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壬寅朔,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薨。其子殿中侍御史缄与抱真从甥元仲经谋,秘不发丧,诈为抱真表,求以职事授缄;又诈为其父书,遣裨将陈荣王武俊假货财。武俊怒曰:“吾与乃公厚,欲同奖王室耳,岂与汝同恶邪!闻乃公已亡,乃敢不俟朝命而自立,又敢告我,况有求也!”使荣归,寄声质责缄。

昭义步军都虞候王延贵,汝州梁人也,素以义勇闻。上知抱真已薨,遣中使第五守进往观变,且以军事委王延贵。守进至上党,缄称抱真有疾不能见。三日,缄乃严兵诣守进,守进谓之曰:“朝廷已知相公捐馆,令王延贵权知军事。侍御宜发丧行服。”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守进召延贵,宣口诏令视事,趣缄赴东都。元仲经出走,延贵悉归罪于仲经,捕斩之。诏以延贵权知昭义军事。

秋,七月,壬申朔,以王延贵为昭义留后,赐名虔休。昭义行军司马、摄州刺史元谊闻虔休为留后,意不平,表请以磁、邢别为一镇。昭义精兵多在山东,谊厚以悦之。上屡遣中使谕之,不从。临守将夏侯仲宣以城归虔休,虔休遣磁州刺史马正卿督裨将石定蕃等将兵五千击州;定蕃帅其众二千叛归谊,正卿退还。诏以谊为饶州刺史,谊不行;虔休自将兵攻之,引水以灌城。九月,王虔休破元谊兵,进拔鸡泽。

(节选自《唐纪五十一》)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B.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C.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D.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遣裨将陈荣王武俊假货财   诣:指使
B.吾与乃公厚 善:交好
C.令王延贵权军事   知:主持
D.缄赴东都 趣:催促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缄为了继承节度的职位,不仅没有将父亲去世的消息公之于众,反而伪造了父亲的表章。王武俊为人正直,不肯与李缄狼狈为奸,并让陈荣回去,口头传达他对李缄的质问与责备。
B.王延贵本是昭义步军都虞候,当德宗知道李抱真已死,便派遣中使第五守进前去观察形势的变化。李缄害怕了,交付了重要物件。第五守进口头宣布诏旨,命令王延贵主管事务。
C.德宗任命王延贵为昭义留后,赐给他新的名字,叫王虔休。昭义行军司马、摄州刺史元谊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心中愤慨不满。石定蕃也不满王虔休,于是,率领他的部众二千人叛变,归降元谊。
D.德宗颁诏任命元谊为饶州刺史,元谊不肯前去就任。王虔休亲自领兵攻打元谊,还引来水淹灌州城。九月,王虔休打败元谊的兵马,进军攻克鸡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乃公已亡,乃敢不俟朝命而自立,又敢告我,况有求也!
(2)昭义精兵多在山东,谊厚以悦之。上屡遣中使谕之,不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8-17 03:19: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初,阳武人陈平,家贫,好读书。后事项羽,赐爵为卿。殷王反,项羽使平击降之,还,拜为都尉,赐金二十镒。

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将吏。平惧,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挺身间行,仗剑亡,渡河,归汉王于修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赐食,遣罢就舍。平曰:“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是日,即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诸将尽讙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如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长者!”汉王闻之,愈益幸平。

周勃、灌嬰等言于汉王曰:“臣闻平事魏不容,亡归楚;不中,又亡归汉。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闻汉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

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曰:“善!”乃出黄金四万斤与平,态所为,不问其出入。平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王果意不信钟离昧等。

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项羽使使至汉,陈平使为大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县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日/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B.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C.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D.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日/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与《鸿门宴》中“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中“参乘”意义相同。
B.长者,文中指地位显贵的人。《荆轲刺秦王》中“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一句中“长者”也是这个意思。
C.大牢,即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冢三牲全备为“太牢”。文中“大牢具”是指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属待客的最高礼节。
D.赐骸骨,亦称“乞遗骸”,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思是请允许我自己回老家安度晚年,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律下严苛。汉王攻占了殷地,项羽大怒,准备杀掉当初参与平定殷地的将领和官吏,逼得陈平反楚奔汉。
B.刘邦知人善任。面对将领们因重用陈平而喧哗议论,刘邦称用人更应看重其才能而非品行。
C.陈平能言善辩。陈平归汉后,诸将对他的非议引起了刘邦的怀疑,他的一番陈述最终让刘邦力排众议。
D.亚父范增多谋善断。汉王向项羽请求议和,但范增劝项羽急攻荥阳,体现出正确的战略主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挺身间行,杖剑亡,渡河,归汉王于修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
(2)先生事魏不中,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秋,七月,辛卯朔,以周行逢武平节度使,制置武安、静江等军事。行逢既兼总湖、湘,乃矫前人弊,留心民事,悉除马氏横赋,贪吏猾民为民害者皆去之,择廉平吏为刺史、县令。

朗州民夷杂居,刘言、王逵旧将卒多骄横,行逢以法治之,无所宽假,众怨怼且惧。有大将与其党十余人谋作乱,行逢知之,大会诸将,于座中擒之,数曰:“吾衣粝食,充实府库,正为汝曹,何负而反!今日之会,与汝诀也!”立挝杀之,座上股栗。行逢曰:“诸君无罪,皆宜自安。”乐饮而罢。

行逢多计数,善发隐伏,将卒有谋乱及叛亡者,行逢必先觉,擒杀之,所部凛然。然性猜忍,常散遣人密侦诸州事,其之邵州者,无事可复命,但言刺史刘光委多宴饮。行逢曰:“光委数聚饮,欲谋我邪!”即召还,杀之。亲卫指挥使、衡州刺史张文表恐获罪,求归治所,行逢许之。文表岁时馈献甚厚,及谨事左右,由是得免。

行逢妻郧国夫人邓氏,陋刚决,善治生,尝谏行逢用法太严,人无亲附者。行逢怒曰:“汝妇人何知!”邓氏不悦,因请之村墅视田园,遂不复归府舍。行逢屡遣人迎之,不至。一旦,自帅僮仆来输税,行逢就见之,曰:“吾为节度使,夫人何自苦如此!”邓氏曰:“税,官物也。公为节度使,不先输税,何率下!且独不记为里正代人输税免楚挞时邪?”行逢欲与归,不可,曰:“公诛杀太过,常恐一旦有变,村墅易为逃匿耳。”行逢惭怒,其僚属曰:“夫人言直,公宜纳之。”

行逢婿唐德求补吏,行逢曰:“汝才不堪吏,吾今私汝则可矣。汝居官无状,吾不敢以法汝,则亲戚之恩绝矣。”与之耕牛、农具遣之。

行逢少时尝事黥,隶辰州铜阬,或说行逢:“公面有文,恐为朝廷使者所嗤,请以药灭之。”行逢曰:“吾闻汉有黥布,不害为英雄,吾何耻焉!”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九十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逢以法治之   壹:一概,全都
B. 吾衣粝食 恶:厌恶
C. 吾不敢以法汝   贷:宽恕,宽免
D. 行逢少时尝事黥 坐:因……犯罪
【小题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 乃矫前人弊    行逢欲与
B. 陋刚决 与之耕牛、农具遣之
C. 汝才不堪吏    以周行逢武平节度使
D. 何率下 独不记为里正代人输税免楚挞时邪
【小题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面有文,恐为朝廷使者所嗤,请以药灭之。
(2)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3)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
【小题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周行逢的形象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操将击乌桓,诸将皆曰:“深入征之,万一为变,事不可悔。”郭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可破灭也。”操从之。行至易,郭嘉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趋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初,袁绍数遣使召田畴于无终,又即绶将军印,使安辑所统,畴皆拒之。畴忿乌桓多杀其本郡冠盖,意欲讨之而力未能。及曹操定冀州,操遣使辟畴,畴戒其门下趣治严。门人曰:“昔袁公慕君,礼命五至,君义不屈。今曹公使一来而君若恐弗及者,何也?”畴笑曰:“此非君所识也。”遂随使者到军,拜为蓚令,随军次无终。

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军不得进操患之以问田畴。畴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为难久矣。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嘿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可不战而禽也。”操曰:“善!”乃引军还。

八月,操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众甚盛。操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操登高,望虏阵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虏众大崩,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

公孙康欲取(袁)尚以为功,斩之。操枭尚首,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牵招独设祭悲哭,操义之,举为茂才。

时天寒且旱,二百里无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余丈方得水。既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汉纪五十七》)

(注)①乌桓:我国古代民族之一,本属东胡,汉初匈奴冒顿灭其国,余众退保乌桓山,因以为号。②无终:地名。③蹋顿:人名,乌桓首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军不得进/操患之/以问田畴
B.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军/不得进操/患之/以问田畴
C.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军不得进操/患之/以问田畴
D.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军/不得进/操患之/以问田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辎重,古代军事用语,指行军作战时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B.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后来语义扩大,亦指平民百姓。
C.治严,指整理行装;汉代为避明帝刘庄讳,改“装”为“严”,后来沿用。
D.礼命,国家记载名位尊卑的礼籍和君王封官授爵的策书,也指礼聘与任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长于纳谏,精于谋划。征讨乌桓前,能够聆听部下不同意见,作出自己的判断;行军至无终,又能够采纳田畴的建议,及时调整进军方略。
B.曹操威名远播,招纳贤士。当初袁绍曾多次招纳田畴都遭拒绝,但见到曹操派遣的征召使者之后,田畴非常痛快地随之来到军营并为曹操所用。
C.曹操用兵有法,决断果敢。曹操与胡人相约在白狼山作战,当时士兵们都产生畏战情绪,曹操敏锐察觉到敌军阵营漏洞,果断出兵,一战告捷。
D.曹操通晓人情,处事灵活。曹操赦免了违反军令为袁尚设祭悲哭的牵招,并举荐他为茂才;又在征讨乌桓凯旋后重赏了当初劝阻他出兵的部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可破灭也。
⑵虽得之,天所佐也;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藉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骨皱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曰:“善!”乃出黄金四万斤与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平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王果意不信钟离味等。

夏四月楚图汉王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项羽使使至汉,陈平使为大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注①汉王:刘邦,公元前206年,被项羽封为汉王。②钟离昧、龙且、周殷:均为楚王项羽的大将。③大牢具:即太牢具,指宴会或祭祀时并用食具盛着牛、羊、豕三牲,这里用指丰盛的酒食。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
B.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
C.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
D.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北”,指黄河以北。“河”字在秦汉以前基本上是黄河的专称,而河流一般称为“川”或者“水”。黄河的“黄”字用来描述河水的浑浊。
B.“东向坐”就是坐在西面,向东而坐,古代在“室”内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这种坐法表明项羽当时已是称雄天下的尊者。
C.“为寿”,出自《管子·小称》,意思是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颜师古注:“凡言为寿,谓进爵於尊者,而献无疆之寿。”
D.“请骸骨”,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称谓还有“致仕”、“致事”、“致政”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在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刘邦到了鸿门,说了一番谎话后,他不仅原谅了刘邦,还请他喝酒,而且还把自己所得情报也说了出来。
B.项羽寡谋轻信,又带有直率的赳赳武夫性格。宴会上范增多次示意杀刘邦,他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护卫刘邦,他也熟视无睹。
C.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鸿门宴”上,亚父范增劝杀刘邦,项羽不听;后来范增劝项羽急攻荥阳,项王不相信他,也不肯听他的意见。
D.项羽为人猜忌,偏听偏信。项王派遣使者到汉军中,汉王用反间计来离间项王与亚父的关系,项王对亚父大起疑心,汉王反间计获得成功。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2)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苏公堤
①苏轼知杭州,杭频海,水泉咸苦。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白居易复浚西湖,放水入运河,自河入田,溉田且千顷。自唐及钱氏,岁辄开治至宋废而不理湖中葑积为田而水无几矣。运河失湖水之利而取给于江,潮水游河,泛溢阛阓,三年一浚,为居民大患,六井亦几废。
②轼间至湖上,周视良久,曰:“今欲去葑田,将安所置之?湖南北三十里,环湖往来,终日不达,若取葑田积为长堤以通南北,则葑田去而行者便矣。又吴人种菱,春辄芟除,不遗寸草。葑田若去,募人种菱,收其利以备修湖可也。”乃取救荒之法,得钱数万贯、粮数万石,复请于朝,得百僧度牒以募役者。堤成,南北径十三里,植芙蓉、杨柳于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曰“苏公堤”。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十一》
〔注〕葑:葑田,在沼泽上以木作架,上铺泥土,作为种植水生植物的农田。
阛阓:huán huì,街市;街道。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轼间至湖上 ②不遗寸草
【小题2】下列对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岁辄开治//至宋废而不理//湖中葑积为田//而水无几矣。
B.岁辄开治至宋//废而不理湖中葑积为田//而水无几矣。
C.岁辄开治//至宋废而不理//湖中葑积//为田而水无几矣。
D.岁辄开治至宋//废而不理湖中葑积//为田//而水无几矣。
【小题3】苏轼带领百姓治理西湖的好处有哪些,请写出三点。
【小题4】“苏公堤”因苏轼而名载千古,请再举出一个名人名景相得益彰的例子并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