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0-12 09:16: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三、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乙】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节选)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   称;称赞
B.而卒赖其力   卒:最终
C.擅齐之强   擅:擅长
D.而又不随以怠   息:懈怠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   古人之观于天地
B.以脱于虎豹之秦   于是余有叹焉
C.士以故归之   不随以止也
D.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此余之所得也
【小题3】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虽短,却是古代驳论文的杰作,指出了孟尝君不能得士的原因,观点独树一帜。
B.乙文是我国古代游记散文中的精品,作者在游览之中求思至深,其心得也与众不同。
C.甲文先提出世人的观点,再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提供各自立论的依据,思路清晰。
D.乙文讨论了志、力、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层层深入地写出了“余之所得”:尽志无悔。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盂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同学一首别子固①

王安石

①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   )?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③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常云尔。夫安驱徐行,辅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④噫!官有守,私有系,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选摘自《王文公文集》)

注释
①同学:共同学习圣人之道。一首:一篇。子固:曾巩的字。②正之:孙侔的字。③中庸:儒家伦理思想。指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的态度。儒家认为“中庸”是道德的最高标准。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括号的虚词是(   )。
A.哉B.也C.焉D.耳
【小题2】请分析第②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3】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志同道合的人应相互交往,共同进步。
B.与自己有相同志趣和理想的只有这二人。
C.与二人携手共进,登堂入室,追求“中庸”之境界。
D.自有与二位“贤人”交往,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作者与曾巩分手后的赠别之作。
B.曾巩和孙侔虽然是好友,但两人未曾谋面。
C.文章既表达了作者对二人的真挚友情,又反映出自己对追求至高境界的远大志向。
D.作为一篇道别之作,本文温文尔雅;娓娓道来,充满哲理蓄思。
【小题5】试分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 题。
上邵学士① 书
(宋)王安石
仲详足下:数日前辱示乐安公诗石本,及足下所撰《复鉴湖记》。启封缓读,心目开涤。词简而精,②义深而明,不候按.图越绝之形胜,不候入国而熟贤牧之爱民,非夫诚发乎文,文贯乎道,仁思义色,表里相济者,其孰能至于此哉?因环列书室,且欣且庆,非有厚.也,公义之然也。 某尝患近世之文,辞弗顾于理,理弗顾于事,以襞.积.故实为有学,以.雕绘语句为精新,譬之撷奇花之英,积而玩之,虽光华馨采,鲜缛可爱,求其根柢济用,则蔑如③也。某幸观乐安、足下之所著,譬由笙 磬之音,圭璋之器,有节奏焉,有法度焉,虽庸耳必知雅正之可贵,温润之可宝也。仲尼曰:“有德必有言”“德不孤,必有邻”,其.斯之谓乎?昔昌黎为唐儒宗,得子婿李汉,然后其文益振,其道益大。今乐 安公懿文茂行,超越朝右④,复得足下以宏识清议,相须光润。苟力而不已,使后之议者必曰:“乐安公,圣宋之儒宗也,犹唐之昌黎而勋业过之。”又曰:“邵公,乐安公之婿也,犹昌黎之李汉而器略过之。” 则韩、李、蒋、邵之名,各齐驱并骤,与此金石之刻不朽矣。所以且欣且庆者,在于兹焉。郡庠拘率,复偶足下有西笑之谋⑤,未获亲交谈议,聊因手书,以道钦谢之意,且贺乐安公之得人也。
【注】①邵学士:邵必,字仲详。②越绝:越州的古称。③蔑如:微不足道。④朝右:位列朝班之右。指朝廷重臣。⑤ 西笑之谋:意谓谋任京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候按.图而尽越绝之形胜  按:查看
B.非有厚.也 厚:思想厚重
C.以襞.积.故实为有学 襞积:重复,堆砌
D.今乐安公懿.文.茂行 懿文:华美的文章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雕绘语句为精新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B.则.蔑如也 官盛则.近谀
C.其.斯之谓乎    其.皆出于此乎
D.苟力而.不已    吾尝终日而.思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借赞美乐安公和邵学士的诗文,表达了作文不应单纯堆砌华丽的辞藻,而应立足现实,追求 经世济用。
B.言为心声,在作者看来,只有仁爱真诚的有德之人,才能写出具有凝聚着道义力量的好文章。孔 子的“有得必有言”作为引证,强调了这一看法。
C.作者用“德不孤,必有邻”,既赞美了乐安公、邵学士,也表明了自己和他们惺惺相惜,有共同的 理想和追求。
D.本文笔墨林火,说理生动。运用比喻论证赞美乐安公和邵学士的诗文“雅正”“温润”,又以乐安 公和邵学士类比韩愈、李汉,赞美两人的诗文、德行。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非夫诚发乎文,文贯乎道,仁思义色,表里相济者,其孰能至于此哉?
(2)所以且欣且庆者,在于兹焉。
【小题5】用“/”给画线的部分断句。
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 国 之 王 幼 弱 未 壮 汉 之 所 置 傅 相 方 握 其 事 数 年 之 后 诸侯 之 王 大 抵 皆 冠 血 气 方 刚 汉 之 傅 相 称 病 而 赐 罢 彼 自 丞 尉 以 上 偏 置 私,如 此 有 异 淮 南 济 北 之 为 邪!此 时 而 欲 为 治 安 ,虽 尧 舜 不 治。
(选自贾谊《治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