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1-05 07:44: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荀卿论
苏轼
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后知圣人忧天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其所言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而其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尽也。呜呼!是亦足矣。使后世有能尽其说者,虽为圣人无难,而不能者,不失为寡过而已矣。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知,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然三子者,每不为夫子之所悦。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夫子以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说者矣,必有窃其说而为不义者矣。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要在于不可易也。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求异为哉!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读本》,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B.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C.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D.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卿”有多个称谓意义: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对人的敬称,君对臣的称谓,长辈称晚辈,上下级互称,夫妻互称等。
B.古籍中“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春秋时期至战国时期,“三代”都是指夏、商、西周。秦朝之后,“三代”的含义才开始包括了东周,并一直沿用下去。
C.子贡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端木遗风”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
D.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这种田地被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的主张博大精深,但通俗易懂,人们如果完全按照孔子的主张去做,想要成为一个圣人也不困难,即使不能做到,也会少犯错误。
B.子路、子贡、冉有都是天下人认为难得的人才,但这三人却因为喜欢高谈阔论而不被孔子喜欢,相反,寡言的颜渊却深受孔子的喜爱。
C.李斯骄矜傲慢,扰乱天下,犯下“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等过错,是因为受到他的老师荀卿高谈异论的影响。
D.文章先写孔子循规蹈矩,不敢放言高论,后写荀卿喜为异说而毫不谦让,敢发高论而不顾一切,这样构成了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
(2)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① (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①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当时已被贬外任杭州通判三年),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小题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灾民唱歌啼哭的声音都令人伤悲,远处灯火夜空疏星渐趋喑淡,营造了除夕夜昏暗冷清的环境。
B.“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万家合欢的除夕夜,诗人受命独在异乡,百姓歌哭,音犹在耳,眼疾苦思,辗转难眠,非守乐岁,悲情难抑。
C.“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盖着几条被子依然冰冷,说明天太冷了,洗头感到头轻发疏,实是叹岁月不居,人生易老。
D.这首诗的前六句,写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激愤与忧虑,客中的孤寂,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以及被贬外放,仕途坎坷的忧伤。
E. 全诗以哀情起句,以乐景结句,欲扬先抑,将诗人民生之忧、家国之痛、壮志未酬之苦淋漓以致地表现出来。豪放之情跃然纸上。
【小题2】尾联运用了比拟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书《归去来辞》赠契顺
苏轼
谪居惠州,子由在高安,各以一子自随,余分寓许昌、宜兴,岭海隔绝。诸子不闻余,忧愁无聊。苏州定慧院学佛者卓契顺谓迈曰:“子何忧之甚,惠州不在天上,行即到耳,当为子将书问之。”
绍圣三年三月二日,契顺涉江度岭,徒行露宿,僵仆瘴雾,黧面茧足以至惠州,得书径还。余问其所求,答曰:“契顺惟无所求而后来惠州;若有所求,当走都下矣。”苦问不已,乃曰:“昔蔡明远鄱阳一校耳,颜鲁公绝粮江淮之间,明远载米以周之。鲁公怜其意,遗以尺书,天下至今知有明远也。今契顺虽无米与公,然区区万里之勤,傥可以援明远例,得数字乎?”余欣然许之。独愧名节之重,字画之好,不逮鲁公,故为书渊明《归去来辞》以遗之,庶几契顺托此文以不朽也。
(乙)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题1】解释加点字。
(1)诸子不闻余
(2)悟已往之不
(3)三径
(4)植杖而耘耔
【小题2】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黧面茧足以至惠州
B.明远载米以周之
C.遗以尺书
D.故为书渊明《归去来辞》以遗之
【小题3】下列选项中,句式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各以一子自随(《书<归去来辞>赠契顺》)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D.宋人有得玉者(《<新序>二则》)
【小题4】翻译句子。
(1)今契顺虽无米与公,然区区万里之勤,傥可以援明远例,得数字乎?
(2)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小题5】从(甲)文看,契顺是一个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质的人。
【小题6】结合(甲)文和(乙)文,试分析苏轼为契顺书《归去来兮辞》的用意。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释:①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曰“超然台”。故国,这里指四川眉山。②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清明节要回乡祭祖。③咨嗟:叹息。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上阕首句即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以比喻与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状写出柳枝随风轻拂、婀娜动人的姿态。
B.“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表现了密州城的满城春色,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色彩对比,明暗相衬。
C.“试上”二字直接点明作者登台望远的场景,其中“试”字含蓄地透露作者暂得清闲的愉悦心境,引起下阕的抒情。
D.全词意境清丽,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语言质朴无华,但见其婉约之风。
E. 词中斜柳、楼台、春水、春花、烟雨的暮春景象和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
【小题2】作者酒醒后为何咨嗟?全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