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英法海底隧道,随着岩层的起伏,隧道呈平坦的“W”形。海底隧道还专门设计了一种运送汽车的列车,称“乐谢拖”( Le Shuttle)。读下面英法海底隧道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据图推测,英法海底隧道呈平坦的“W”形的原因可能是( )
A.“W”形利于隧道通风,减少污染
B.火车利用地形滑行,节约能源
C.所在岩层抗渗性好,易于掘进
D.有效防止海水倒灌,保证安全
【小题2】设计利用“乐谢拖”( Le Shuttle)的目的不可能是( )
A.节省运输汽车的能源
B.减少废气排放
C.提高运输安全性
D.增加汽车运输灵活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5-07 09:03: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独库公路是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战备公路,北起北疆石油化工重镇独山子,南达南疆重要县城库车,穿越天山腹地,全长561.5公里,总投资3.5亿多元,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一半以上的路段都在崇山峻岭、深山峡谷中穿过。开凿它需要翻越4个海拔3000米以上、常年积雪的达坂(意为冰雪簇拥的高山),跨越5条险恶的河流,凿通3条高山隧道,修建2座防雪走廊。
材料二 独库公路沿线图
材料三:独库公路的防雪走廊
(1)据材料推测独库公路的特点。
(2)分析修建防雪走廊的原因。
(3)指出修建独库公路的意义。
同类题2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2016年9月27日全球最长跨海大桥—一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正式贯通。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将使珠海至香港的车程由目前的3.5小时缩短至0.5小时。下图为港珠澳大桥设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影响港珠澳大桥建设的主导因素是
A.政治因素
B.科技因素
C.社会经济因素
D.地质地形因素
【小题2】港珠澳大桥主航道中部在海底建设了长约5664米的公路沉管隧道,这主要是为了
A.减少海浪等灾害对桥体的破坏
B.给大型船舶通行留出空间
C.避开海水对桥墩的腐蚀
D.增加运行车辆的安全
【小题3】港珠澳大桥的修建,可能
A.推进深圳城市化进程
B.降低珠海市中心的房地产价格
C.阻碍珠海市经济发展
D.促进港珠澳一体化发展
同类题3
“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如图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
A.2000年
B.2005年
C.2007年
D.2011年
【小题2】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
同类题4
下列货物运输与所选择的运输方式对应最合理的是( )
A.50万吨煤炭从山西运往天津——水路运输
B.从北京运往美洲海地的救援物资——航空运输
C.北京郊区水库的活鱼运往城内市场——铁路运输
D.20万吨粮食从大连运往广州——公路运输
同类题5
明清时期,嘉兴城市沿环城河道向东、北两个方向伸展。1909年沪杭铁路通车,城市沿铁路迅速延展。70年代后期,公路运输发展较快,城市开始转向沿公路发展,以老城区为中心,沿四条对外公路及大运河伸展。关于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对城市空间形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我国南方的城市一般沿河流带状发展
②公路、铁路运输时代,城市多沿交通轴线发展
③轮船时代改变了城市沿江河单一扩展的形式
④多种交通方式使城市形态向多方向分散发展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