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司 马 懿 与 诸 葛 亮 相 守 百 余日 亮 数 挑 战懿 不 出 亮 乃 遗 懿 巾 帼妇 人 之 服 懿 怒 上表 请 战 帝 使 卫 尉 辛 毗 仗 节 为 军 师 以 制之。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选《资治通鉴》)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小题2】《资治通鉴》的作者是_____(朝代)的_____。
【小题3】诸葛亮认为司马懿上表请战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4-08 01:50: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答刘蒙书

司马光

五月十六日,陕郡司马光再拜复书。贤良刘君足下:昔张伯松语陈孟公曰:“人各有性,长短自裁。子欲为我亦不能,吾而效子亦败矣。”马文渊戒兄子,欲其效龙伯高之慎周谦俭,不欲其效杜季良忧人之忧,乐人之乐也。光愚无似,何足以望万一于古人?然私心所慕者伯松、伯高,而不敢为孟公、季良之行也。况幼时始能言,则诵儒书,习谨敕,长而为吏,则读律令,守绳墨,龊龊然为鄙细人,侧足于庸俗之间,不为雄俊奇伟之士所齿目,为日久矣。不意去岁足下自大河之北洋洋来,游于京师,负其千镒之宝,欲求良工大贾而售之。乃幸见顾于陋巷,因得窃读足下之文,窥足下之志。文甚高,志甚大,语古则浩博而渊微,论今则明切而精至,诚不能不口夸而心服。譬如窭人子,终日环绕爱玩,咨嗟传布,讫无一钱,敢问其直之高下 ,亦终于无益而已矣。

今者足下忽以亲之无以养、兄之无以葬、弟妹嫂侄之无以恤,策马裁书,千里渡河,指某以为归。且曰:“以鬻一下婢之资五十万畀之,足以周事。”何足下见期待之厚,而不相知之深也,光得不骇且疑乎?

方今豪杰之士,内则充朝廷,外则布郡县,力有余而人可仰,为不少矣。足下莫之取,乃独左顾而抵于不肖,岂非见期待之厚哉?

光虽窃托迹于侍从之臣,月俸不及数万,爨桂炊玉,晦朔不相续。居京师已十年,囊者旧物皆竭,安所取五十万以佐从者之蔬粝乎?夫君子虽乐施予,亦必己有余,然后能及人。就其有余,亦当先亲而后疏,先旧而后新。光得侍足下裁周岁,得见不过四五,而遽以五十万奉之,其余亲戚故旧不可胜数,将何以待之乎?光家居,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纯衣帛,何敢以五十万市一婢乎?而足下忽以此责之,岂非不相知之深哉?光视地而后敢行,顿足而后敢立,足下一旦待以为陈孟公、杜季良之徒,光能无骇乎?

足下服儒衣,谈孔、颜之道,啜蔬饮水,足以尽欢于亲,箪食瓢饮,足以致乐于身,而遑遑焉以贫乏有求于人,光能无疑乎?

足下又责以韩退之所为,若光者何人,敢望韩退之哉?韩退之能为文,其文天下贵,凡当时王公大人庙碑墓碣,靡不请焉。故受其厚谢,随复散之于亲旧,此其所以能行义也。若光者何人,敢望退之哉?

光自结发以来,虽行能无所长,然实不敢锱铢妄取于人,此众人所知也。取之也廉,则其施之人也,亦其理宜也。若既求其取之廉,又责其施之厚,是二行者诚难得而兼矣。足下又欲使光取之于他人,是尤不可之大者。微生高乞醯于邻人以应求者,孔子以为不直,况己不能施,而敛之于人,以为己惠,岂不害于恕乎?

足下之命,既不承,又费辞以释之,其为罪尤深。足下所称韩退之亦云文章不足以发足下之事业钱财不足以贿左右之匮急稛载而往垂橐而归足下亮之而已不宣。光再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光愚无似 无似:无可比拟。
B.光虽窃托迹于侍从之臣   托迹:发达,显耀。
C.则其施之人也 靳:吝啬。
D.既不承 克:能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龊龊然为鄙细人    句读不知
B.不意去岁足下自大河之北洋洋来 弃甲曳兵
C.力有余而人可仰    自其变而观之
D.其文天下贵 委身贾人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引用汉代马援诫兄长之子的话,表达自己认同龙伯高的慎周谦俭,而不愿效法杜季良的“忧人之忧、乐人之乐”的豪侠仗义。
B.作者说自己每月的俸禄不到几万钱,生活上常常晦朔不继。晦是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是阴历每月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C.作者为人光明磊落,好勇而有担当,视地而后敢行,顿足而后敢立;在回信中对刘蒙的要求予以充分的批驳。
D.文章以议论为主。作者在文中评价了刘蒙文章的才气和宏大的志向;认为自己不能与韩愈相提并论。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足下所称韩退之亦云文章不足以发足下之事业钱财不足以贿左右之匮急稛载而往垂橐而归足下亮之而已不宣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何足下见期待之厚,而不相知之深也,光得不骇且疑乎?
(2)光自结发以来,虽行能无所长,然实不敢锱铢妄取于人,此众人所知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为赠。余曰:余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余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无急于解里人之惑,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取材于曾巩《赠黎安二生序》)

或谓迂夫曰:“子言太迂,于世无益也。”迂夫曰:“子知迂之无益,而不知为益且大也;子知迂之有益,而不知其为损亦大也。子不见夫树木者乎?树之一年而伐之,足以给薪苏而已,二年而伐之则足以为桷,五年而伐之则足以为楹,十年而伐之则足以为栋,岂非收功愈远,而为利愈大夫?古之人惟其道闳大而不能挟也,其志邃奥而不能也,其言崇高而不能庳也,是以所适龃龉,而或穷为布衣,贫贱困苦终其身,然其遗风馀烈,数百千年而人犹以为法。向使其人狭道以求容,迩志以取合,卑鄙以趋功,虽当时贵为卿相,利止于其躬,荣尽于其生,恶得馀泽以及后世哉!如余者,患不能迂而已矣,迂何病哉!”

(取材于司马光《迂书》)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辱以顾余 辱:谦词,使对方受屈辱
②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 固:必然、一定
③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    斯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
④患为笑于里之人 患:忧虑,担忧
⑤其志邃奥而不能迩也    迩:近、浅近
⑥数百千年而人犹以为法  法:取法、效法
⑦利止于其躬迂何病哉    躬:身,自身
⑧迂何病哉 病:缺点、毛病
A.①⑤B.②⑥C.③⑦D.④⑧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请予言为赠 贫贱困苦终其身
B.余知生     余言太迂
C.于是焉     足以给薪苏而已
D.生无急于解里人之惑 而不知为益且大也
【小题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
他们的才情、笔力奔放,似乎是不可估量的
B.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感于里人
现在求您的赠言,是想解除同乡人的糊涂看法
C.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
知道有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附和时俗
D.是以所适龃龉,而或穷为布衣
因此每到一处总和周围搞不好关系,有的人一生贫穷做普通百姓
【小题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②向使其人狭道以求容,迩志以取合,卑言以趋功
【小题5】两段文字的作者对“迂”的态度分别是什么?请具体说明。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1)乙丑,上(唐太宗)问房玄龄、萧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文帝勤于为治,每临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卫士传餐而食;虽性非仁厚,亦励精之主也。”上曰:“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理!郡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有愆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朕则不然。择天下贤才,寘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因敕百司:“自今诏敕行下有未便者,皆应执奏,毋得阿从,不尽己意。”
(2)康国求内附。上曰:“前代帝王,好招来绝域,以求服远之名,无益于用而糜弊百姓。今康国内附,傥有急难,于义不得不救。师行万里,岂不疲劳!劳百姓以取虚名,朕不为也。”遂不受。
(3)初,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上曰:“朕之为心,异于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谏议大夫朱子奢上言:“陛下圣德在躬,无过事,史官所述,归尽善。陛下独览《起居》,于事无失,若以此法传示子孙,窃恐曾、玄之后,或非上智,饰非护短,史官必不免刑诛。如此,则莫不希风顺旨,全身远害,悠悠千载,何所信乎!所以前代不观,盖为此也。”上不从。玄龄乃与给事中许敬宗等删为《高祖》、《今上实录》;癸巳,书成,上之。上见书六月四日事,语多微隐,谓玄龄曰:“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季友鸩叔牙以存鲁。朕之所以,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即命削去浮词,直书其事。
选自《资治通鉴》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理   (2)史官所述,归尽善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无益于用而糜弊百姓
A.使糜烂浪费B.使奢侈、受伤害
C.使浪费、受伤害D.使损耗凋敝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陛下圣德在躬,无过事
A.抬起B.行为C.全部D.推荐
【小题4】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寘百官 朕为心
B.文帝勤于治     后来之戒
C.谁敢不竭心力修职业 求服远之名
D.异前世帝王     事无失
【小题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郡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有愆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
【小题6】文章第(3)段,唐太宗“即命削去浮词,直书其事”,他这样做有何好处?
【小题7】根据文章(1)(2)段内容,分析唐太宗的人物形象。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尽,颇有得色,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怀慎与崇同为相,自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臣光曰: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夫不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媢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取材于《资治通鉴》)

(材料二)

唐卢怀慎,清慎贞素,不营资产。器用屋室,皆极俭陋。既贵,妻孥尚不免饥寒,而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

后为黄门监兼吏部尚书,卧病既久,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常器重璟及从愿,见之甚喜,留连永日,命设食。有蒸豆两瓯、菜数茎而已,此外翛然无办。因持二人手谓曰:“二公当出入为藩辅,圣上求理甚切,然享国岁久,近者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不数日而终。疾既笃,因手疏荐宋璟、卢从愿、李杰、李朝隐。上览表,益加悼惜。

(取材于《明皇杂录》)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须臾,裁决尽   俱:全都。
B.谓紫微舍人齐浣曰 顾:回头。
C.以明皇太平政   济:救济。
D.近者倦于勤     稍:渐渐。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自才不及崇 / 皆美于徐公
B.爱身保禄从之 /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 犹且从师而问
D.上览表,益加悼惜 / 今智乃反不能及
【小题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 委积:聚积,堆积。
B.夫不肖用事 用事:执政,当权。
C.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    相与:互相,交相。
D.公当出入为藩辅    出入:指出将入相。
【小题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以卿坐镇雅俗耳。
(只是想)让您安坐而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罢了。
B.崇曰:“然则竟如何?”
姚崇(又)问道:“那么到底我是什么样的宰相呢?”
C.一遵其法,无所变更。
完全奉行萧何制定的法度,没有变化或修改的内容。
D.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
没有顾及到国家的安全和危险,的确是有罪的行为。
【小题5】请把文中“材料一”处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
【小题6】当时有人称卢怀慎为“伴食宰相”,含有说他是“吃闲饭的宰相”的意思。司马光则对此发表了不同的看法。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卢怀慎为相的认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初,宿卫之士累朝相承,务求姑息,不欲简阅,恐伤人情,由是羸老者居多,但骄蹇不用命,实不可用,每遇大敌,不走则降。其所以失国,亦多由此。帝因高平之战,始知其弊,癸亥,谓侍臣曰:“凡兵务精不务多。今以农夫百未能当甲士一,奈何浚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且健懦不分,众何所劝!”乃命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上军,羸者斥去之。又以骁勇之士多为诸藩镇所蓄,诏募天下壮士,咸遣诣阙,命太祖皇帝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其骑步诸军,各命将帅选士。由是士卒精强,所向皆捷,选练之力也。
契丹自晋、汉以来屡寇河北,轻骑深入,无籓篱之限,效野之民每困杀掠。言事者称深、冀之间有胡卢河,横亘数百里,可浚之以限其奔突。是月,诏忠武节度使王彦超、彰信节度使韩通将兵夫浚胡卢河,筑城于李晏口,留兵戍之。自是契丹不敢涉胡卢河,河南之民始得休息。
壬戌,诏群臣极言得失,其略曰:“朕于卿大夫,才不能尽知,面不能尽识;若不采其言而观其行,审其意而察其忠,则何以见器略之浅深,知任用之当否!若言之不入,罪实在予;苟求之不言,咎将谁执!”
以枢密院承旨清河张美为右领军大将军,权点检三司事。初,帝在澶州,美掌州之金谷隶三司者,帝或私有所求,美曲为供副。美治财精敏,当时鲜及,故帝以利权授之;然思其在澶州所为,终不以公忠待之。
帝以县官久不铸钱,而民间多销钱为器皿及佛像,钱益少,九月,丙寅朔,敕始立监采铜铸钱,自非县官法物、军器及寺观钟磐钹鐸之类听留外,自馀民间铜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官,给其直;过期隐匿不输,五斤以上其罪死,不及者论刑有差。上谓侍臣曰:“卿辈勿以毁佛为疑。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于善,斯奉佛矣。彼铜像岂所谓佛邪!且吾闻佛志在利人,虽头目犹舍以布施,若朕身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
《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健懦不分,众何所劝  劝:勉励
B.命太祖皇帝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   尤:杰出
C.帝或私有所求,美曲为供副 副:符合
D.五斤以上其罪死,不及者论刑有差 差:差错
【小题2】对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又以骁勇之士多为藩镇所蓄 ②可浚之以限其奔突
③则何以见器略之浅深   ④帝以县官久不铸钱
A.①④相同,②③不同B.①④不同,②③不同
C.①④相同,②③相同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小题3】把文中面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以农夫百未能养甲士一,奈何浚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
(2)若言之不入,罪实在予;苟求之不言,咎将谁执!
【小题4】文中周世宗的哪些举措体现出他是一位明君?请加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