贤人”交往,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小题4】对本文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是作者与曾巩分手后的赠别之作。
B.曾巩与孙正之虽是好友,但两人未曾谋面。
C.文章既表达了作者对二人的真挚友情,又反映出自己追求至高境界的远大志 向。
D.作为一篇道别之作,本文温文尔雅,娓娓道来,充满哲理睿思。
【小题5】联系全文,谈谈对文题中“同学”二字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