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这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游览①
宋·黄庭坚
瑶②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③。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①此词大约写于作者晚年被贬官时期。②瑶草:仙草。③金徽:瑶琴。
(1)下列对本词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入武陵溪”,词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这一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后两句写“桃花源”的美丽景色。
B.“我欲穿花寻路”三句,写词人穿过了桃花源的花丛,一直走向飘浮白云的山頂,一吐胸中浩然之气,化作虹霓。
C.“红露湿人衣” 一句,黄庭坚化用王维的诗句,只把“空翠湿人衣”中的“空翠”换成“红露', 可谓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D.词人以静穆平和、俯仰自得的风格,把自然界的溪山描写得没有一点尘俗气, 其实是构筑了—个自得其乐的精神世界。
(2)这首词是作者春天记游之作,开篇“瑶草一何碧”运用了 “比"的手法,赞美春天的瑶草像碧玉一般可爱,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孔雀东南飞》)
B.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C..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韦庄《菩萨蛮》)
D.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长恨歌》)
(3)下阕共有四句,每一句都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请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4-28 07:10: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黄庭坚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注释) 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二年重阳后数日。当时词人在戎州贬所。
【小题1】下列对词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黄菊”“晓寒”既点出季节与时间,同时也自然引出下句饮酒之事。
B.“醉里簪花倒著冠”塑造出一个头上插花倒戴帽的放浪形骸的醉中狂士形象。
C.“且加餐”化用古诗十九首中“努力加餐饭”一句,表达了要保重身体之意。
D.“付与时人冷眼看”,词人将黄花白发呈于世人,冷眼看世人对自己的态度。
【小题2】“风前横笛斜吹雨”一句中“风”“雨”,既指自然的风雨也指人生的困难,下列诗句中的“风”“雨”与其含义一致的一项是
A.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B.轻风拂柳冰初绽。细雨消尘云未散。(晏几道《玉楼春》)
C.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
D.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小题3】词中“舞裙歌板尽清欢”一句中“尽清欢”也作“尽情欢”,你觉得哪一种表达更好?请结合这首词的相关内容及主旨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南乡子
黄庭坚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①。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②。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注:①黄庭坚为仇家构陷,被流放到宜州,只能栖身戍楼,困苦不堪。
②戏马台,南朝宋武帝刘裕在彭城(今徐州)戏马台欢宴重阳。金络头,多为有功武将战马头部的佩饰。
【小题1】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两项是(   )(   )
A.“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这两句用对比、反衬的手法,以诸将在侃侃而谈,议论立功封侯,与自己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形成鲜明对比,以诸将反衬自己,突出了词人耿介孤高的形象。
B.“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一句可知作者受佛老思想的浸润,人生观中有着消极虚无的一面,随着政治上的连遭打击,这种思想时有流露。这里表现的就是这种思想感情,但更为含蓄深婉。
C.本词用到“戏马台”的典故,流露出词人仍然对建功立业的向往。
D.下片遂转而为开朗达观。词人举杯劝酒:“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还是开怀痛饮,莫辜负这大好秋光和杯中酿。
E. 这首词“以诗为词”的创作方法,从遣词造句到意境格调都体现出诗的特点。这首词不仅借助景物渲染,而且直抒胸臆,风格豪放中有峭健。
【小题2】“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郭居士南园记

黄庭坚

①以道观分于崭岩之上,则独居而乐;以身观国于蓬荜之间,则独思而忧。士之处污行以辞禄,而友朋见绝;自聋盲以避世,而妻子不知,况其远乎?

②东郭居士尝学于东西南北,所以游居,半世公卿,而东郭终不偶。驾而折轴,不能无闷;往而道塞,不能无愠。退而伏于田里,与野老并锄灌园乘屋不以有涯之生而逐无堤之欲久见蘧然独觉释然自笑。问学之泽,虽不加于民,而孝友移于子弟;文章之报,虽不华于身,而辉光发于草木,于是白首肆志而无弹冠之心,所居类市隐也。

③总其地曰“南园”,于竹中作堂曰“青玉”,岁寒木落而视其色,风行雪堕而听其声,其感人也深矣。据群山之会,作亭曰“翠光”,逼而视之,土石磊砢,缭以松楠;远而望之,揽空成色,下与黼黻文章同观。其曰翠微者,草木金石之气邪?其曰山光者,日月风露之景邪?不足以给人之欲,而山林之士甘心  ,不知其所以然而然也。因高筑阁曰“冠霞”,鲍明远诗所谓“冠霞登彩阁,解玉饮椒庭”者也。其宴居之斋曰“乐静”,盖取兵家《阴符》之书曰“至乐性馀,至静则廉。”《阴符》则吾未之学也,然以予说之,行险者躁而常忧,居易者静而常乐,则东郭之所养可知矣。其经行之亭曰“浩然”。委而去之,其亡者,莎鸡之羽;逐而取之,其折者,大鹏之翼。通而万物皆授职,穷而万物不能撄,岂在彼哉!由是观之,东郭似闻道者也。

【小题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矣B.也C.焉D.者
【小题2】用“/”为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
与野老并锄灌园乘屋不以有涯之生而逐无堤之欲久见蘧然独觉释然自笑
【小题3】分析第①段画线句的作用。
【小题4】根据第②段概括东郭居士隐居的原因。
【小题5】结合第③段,分析作者是如何借南园表现东郭居士之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