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①沈郎:苏轼自比南朝诗人沈约,沈约体弱多病。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连用“压”“贴”“飞”三个动词,构成连动句式,赋予画面动感和蓬勃生机。
B.次句将时空交织在一起描写,季节是春天,天气是初睛,地点是池馆内外。
C.开头两句用华丽的辞藻勾勒出一幅春天的画面,呈现了一股清新的春之气息。
D.第三句词人自比多病的沈约,虽弱不禁风,但面对春景仍心情振奋。
E.“沙上”二句,“沙上”“竹间”分别为鸿雁和鹧鸪的栖息之地,也可能为词人举目所见之景。
【小题2】词的上片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3】下片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有关意象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20-01-05 07:45: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节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壬戌之秋,七月既,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邻?   陪:陪衬B.且君尝为晋君矣。   赐:恩惠
C.朝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D.夫晋,何之有?   厌:满足
【小题2】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缒而出。   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B.若郑而有益于君。   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
C.越国以远。   鄙: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边邑
D.邻之,君之薄也。   厚:形容词用作动词,变得雄厚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壬戌秋   盘庚
B.徘徊斗牛之间   因击沛公
C.而不知所止   吾还也
D.扣舷歌之   赂秦力亏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属干支纪年,“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共十个天干,十二个地支。
B.“望”一般指农历每月的十五,除此之外,还有“朔”“晦”,分别指每月的末日和初日。
C.我国古代把某些星的集合体叫作宿。文中“斗牛”指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D.古籍中的“河”一般指黄河,“江”一般指长江。文中“白露横江”的“江”就指长江。
【小题5】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喜雨亭记
苏 轼
亭以雨名,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亭以雨名,喜也 志:记载
B.叔孙胜狄,以其子   名:命名
C.雨麦于岐山之 阳:山的北面
D.农夫相与于野 抃:鼓掌,表示欢喜
【小题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周公得禾,名其书/举匏尊相属
B.以为休息所/唯江上清风
C.官吏相与庆庭/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D.五日不雨,可/相与枕藉舟中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B.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C.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D.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引经据典,借古代周公、汉武、叔孙等历史名人的史实说明以喜名物古已有之,表示不忘的用意。
B.苏轼认为不但自然界的雨对百姓很重要,施政者施行的好的政令一样是百姓的“及时雨”。
C.文章认为雨是上天对百姓的恩赐,因此应归功于上天。
D.文章开门见山,劈首破题,继而述说亭以雨名的经过,最后以歌作结,首尾圆合。
【小题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2)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