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一门争死

司马光

张俭亡命困迫,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连引收考者布遍天下,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俭与鲁国孔褒有,亡抵褒,不遇。褒弟融,年十六,匿之。后事泄,俭得亡走,国相收褒、融送狱,未知所。融曰:“保纳含藏如者融也,当坐。”褒曰:“彼来求我,非弟之过。”吏问其母,母曰:“家事任长,妾当其辜。”一门争死,郡县疑不能决,乃上谳之,诏书竟坐褒。及党禁解,俭乃还乡里,后为卫尉,卒,年八十四。夏馥闻张俭亡命,叹曰:“孽自己作,空良善,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乃自翦须变形,入林虑山中,隐姓名为冶家佣,亲突烟炭,形貌毁瘁。积二三年,人无知者。馥弟静载缣帛追求之,馥不受,曰:“弟奈何载祸相饷乎!”党禁未解而卒。

(选自《资治通鉴·卷五十六》)

(简注)
①东汉末期,朝廷日乱,宦官专权,引发了士大夫阶层的强烈不满,宦官制造了一场旷日持久地摧残知识精英的所谓“党锢之祸”。李膺、杜密、张俭、夏馥等一大批正直之士皆入“党人”名单,遭到逮捕、追杀。张俭,字元节,东汉山阳高平(今在山东邹县)人;夏馥,字子治,陈留圉县(今在河南杞县)人。②望门投止:看见有人家便去投宿。投止,投靠人家容身。③连引收考:连引,牵攀连累。收,逮捕、拘押。考,通“拷”,指对犯人用刑逼供。④殄(tiǎn)灭;残害,灭绝。 ⑤保纳舍藏:保护接纳,藏在家中。⑥谳(yàn):议罪,审判定罪。⑦林虑山:太行山之一支,在今河南林县西。⑧突:烟囱。⑨缣(jiān):细绢。
(阅读指要)

本文对比地写了两个“党人”亡命后的情形:张俭“望门投止”,使灾祸累及万家,“连引收考者布遍天下”;夏馥则“独善其身”,不肯连累无辜而入山中为“冶家佣”。从夏馥的感叹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张俭的行为颇有微词。文中还以较多笔墨写孔家为保护张俭而受累,兄弟、母子都将罪名揽于己身,把活命的机会留给亲人,“一门争死”的情节感人肺腑,令人慨叹不已!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俭与鲁国孔褒有(________)   (2)未知所(________)
(3)空良善(________)  (4)追求之(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上谳之。  ②俭还乡里
B.①年十六,匿 ②非弟
C.①郡县之残破 ②后卫尉
D.①莫不重名行 ②所经历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张俭亡命困迫B.其所经历
C.俭乃还乡里D.馥弟静载缣帛追求饷之
【小题4】张俭亡命途中“望门投止”,而人们不惜“破家相容”,这说明了什么?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2)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9 06:09: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曹操在许,谋迎天子。众以为:“山东未定,韩暹、杨奉,负功恣睢,未可卒制”。荀彧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今銮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之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四方虽有逆节,其何能为?韩暹、杨奉,安足恤哉!若不时定,使豪杰生心,后虽为虑,亦无及矣。”操乃遣扬武中郎将曹洪将兵西迎天子,董承等据险拒之,洪不得进。

议郎董昭,以杨奉兵马最强而少党援,作操书与奉曰:“吾与将军闻名慕义,便推赤心。今将军拔万乘之艰难,反之旧都,翼佐之功,超世无畴,何其休哉!方今群凶猾夏,四海未宁,神器至重,事在维辅;必须众贤,以清王轨,诫非一人所能独建,心腹四支,实相恃赖,一物不备,则有阙焉。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奉得书喜悦,语诸将军曰:“兖州诸军近在许耳,有兵有粮,国家所当依仰也。”遂共表操为镇东将军,袭父爵费亭侯。

操引董昭并坐,问曰:“今孤来此,当施何计?”昭曰:“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入朝天子,辅翼王室,此五霸之功也。此下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愿将军算其多者。”操曰:“此孤本志也。杨奉近在梁耳,闻其兵精,得无为孤累乎?”昭曰:“奉少党援,心相凭结,镇东、费亭之事,皆奉所定,宜时遣使厚遗答谢,以安其意。说‘京都无粮,欲车驾暂幸鲁阳,鲁阳近许,转运稍易,可无县乏之忧。’奉为人勇而寡虑,必不见疑,比使往来,足以定计,奉何能为累!”操曰:“善!”即遣使诣奉。庚申,车驾出辕而东,遂迁都许。己巳,幸曹操营,以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

(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B.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C.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D.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缟素: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指洁白;白色的丧服,也比喻质朴。在本文中是“质朴”的意思。
B.万乘:万辆兵车;周制,更于地方千里,兵车万辆,因以“万乘”称天子;大国。
C.四海:四方之海;四方天下。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因时而异,说法不一。
D.五霸:春秋时期诸侯中势力最大的五个诸侯盟主。历史上说法不一,通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子将返同旧京,曹操认为,借此时机奉迎天子以顺从民心是非常合乎时势的事,秉承极为公正的态度使天下人顺从是非常正确的谋略。
B.议郎董昭认为杨奉的兵马最强,但缺少同党助己的人,就以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信,杨奉接到信后极为高兴,与诸将联名上表推荐曹操担任镇东将军。
C.曹操邀请董昭与自己坐在一起,向他问计,董昭提出只有做不同寻常的事情,才能建立不同寻常的功业,希望曹操作出利多弊少的选择。
D.曹操听从了董昭的建议,派使者给畅奉送去重礼,天子迁都许县,天子抵达曹操军营后,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封他为武平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
(2)奉为人勇而寡虑,必不见疑,比使往来,足以定计,奉何能为累!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正月,吴汉破公孙述于鱼涪津,遂围武阳。诏汉直取广都,据其心腹。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公孙述将帅恐惧,日夜离叛,述虽诛灭其家,犹不能禁。(汉武)帝必欲降之,又下诏谕述。述终无降意。

帝戒吴汉曰:“成都十余万众,不可轻也。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乘利,遂自将步骑二万进逼成都;去城十余里,阻江北营,作浮桥,使副将武威将军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为营相去二十余里。帝闻之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勃乱!既轻敌深入,又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贼若出兵缀公,以大众攻尚,尚破,公即败矣。幸无他者,急引兵还广都。”

诏书未到,九月,述果使其大司徒谢丰、执金吾袁吉将众十许万,分为二十余营,出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丰因围之。

汉乃召诸将厉之曰:“吾与诸君逾越险阻,转战千里,遂深入敌地,至其城下。而今与刘尚二处受围,势既不接,其祸难量;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若能同心一力,人自为战,大功可立;如其不然,败必无余。成败之机,在此一举。”诸将皆曰:“诺。”于是飨士秣马,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乃分兵拒水北,自将攻江南。汉悉兵迎战,自旦至晡,遂大破之,斩丰、吉。

于是引还广都,留刘尚拒述,具以状上,而深自谴责。帝报曰:“公还广都,甚得其宜,述必不敢略尚而击公也。若先攻尚,公从广都五十里悉步骑赴之,适当值其危困,破之必矣!”自是汉与述战于广都、成都之间,八战八克,遂军于其郭中。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必欲之(________) (2)贼若出兵公(________)
(3)于是飨士马(________)    (4)遂于其郭中(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及意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公转营迫之 ②丰因围之 大众攻尚  ④具状上
A.①②用法相同,意义不同;③④用法相同,意义不同。
B.①②用法不同,意义不同;③④用法相同,意义相同。
C.①②用法相同,意义相同;③④用法不同,意义相同。
D.①②用法不同,意义相同;③④用法不同,意义不同。
【小题4】请概括刘尚被困之因。
【小题5】联系全文,按照提示完成下表。
汉武帝对吴汉态度
具体内容
如何评价汉武帝
戒吴汉
莫轻敌,据广都
(3)
责吴汉
(1)
(2)
还广都,得其宜
 

同类题3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训俭示康》

①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1’;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2’。”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②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③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知其及祸;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有删节)

乙:《司马光传》

光于物澹然无所好,于学无所不通。洛中有田三顷,丧妻,卖田以葬,恶衣菲食以终其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五》

【小题1】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是一部________体的通史。
【小题2】选择适当的虚词填入第①段的1、2处:1_________;2__________。
焉   矣   乎   耳   也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名_______________(2)公叔文子卫灵公_______________
【小题4】对第①段划线句“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理解最为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书人中有志于探求真理却羞耻于穿鄙陋衣服吃粗陋食物的人。
B.那些有志于探求真理却羞耻于穿鄙陋衣服吃粗陋食物的读书人。
C.有志于探求真理却以穿鄙陋衣服和吃粗陋食物为羞耻的读书人。
D.读书人中有志于探求真理却以穿鄙陋衣服吃粗陋食物为耻的人。
【小题5】结合甲、乙两段文字,概括司马光形象。
【小题6】甲文运用了大量的例证,事例繁多却不嫌重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②、③段中举例论证的妙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十六年,秦复与赵击齐,齐人患之,苏厉为齐赵王书曰:臣闻古之贤君,其德行非布于海内也,教顺非于民人也,祭祀时享非数常于鬼神也。甘露降,时雨至,年谷丰,民不疾疫,众人之,然而贤主之。

足下之贤行功力,非数加于秦也;怨毒积怒,非深于齐也。秦赵与国,以强征兵于韩,秦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欲韩而吞二周,故以齐天下。恐事之不合,故出兵以魏、赵。恐天下畏己也,故出以为信。恐天下亟反也,故征兵于韩以威之。声以德与国,实而伐空韩,臣以秦为必出于此。夫物固有势异而患同者,楚久伐而中山亡,今齐久伐而韩必亡。破齐,王与六国分其利也。亡韩,秦独擅之。收二周,西取祭器,秦独之。田计功,王之获利孰与秦多?

……且齐之所以伐者,以事王也;天下属行,以谋王也。燕秦之约成而兵出有日矣。五国三分王之地,齐五国之约而殉王之患,西兵以禁强秦,秦废帝请服,反高平、根柔于魏,先俞于赵,齐之事王,宜为上佼,而今乃抵罪,臣恐天下后事王者之不敢自也。愿王孰计之也。

……于是赵乃辍,谢秦不击齐。王与燕王遇。廉颇将,攻齐昔阳,取之。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秦复与赵击齐 屡次
B.苏厉为齐赵王书曰  遗留
C.其德行非布于海内也  中国
D.教顺非于民人也    普遍
【小题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年谷丰通“熟”
B.民不疾疫 生病
C.众人之 善待
D.然而贤主之 谋划
【小题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令足下之贤行功力  您
B.非深于齐也 向来
C.秦爱赵乎 诚实
D.其实憎齐乎 它实际
【小题4】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欲韩而吞二周   使……灭亡
B.故以齐天下 吃,引申为“拿利益引诱”
C.故出兵以魏、赵 掠夺
D.秦独之 占有
【小题5】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田计功     授给
B.齐五国之约而殉王之患 背离
C.先俞于赵   反对
D.臣恐天下后事王者之不敢自也  坚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正月,己亥,袁真以梁国内史沛郡朱宪及弟汝南内史斌阴通大司马桓温,杀之。

前秦王猛遗燕荆州刺史武威王慕容筑书曰:“国家今已塞成皋之险,杜盟津之路,大驾虎旅百万,自轵关取邺都,金墉穷戍,外无救援,城下之师,将军所监,岂三百弊卒所能支也!”筑惧,以洛阳降;猛陈师受之。燕卫大将军乐安王慕容臧城新乐,破秦兵于石门,执秦将杨猛。

王猛之发长安也,请慕容令参其军事,以为乡导。将行,造慕容垂饮酒,从容谓垂曰:“今当远别,何以赠我?使我睹物思人。”垂脱佩刀赠之,猛至洛阳,赂垂所亲金熙,使诈为垂使者,谓令曰:“吾父子来此,以逃死也。今王猛疾人如雠,谗毁日深;秦王虽外相厚善,其心难知。丈夫逃死而卒不免,将为天下笑。吾闻东朝比来始更悔悟,主、后相尤。吾今还东,故遣告汝;吾已行矣,便可速发。”令疑之,踌躇终日,又不可审覆。乃将旧骑,诈为出猎,遂奔乐安王臧于石门。猛表令叛状,垂惧而出走,及蓝田,为追骑所获。秦王坚引见东堂,劳之曰:“家国失和,委身投朕。贤子心不忘本,犹怀首丘,亦各其志,不足深咎。然燕之将亡,非令所能存,惜其徒入虎口耳。且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卿何为过惧而狼狈如是乎!”待之如旧。燕人以令叛而复还,其父为秦所厚,疑令为反间,徙之沙城,在龙都东北六百里。

臣光曰:敌国之材臣,来为己用,进取之良资也。王猛知慕容垂之心久而难信,独不念燕尚未灭,垂以材高功盛,无罪见疑,是助燕为无道而塞来者之门也,如何其可哉!故秦王坚礼之以收燕望亲之以尽燕情宠之以倾燕众信之以结燕心未为过矣。猛何汲汲于杀垂,乃为市井鬻卖之行,有如嫉其宠而谗之者,岂雅徳君子所宜为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秦王坚礼之以收燕/望亲之/以尽燕情宠之/以倾燕众信之/以结燕心/未为过矣。
B.故秦王坚礼之/以收燕望亲之/以尽燕情宠之/以倾燕众信之/以结燕心/未为过矣。
C.故秦王坚礼之以收燕/望亲之以尽燕/情宠之以倾燕/众信之以结燕/心未为过矣。
D.故秦王坚礼之以收燕望/亲之以尽燕情/宠之以倾燕众/信之以结燕心/未为过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检核问事之意;“史”有“御史”之意。
B.在文中,己亥是古代一种“干支”纪日的方法,“己”为地支,“亥”为天干。
C.卿,古代君王对大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朋友、夫妇也以“卿”为爱称。
D.“臣光曰”,即“臣司马光说”。“臣”是司马光的自称,“曰"同司马迁的“太史公曰"、蒲松龄的“异史氏曰”一样,有论、议论、评论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秦王猛给前燕荆州刺史武威王慕容筑去信陈述利害,促使慕容筑献城投降。
B.慕容垂与慕容令是父子关系,慕容令叛逃后,慕容垂因为害怕株连也出逃了。
C.前秦王苻坚发现慕容垂出逃,派骑兵在蓝田将其擒获,但后来却能厚待慕容垂。
D.司马光认为,能够把敌国投奔过来的贤能作为己用,这是进攻取胜的良好凭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燕卫大将军乐安王慕容臧城新乐,破秦兵于石门,执秦将杨猛。
⑵无罪见疑,是助燕为无道而塞来者之门也,如何其可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