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舟中望京邑
欧阳修
东北归川决决流,泛艎青渚暂夷犹①。
遥登灞岸②空回首,不见长安但举头。
挥手嵇琴③空堕睫,开樽鲁酒不忘忧。
青门柳色春应遍,犹自留连杜若④洲。
注:①夷犹:迟疑不前。②灞岸:长安城外灞水岸边。古长安东霸城门﹐俗称青门﹐青门外有桥名灞桥,在灞水上。③嵇琴:古琴的一种,相传为嵇康所创制。④杜若:香草,生于江南地区。
(1)这首诗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赏析。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颈联、尾联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5-03 09:17: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煜字重光,初名从嘉,璟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自太子冀已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建隆二年,璟迁南都,立煜为太子,留监国。璟卒,煜嗣立于金陵。大赦境内。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
三年,泉州留从效卒。璟之称臣于周也,从效亦奉表贡献于京师,世宗以璟故,不纳。从效闻璟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乾德二年,始用铁钱,民间多藏匿旧钱,旧钱益少,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拜韩熙载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
五年,命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勤政殿学士,分夕于光政殿宿直,煜引与谈论。煜尝以熙载尽忠,能直言,欲用为相,而熙载后房妓妾数十人,多出外舍私侍宾客,煜以此难之,左授熙载右庶子,分司南都。熙载尽斥诸妓,单车上道,煜喜留之,复其位。已而诸妓稍稍复还,煜曰:“吾无如之何矣!”是岁,熙载卒,煜叹曰:“吾终不得熙载为相也。”欲以平章事赠之,问前世有此比否,群臣对曰:“昔刘穆之赠开府仪同三司。”遂赠熙载平章事。熙载,北海将家子也,初与李谷相善。明宗时,熙载南奔吴,谷送至正阳,酒酣临诀,熙载谓谷曰:“江左用吾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谷曰:“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及周师之征淮也,命谷为将,以取淮南,而熙载不能有所为也。
开宝四年,煜遣其弟韩王从善朝京师,遂留不遣。煜手疏求从善还国,太祖皇帝不许。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王师南征,煜遣徐铉、周惟简等奉表朝廷求缓师,不答。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九年,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其后事具国史。
(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南唐世家第二》,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
B.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
C.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
D.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祖、钦宗。
D.“拜”指跪地行礼,接受封赐或接受官职,所以可以解释为“授予职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煜为人仁义而且孝顺,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他的额头很宽,两个前齿并成一个,有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瞳仁。因为他的五个哥哥都早亡,李煜幸运地被封为吴王。
B.李煜向周朝称臣的时候,留从效也上奏表章献纳贡品到京师,宋世宗不接受。留从效怕李璟来袭击自己,于是派自己的儿子留绍基到金陵去纳贡;而留从效病死后,泉州人将他的族人一并送到金陵,另推立副使张汉思。
C.在乾德二年时,开始使用铁钱,民间多私藏旧钱,旧钱更加少了,商人多用十个铁钱换一个铜钱带出州境,官家无法禁止。李煜因此下令以一枚铜钱抵十枚铁钱使用,客观上有利于商业流通。
D.李煜曾因韩熙载尽忠,率直能说真话,想起用他为宰相,而韩熙载内室有侍姬数十人,李煜因此觉得他难以为相,于是降而授予韩熙载右庶子之职,分司南都。后韩熙载将侍姬全部驱逐,李煜很高兴,恢复了他的职位。但韩熙载反复无常,李煜最终没让韩熙载做宰相。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
(2)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还寻阳。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注①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唐玄宗二年追谥。②有道:唐时选举科目之一。③颒:huì,洒。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璘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B.璘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C.璘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D.璘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之后取字,二者常有某种联系,人们常称呼字以表示礼貌。
B.诗书,文中指诗作和书法。文中的“通诗书”指李白善于写诗,书法亦有较深的造诣。
C.天宝,唐玄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
D.赦,指减轻或免除刑罚。新皇帝登基或者皇宫有重大喜庆时,通常会赦免一批罪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受到赞赏。苏颋为益州长史时,看到李白,认为他是不同一般的人;李白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叹说:“您是天上被贬下人间的仙人啊。”
B.李白慷慨豪爽。他爱好纵横术数,学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客居任城时,同孔巢父等五人居于徂徕山,整天酣饮,当时号称“竹溪六逸”。
C.李白放荡不羁。他陪玄宗饮酒,喝醉了,让高力士替他脱鞋;他曾借着月色与崔宗之乘船从采石至金陵,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旁若无人。
D.李白才华横溢。李白与玄宗在沉香亭饮酒,玄宗心中突然有些感慨,想要李白替他写歌词,李白酒醉稍醒后,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不留余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2)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皇甫无逸,字仁俭,京兆万年人。父诞,隋并州总管府司马,汉王谅反,逼之不从,见杀。时五等废,炀帝嘉诞忠,赠诞柱国、弘义郡公。

无逸历淯阳太守,治为天下最,再迁右武卫将军。帝幸江都,诏居守洛阳。帝被杀,乃与段达、元文都立越王侗。及王世充篡,弃母妻,斩关自归。追骑及,无逸顾曰:“吾有死,终不能同尔为逆。”解金带投之地,曰:“以与尔,无相困。”骑争下取,由是获免。

高祖以无逸本隋勋旧,尊遇之,拜刑部尚书,封滑国公。时蜀新定,吏多横恣,人不聊生,诏无逸持节巡抚,得承制除吏。既至,黜贪暴,用廉善,法令严明,蜀人以安。

皇甫希仁,憸人也,诬告无逸为母故阴交世充,帝判其诈,斩希仁,遣给事中李公昌驰谕。又有告无逸交通萧铣者,时无逸与行台仆射窦璡不协,因表自陈,并上璡罪。有诏刘世龙、温彦博按之,无状,遂斩告者而黜璡。及还,帝劳曰:“比多谮毁,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

拜民部尚书,出为同州刺史。所至辄闭閤不通宾客,左右无敢出入者;所须皆市易它境。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然过自畏慎,每上表疏,读数十犹惧未审,使者上道,追省再三乃得遣。母在长安疾笃,太宗命驰驿召还承问,忧悸不能食,道病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孝。王珪驳曰:“无逸入蜀,不能与母俱,留卒京师,子道未足称,不可谓孝。”乃更谥良。

(选自《新唐书•皇甫无逸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B.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C.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D.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逸效命朝廷,深受信任。隋炀帝巡视江都时下诏命他守卫洛阳;隋炀帝被杀后,他同段达等人一起拥立越王为帝。
B.无逸做事细致,处事谨慎。他向皇帝上表章,读了上十遍还不放心,使者已上路了,还要追上去再三叮嘱后才让派送。
C.无逸严于律己,为官清廉。他在外任同州刺史时,所到之处往往闭门不交接宾客,所需要的物资都是从辖境以外买来。
D.无逸精于治理,才能突出。隋朝时,他担任淯阳太守,政绩被评为优等;唐高祖时,他将战后的蜀地治理得井然有序。
【小题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三大名楼指的是江西的滕王阁,湖北的黄鹤楼和湖南的岳阳楼,这些楼阁之所以能名动天下,主要原因是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与之有关的诗词歌赋。如《滕王阁序》就是王勃创作的一篇与滕王阁有关的骈文。
B.孝廉是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孝指孝顺父母,廉指忠于君主;汉武帝时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朝保留了此制。
C.“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外,再加上《乐》。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就是“六经”。
D.高祖是皇帝的庙号,指开国之君;炀帝是谥号,“炀”为贬义,隋炀帝是中国声名较差的皇帝之一。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黜贪暴,用廉善,法令严明,蜀人以安。
(2)有诏刘世龙、温彦博按之,无状,遂斩告者而黜璡。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温造,字简舆。性嗜书,不喜为吏,隐王屋山。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书币招礼,造欣然曰:“可人也!”往从之。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及节度徐州,造谢归下邳,慨然有高世心。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②时李希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镇阴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以刘济方纳忠于朝,密诏建封择纵横士往说济,佐其必。建封强署造节度参谋,使幽州。造与济语未讫,济俯伏流涕曰:“僻陋不知天子神圣,大臣尽忠,愿率先诸侯效死节。”造还,建封以闻,诏驰驷入奏。天子爱其才,问造家世及年,对曰:“臣五世祖大雅,外五世祖李勣,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帝奇之,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复去,隐东都。
③长庆初,以京兆司录为太原幽镇宣谕使,召见,辞曰:“臣,府县吏也,不宜行,恐四方易朝廷。”穆宗曰:“朕东宫时闻刘总,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卿为我行喻意,毋多让。”因赐绯衣。至范阳,总橐郊迎。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还,迁殿中侍御史。
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许以便宜从事。帝虑其劳费,造曰:“臣计诸道戍蛮之兵方还,愿得密诏受约束,用此足矣。”许之。命神策将董仲质、河中将温德彝、邰阳将刘士和从造。而兴元将卫志忠、张丕、李少直自蜀还,造喻以意,皆曰:“不敢二。”乃用八百人自从,五百人为前军。既入,前军呵护诸门。造至,欲大宴,视听事,曰:“此隘狭,不足飨士。”更徙牙门。坐定,将卒罗拜,徐曰:“吾欲闻新军去主意,可悉前,旧军无得进。”劳问毕,就坐,酒行,从兵合,卒有觉者,欲引去,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即问军中杀绛状,志忠、张丕夹阶立,拔剑传呼曰:“悉杀之!”围兵争奋,皆斩首,凡八百余人。亲杀绛者,醢之;号令者,殊死。取百级祭绛,三十级祭死事官王景延等,余悉投之汉江。监军杨叔元拥造靴祈哀,造以兵卫出之。诏流康州。叔元,始激兵乱者也,人以造不戮为恨。以功加检校礼部尚书,赐万缣赏其兵。
⑤后入为兵部侍郎,以病自言,出东都留守。卒,年七十,赠尚书右仆射。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注】①驷,此指驿马。②醢hǎi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不敢縻以职事  縻:束缚
B.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 患:以……为担忧
C.恐四方易朝廷    易:轻视
D.卒有觉者,欲引去 觉:睡觉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 ②帝虑其劳费
B.①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 ②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
C.①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   ②长庆初,以京兆司录为太原幽镇宣谕使
D.①亲杀绛者,醢之   ②叔元,始激兵乱者也,人以造不戮为恨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②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
【小题4】从全文中可以看出温造是怎样一个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戕竹记

欧阳修

①洛最多竹,樊圃棋错。包箨榯笋之赢,岁尚十数万缗,坐安侯利,宁肯为渭川下。然其治水庸,任土物,简历芟养,率须谨严。家必有小斋闲馆在亏蔽间,宾欲赏,辄腰舆以入,不问辟疆,恬无怪让也。以是名其俗,为好事。

②壬申之秋,人吏率持镰斧,亡公私谁何,且戕且桴,不竭不止。守都出令:有敢隐一毫为私,不与公上急病,服王官为慢,齿王民为悖。如是累日,地榛园秃,下亡有啬色少见于颜间者,由是知其民之急上。

③噫!古者伐山林,纳材苇,惟是地物之美,必登王府,以经于用。不供谓之畔废,不时谓之暴殄。今土宇广斥,赋入委叠;上益笃俭,非有广居盛囿之侈。县官材用,顾不衍溢朽蠹,而一有非常,敛取无艺。意者营饰像庙过差乎!《书》不云:“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君子节用而爱人。”天子有司所当朝夕谋虑,守官与道,不可以忽也。推类而广之,则竹事犹末。

注释:①渭川:《史记·货殖列传》:“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渭川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②不作无益害有益:《尚书·旅獒》:“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③君子节用而爱人:《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小题1】第①段展现了洛阳竹林的__________价值和__________价值。
【小题2】本文体现了欧阳修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的文风,这和白居易主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致的。
【小题3】第③段引用《书》和《论语》的话,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本文第②段的语言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