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踏莎行·候馆梅残
(宋)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①候馆:指旅舍。②征辔:行人坐骑的缰绳。
【小题1】请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
【小题2】近代俞陛云曾言:“唐宋人诗词中,送别怀人者,或从居者着想,或从行者着想,能言情婉挚,便称佳构。”请从这一角度结合全词作具体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7-07 12:06: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沈传师,字子言。材行有馀,能治《春秋》,工书,有楷法。少为杜佑所器。贞元末,举进士。时给事中许孟容、礼部侍郎权德舆乐挽毂士,号“权、许”。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遂擢第。德舆门生七十人,推为颜子。复登制科,授太子校书郎,以鄠尉直史馆,转右拾遗、左补阙、史馆修撰,迁司门员外郎,知制诰。召入翰林为学士,改中书舍人。翰林缺承旨,次当传师,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帝遣中使敦召。李德裕素与善,开晓谆切,终不出。遂以本官兼史职。俄出为湖南观察使。方传师与修《宪宗实录》,未成,监修杜元颖因建言:“张说、令狐峘在外官论次国书,今稿史残课,请付传师即官下成之。”诏可。宝历二年,入拜尚书右丞。复出江西观察使,徙宣州。传师于吏治明,吏不敢罔。慎重刑法,每断狱,召幕府平处,轻重尽合乃论决。尝择邸吏尹伦,迟鲁不及事,官属屡白易之,传师曰:“始吾出长安,诫伦曰‘可阙事,不可多事’,伦如是足矣。”故所莅以廉靖闻。入为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九,赠尚书。传师性夷粹无竞,更二镇十年,无书贿入权家。初拜官,宰相欲以姻私托幕府者,传师固拒曰:“诚尔,愿罢所授。”治家不威严,闺门自化。兄弟子姓,属无亲疏,衣服饮食如一。问饷姻家故人,帑无储钱,鬻宅以葬

(节选自《新唐书·沈传师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B.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C.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D.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挽毂,意为拉车前进,在这里比喻举荐人才。毂,指车轮中心的圆木,借指车轮或车。
B.丈人,古代主要指对年长男子的尊称、丈夫对妻子的父亲的称呼等,文中指岳父。
C.制科,即制举,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的非常规考试,考试时间有随机性。
D.实录,记载某皇帝统治时期大事的编年体史书,一般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传师才德有余,受人赏识。他通晓《春秋》,擅长书法,书写有章法;他年少被杜佑器重,曾兼任史职并受诏整理《宪宗实录》的残稿。
B.沈传师明于吏治,断案慎重。他对官吏管理严明,下属官吏不敢弄虚作假;判决案件,总要召集幕僚商量,量刑准确无误才予以判决。
C.沈传师坦荡淡泊,不附权贵。他的长辈跟许孟容是故交,他却不去拜见许孟容让其举荐自己;任观察使十年,没有私人书信、钱财送入豪门贵族。
D.沈传师治家有方,家人和睦。沈传师治家不施威严,而家门自然整肃;对兄弟、和自己下属等没有亲疏之别,为他们提供相同的服饰、饮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
(2)兄弟子姓,属无亲疏,衣服饮食如一。问饷姻家故人,帑无储钱,鬻宅以葬。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的题

伶官传序

欧阳修

(1)鸣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类。

(2)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雕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钦?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

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1)梁君臣之首( ) (2)君臣相顾(
【小题2】下列各组划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盛衰理   世言晋王将终也
B.三矢赐庄宗 而皆背晋归梁
C.方系燕父子以组  尔无忘乃父之志
D.其所以失之者 契丹吾约为兄弟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小题4】本文是一篇史论文,采用.的论证方法有   
【小题5】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请就某个语言特点作赏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奚陟字殷卿,其先自谯亳西徙,故为京兆人。少笃志,通群书。大历末,擢进士、文辞清丽科,授弘文馆校书郎。德宗立,谏议大夫崔河图持节使吐蕃,表陟自副,以亲老辞不拜。杨炎辅政,召授左拾遗。居亲丧,毁瘠过礼。朱泚反,走间道及车驾于兴元,拜起居郎、翰林学士,不就职。贼平,改太子司议郎,历金部、吏部员外。会左右丞缺,转左司郎中。
贞元八年,迁中书舍人。于是江南、淮西皆大水,诏陟劳问循尉,所至人人便安。中书史倚宰相势,常姑息,独陟遇之无假借。先是,右省杂给视职田禀,主事与拾遗等,陟以奉稍为率,由是吏官有差。中书令李晟有纸笔猥料积于省,它日以遗舍人,而杂事舍人常私有之,陟均舍寮无厚薄。虽细务,皆身亲其劳,久益强力,人以为难。
迁刑部侍郎。京兆尹李充有美政,裴延龄恶之,诬劾充比陆贽,数遗金帛,当抵罪,又干没京兆钱六十八万缗,请付比部钩校。时郎中崔元翰怨贽,揣延龄指,逮系搒掠甚急,内以险文。陟持平无所上下,具狱上,且言“京兆钱给县馆传,馀以度支符用度略尽”。充既免,元翰不得意,以恚死。
陟寻知吏部选事,迁侍郎。铨综平允,时谓与李朝隐略等,不能擿发清明如裴行俭、卢从愿也。十五年,病痈,帝遣医疗视,敕曰:“陟,贤臣,为我善治之。”卒,年五十五,赠礼部尚书。
陟少自厎厉,著名节。常荐权德舆为起居舍人知制诰,杨于陵为郎中,其后皆有名。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奚陟年轻时做事专心,并十分孝顺父母。大历年间,考中进士,授任弘文馆校书郎。德宗时期,皇帝诏令他出使吐蕃,但他都因为父母年老而辞不接受。
B.奚陟判案依据实际情况,不徇情枉法。裴延龄诋毁京兆尹李充,用诬告的手段检举李充,但奚陟坚持公正审理,使李充得以免罪。
C.奚陟十分忠诚,面对危险也不退缩。朱泚谋反时,很多将官因害怕而逃跑,而奚陟却抄小路追赶上皇帝,保护皇帝的车驾,后担任了起居郎、翰林学士。
D.奚陟选拔人才公平得当,深得人们的称赞。当时的人认为奚陟与李朝隐在选拔人才的做法上是大致相同的,他为国家选拔出了很多清正廉洁的人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忠嗣初名训,以父死王事,赐名忠嗣,养于禁中累年。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玄宗谓之曰:“尔后必为良将。”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憾焉,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希望即奏闻,诏追忠嗣赴河西。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居节将,以持重安边为务。尝谓人云:“国家升平之时,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军罢纳遣失即验其名罪之帮人人自劝甲仗充牣矣。初,忠嗣在河东、朔方日久,备谙边事,得士卒心。及至河、陇,颇不习其物情,叉以功名富贵自处,望减于往日矣。玄宗方事石堡城,诏问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而取之,计之上者”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其过,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凡陷极刑。十一月,贬汉阳太守。七载,量移汉东郡太守。明年,暴,年四十五。其后哥舒翰大举兵伐石堡城,拔之,死者大半,竟如忠嗣之言,当代称为名将。先是,忠嗣之在朔方也,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竞来求市,来辄买之。故蕃马盖少,而汉军益壮。宝应元年,追赠兵部尚书。

(选自《旧唐书·王忠嗣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土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
B.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
C.每军出/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
D.每军岀/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军罢却纳/若遗失/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养于禁中累年 禁中:指皇帝居住的地方
B.颇不其物情 习:通晓,熟悉
C.观而取之 衅:破绽,机会
D.明年,暴 卒:士死日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忠酮深受皇恩。因父亲对朝廷有功,他小时候被皇上赐名并养于禁中;长大后,皇上和他谈论兵法,认为他会成为将才。
B.王忠嗣治边有方。他成为边将后,一心维护边境稳定,不愿意让兵力疲惫来求取名声,想方设法使将士兵器、马匹充。
C.王忠嗣很有远见。他认为石堡城地势险要、城墙坚固、防守严密,攻打它不是一个好主意;之后,哥舒翰率兵攻打,果然战败
D.王忠铜获罪被贬。他的进言不合皇上的心意,李林甫又忌恨他,总是挑他的过错,并让人诬告他,他被审讯,后被贬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憾焉,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
(2)每至互市时,即高估马价以诱之,诸蕃闻之,竟来求市,来辄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