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凤,幽州人也,少以儒学知名。凤好直言而性刚强,素与任圜善。圜为重诲所杀,而诬以谋反。是时,重诲方用事,虽明宗不能诘也,凤独号哭呼重诲曰:“任圜天下义士,岂肯谋反!而公杀之,何以示天下?”重诲惭不能对。有僧游西域,得佛牙以献,明宗以示大臣。凤言:“世传佛牙水火不能伤,请验其真伪。”因以斧斫之,应手而碎。

是时,宫中施物已及数千,因凤碎之乃止。天成四年夏,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秘书少监于峤者,自庄宗时与凤俱为翰林学士,而峤亦讦直敢言,与凤素善。及凤已贵,而峤久不迁,自以材名在凤上而不用,因与萧希甫数非斥时政,尤诋訾凤,凤心衔之,未有以发。而峤与邻家争水窦,为安重诲所怒,凤即左迁峤秘书少监。其后安重诲为边彦温等告变,明宗诏彦温等廷诘,具伏其诈,即斩之。后数日,凤奏事中兴殿,启曰:“臣闻奸人有诬重诲者。”明宗曰:“此闲事,朕已处置之,卿可无问也。”凤曰:“臣所闻者,系国家利害,陛下不可以为闲。”因指殿屋曰:“此殿所以尊严宏壮者,栋梁柱石之所扶持也。大臣,国之栋梁柱石也,且重诲起微贱,历艰危,致陛下为中兴主,安可使好人动摇!”明宗改容谢之曰:“卿言是也。”遂族彦温等三家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凤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废帝入立,召为太子太保。病足居于家,疾笃,自筮,投蓍而叹日:“吾家世无五十者,又皆穷贼,吾今寿过其数而富贵,复何求哉!”清秦二年卒于家。

(节选自《新五代史·赵凤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凤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
B.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凤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
C.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凤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
D.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凤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宗,后唐皇帝谥号。中国古代的帝王大多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
B.西域,最早指周朝诸地,在汉代以后是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
C.中兴,通常指国家在经历乱世或衰世之后,重新走上治世乃至盛世之路。
D.筮,用蓍草占卜。《诗经.氓》有“尔l尔筮”,“卜”“筮”略有差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凤性格刚强,能仗义执言。安重诲杀掉并诬蔑任圜,赵凤的指责让安重诲无言以对。安重诲遭人告发,赵凤又秉公替他说话。
B.赵凤具有主见,不肯轻信盲从。有和尚进献所谓“佛牙”,皇帝及许多宫人深信不疑,而赵风用斧头砍斫,验证此乃伪造之物。
C.赵凤心胸狭隘,报复他人。赵风和于峤关系本不错,但赵凤身居高位后,于峤愤愤不平。后来赵凤抓住机会,让于峤遭到贬谪。
D.赵凤乐观知足,坦然生死。废帝即位后提拔赵凤,赵凤病重不能履职,但他认为自己的寿命和地位已经超过先辈,足可死而无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与萧希甫数非斥时政,尤诋訾凤,凤心衔之,未有以发。
(2)明宗改容谢之曰:“卿言是也。”遂族彦温等三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08:16: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公权字诚恳。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李听镇夏州,辟为掌书记。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迁右补阙、司封员外郎。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菩,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历穆、敬、文三朝,侍书中禁。

文宗思之,迁谏议大夫。俄改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便殿对六学士,上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曰:“此浣濯者三矣。”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时周墀同对,为之肌栗,公权辞气不可夺。帝谓之曰:“极知舍人不合作谏议,以卿言事有诤臣风采,却授卿谏议大夫。”翌日降制,以谏议知制诰,学士如故。公权忠言匡益,皆此类也。

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板,不得权手笔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贝,曰此购柳书。文宗夏日与学士联句,帝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公权续曰:“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时丁、袁五学士皆属继,帝独讽公权两句,曰: “辞清意足,不可多得。”乃令公权题于殿壁,字方圆五寸,帝视:之叹曰:“钟、王复生,无以加焉!”

公权志耽书学,不能治生,为勋戚家碑板,问遗岁时钜万,多为主藏竖海鸥、龙安所窃。别贮酒器杯盂一笥,缄縢如故,其器皆亡。讯海鸥,乃曰:“不测其亡。”公权哂曰:“银杯羽化耳。”不复更言。所宝唯笔砚图画,自扃鐍之。性晓音律,不好奏乐。常云:“闻乐令人骄怠故也。”

注:①问遗:慰劳馈赠   ②竖:家童,童仆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穆宗政     僻:荒僻
B.公权忠言益 匡:纠正
C.时丁、袁五学士皆继 属:接连
D.缄如故     縢:绳索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我佛寺见卿笔迹 乃令公权题殿壁
B.此浣濯三矣  不得公权手笔
C.卿言事有诤臣风采    谏议知制诰
D.勋戚家碑板  多主藏竖海鸥、龙安所窃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他珍视的只有笔砚和书画,都亲自锁起来
A.时周墀同对,为之股栗当时周墀也在场,听了他的言论,吓得浑身发抖
B.皆别署货贝,日此购柳书都专门封上货币,上面注明这是购买柳公权书法作品的专款
C.帝独讽公权两句文宗只讽谏柳公权的两句诗
D.所宝唯笔观图画,自扃鐍之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柳公权为人正直敢言,趁皇帝向他请教书法时加以讽谏,穆宗因此改过。
B.柳公权书法自成一家,声名远播,达官贵人甚至外夷都热衷于求得其作品。
C.文宗喜爱柳公权的人品、文采,更欣赏他的书法造诣,叹其可与书圣媲美。
D.柳公权醉心于书法,不看重财物珍宝得失,对家奴的盗窃行为也并不深究。
【小题5】文言文中柳公权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说出了一个普遍的道理,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结合文中内容,联系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不少于200宇)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沈传师,字子言。材行有余,能治《春秋》,工书,有楷法。少为杜估所器。贞元末,举进士。时给事中许孟容、礼部侍郎权德舆乐挽毂士,号“权、许”。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遂擢第。德舆门生七十人,推为颜子。复登制科,授太子校书郎,以鄠尉直史馆,转左拾遗、左补阙、史馆修撰,迁司门员外郎,知制诰。召入翰林为学士,改中书舍人。翰林缺承旨,次当传师,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与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帝遣中使敦召。李德裕素与善,开晓谆切,终不出。遂以本官兼史职。俄出为湖南观察使。方传师与修《宪宗实录》,未成,监修杜元颖因建言:“张说、令狐峘在外官论次国书,今稿史残课,请付传师即官下成之。”诏可。宝历二年,入拜尚书右丞。复出江西观察使,徙宣州。传师于吏治明,吏不敢罔。慎重刑法,每断狱,召幕府平处,轻重尽合乃论决。尝择邸吏尹伦,迟鲁不及事,官属屡白易之,传师曰:“始吾出长安,诫伦曰:‘可阙事,不可多事。’伦如是足矣。”故所莅以廉靖闻。入为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九,赠尚书。传师性夷粹无竞,更二镇十年,无书贿入权家。初拜官,宰相欲以姻私托幕府者,传师固拒曰:“诚尔,愿罢所授。”治家不威严,闺门自化。兄弟于姓,属无亲疏,衣服饮食如一。问饷姻家故人,帑无储钱,鬻宅以葬。

(选自《新唐书·沈传师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与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
B.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与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不长养之因/称疾出
C.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与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
D.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与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毂,是车轮中心的圆木,借指车轮或车;挽毂,指拉车前进,在这里比喻举荐人才。
B.丈人,古代对年长男子的尊称、对妻子的父亲的简称,文中指岳父。
C.制科,封建时期选拔特殊人才的考试,应试者由大臣推荐,考试则由皇帝亲自主持。
D.实录,记载某皇帝起居注、日录、诏令章奏等,属编年体史,一般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传师富有才学,受到器重。他通晓《春秋》,擅长书法,有楷书的笔法;年轻时受到杜佑的器重,曾兼任史职并受诏整理《宪宗实录》的残稿。
B.沈传师明于吏治,断案慎重。他深谙地方官吏的行事作风,下属官吏不敢弄虚作假;断决案件,总要召集幕僚商量,量刑准确无误才予以判决。
C.沈传师坦荡淡泊,不附权贵。他的长辈跟许孟容是故交,他却不去拜见许孟容让其举荐自己;任观察使十年,没有私人书信、钱财送给豪门贵族。
D.沈传师治家有方,家人和陸。沈传师治家不施威严,而家门自然整肃;对兄弟、子孙和自己的下属等没有亲疏之别,为他们提供相同的服饰、饮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
(2)初拜官,宰相欲以姻私托幕府者,传师固拒曰:“诚尔,愿罢所授。”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下列小题。
伐树记
欧阳修
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 本。
春阳既浮,萌者将动。园之守启曰:“园有樗①焉,其.根壮而叶大。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 足养,是宜伐。”因尽薪之。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 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 他日,客有过修者。仆夫曳薪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客曰:“是何邪?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以无用而贼.有用,乌.能免哉!彼杏之有华实也,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幸矣!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盖有利之者在死,势不得以生也,与乎杏实 异矣。今樗之臃肿不材,而以壮大害物,其见伐诚宜尔。与夫‘才者死,不才者生’之 说,又异矣。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客既去,修善其言而记之。
【注】①樗(chū):臭椿树。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署之东园,久茀不治   茀:杂草丛生B.然一旦悉翦弃   翦:修整
C.以无用而贼有用   贼:侵害,妨害D.乌能免哉   乌:哪,怎么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 其.根壮而叶大   ②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B.① 以.杏故,特不得蔬   ②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C.① 美泽可用,反见.存   ②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D.① 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   ② 故乡人号之.“驼”
【小题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与庄子“才者死,不才者生”的态度完全相反的一组是(   )
①(樗)不足养,是宜伐   ② 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
③ 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   ④ 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
⑤ 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 ⑥ 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
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⑤⑥
【小题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守园人向作者建议把东园里的一些树木砍去,使园子更加宜于种植蔬菜。
B.改造东园时,作者生出疑问,觉得园内树木的去留原则与庄周之说相反。
C.在客人看来,树木的去留要看它的地位作用,有用者留之,无用者去之。
D.作者记伐树事,主要意图是反思自己的主观和片面,主张看问题应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