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涂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
B.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涂/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
C.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涂/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
D.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涂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开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天圣”就是年号。
B.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中试者称为“状元”。
C.“登科”,唐制,考中进士称及第,经吏部复试,取中后授予官职,方称登科。后代凡应试得中统称登科。
D.“忧”指遭逢父母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
B.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都没能查明真相,而苏涣去后,便为其洗雪了冤情。
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他的儿子来接替自己。苏涣认为张宗的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
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
(2)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12 03:06: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后至商州,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以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苏辙《孟德传》)

注①退卒:逃兵。 ②自告者:自首的人。

【小题1】选出“以”字的含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两项( )( )。
A.其衣易一刀十饼B.携入山C.德不顾死
D.此入山二年而不饥E.德具道本末
【小题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
【小题3】说明作者将“世之君子”与孟德进行对比的用意。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德传

苏辙

①孟德者,神勇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戌秦中,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②后至商州,为侯者所执。德具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③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足道哉?

(有删改)

注释:①神勇\禁卫军的军营。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德具本末(__________)
(2)而其色于面颜(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神勇退卒也/曾何猛兽足道哉
B.其子与人/德不顾死
C.凡猛兽能识人气/大女郎也
D.人望知之/拔剑切啖之
【小题3】孟徳对山林的爱好到了痴迷的地歩,在文中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小题4】作者称孟德为“有道者”,请结合第③段中画线句的议论,在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位,谈谈他们身上的“浩然之气”。
苏武   司马迁   文天祥   孟子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 ,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其庐之西南为亭(__________) (2)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__________)
(3)西山之白云(__________)    (4)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__________)
【小题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小题3】选出下列句子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
A.览观江流之胜/穷耳目之胜自适也哉
B.波流浸灌,海相若/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
C.昼舟楫出没于其前/此人之变也
D.夫风无雌雄之异,人有遇不遇之变/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小题4】简要评析本文的写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