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

欧阳修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小题1】从字数看,本词是一首________。
【小题2】对本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阕“西湖好”三个字统领全词,倾泻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B.上阕“玉盏催传”是借物写人,以勾勒朋友们举杯畅饮的情态。
C.下阕“俯仰留连”是借人写景,以衬出西湖景色之美。
D.上阕实写宴饮,下阕虚写西湖山水,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小题3】词的下阕妙在一个“疑”字,请联系全词赏析其表达效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15 09:01: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阳人。性坚正,干局①明强,善簿最②。大理少卿缺,太宗曰:“大理,人命所系,胄清真,其人哉。”即日命胄。长孙无忌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论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赎。胄曰:“校尉与无忌罪均,臣子于尊极不称误。法着:御汤剂、饮食、舟船,虽误皆死。陛下录无忌功,原之可也。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刑。”帝曰:“法为天下公,朕安得阿亲戚!”诏复议。德彝固执,帝将可。胄曰:“不然。校尉缘无忌以致罪,法当轻。若皆误,不得独死。”由是与校尉皆免。时选者盛集,有诡资荫冒牒取调③者,诏许自首;不首,罪当死。俄有诈得者,狱具,胄以法当流。帝曰:“联诏不首者死,而今当流,是示天下以不信,卿卖狱耶?”胄曰:“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既属臣,敢亏示乎?”帝曰:“卿自守法,而使我失信,奈何?胄曰:“法者,布大信于人,言乃一时喜怒所发。陛下以一朝忿将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于法,此忍小忿,存大信也。若阿忿违信,臣为陛下惜之。”帝大感悟,从其言。迁尚书左丞。矜其贫,特诏赐钱十万。

注:①干局:指人的办事能力。②簿最:财物出纳账册。③取调:指“选者”获取委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①监门校尉不觉  觉:发觉
②校尉与无忌罪均 均:各人一半
③朕安得阿亲戚  阿:顺从
④不可谓刑    刑:合法
⑤陛下登杀之   登:立即
⑥矜其贫 矜:怜悯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小题2】分别比较下列句中“以”字和“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胄以法当流
②是示天下以不信
③卿自守法,而使我失信
④既知不可而置于法
A.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也不同。
C.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D.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也相同。
【小题3】对“言乃一时喜怒所发”一句中“言”的具体内容,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不首,罪当死
B.诏许自首;不首,罪当死
C.卿卖狱耶
D.卿自守法,而使我失信,奈何
【小题4】陛下录无忌功,原之可也。
A.陛下记载长孙无忌的功劳,恕免他是可以的。
B.陛下记载长孙无忌的功劳,本来是可以的。
C.陛下念及长孙无忌的功劳,恕免他是可以的。
D.陛下念及长孙无忌的功劳,本来是可以的。
【小题5】校尉缘无忌以致罪,法当轻。
A.校尉跟随长孙无忌而犯罪,依法判处轻罪。
B.校尉因为长孙无忌而获罪,处罚应当从轻。
C.校尉跟随长孙无忌而犯罪,处罚应当从轻。
D.校尉因为长孙无忌而获罪,依法判处轻罪。
【小题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
①不首,罪当死
②而今当流,是示天下以不信
③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④矜其贫,特诏赐钱十万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小题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戴胄公正执法的一组是
①性坚正,干局明强,善簿最
②臣子于尊极不称误
③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刑
④若皆误,不得独死
⑤俄有诈得者,狱具,胄以法当流
⑥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④⑤
【小题8】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戴胄援引法律,犯颜直谏。他认为封德彝定长孙无忌及监门校尉的罪轻重失当,所以固请太宗复议。
B.戴胄引“虽误皆死”的法典,劝谏太宗不该姑息长孙无忌的罪行而使重罪轻罚,更不应以地位高低而使同罪异罚。
C.对“诈得者”太宗诏“不首者死”,但戴胄仍“以法当流”,因而触怒太宗。而对太宗的责难,他既据理力谏,又讲究劝谏艺术,终使太宗感悟。
D.戴胄认为封德彝判校尉死罪,而让长孙无忌以功抵罪,于法无据;而圣旨“不首,罪当死”是感情用事,作为执法的依据有不妥之处。

同类题2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高司谏书
欧阳修
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噫!持此辩  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  。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  三疑之。今  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足下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且希文果不贤邪?自三四年来,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今班行中无与比者。是天子骤用不贤之人?夫使天子待不贤以为贤,是聪明有所未尽。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若果贤邪?则今日天子与宰相以忤意逐贤人,足下不得不言。是则足下以希文为贤,亦不免责;以为不贤,亦不免责,大抵罪在默默尔。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进用谏臣,容纳言论,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春秋》之法,责贤者备。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绝足下,而不以贤者责也。若犹以谓希文不贤而当逐,则予今所言如此,乃是朋邪之人尔。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使天下皆释然知希文之当逐,亦谏臣之一効也。
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论希文之事。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故辄布区区,伏惟幸察,不宣。修再拜。
(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足下厕其间  厕:置身
B.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   暇:空闲
C.便毁其贤以为当黜 毁:破坏
D.亦谏臣之一効也 効:作用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噫!持此辩  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  。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  三疑之。今  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A.以   者 而 也B.而   者 以 也
C.而   也 以 者D.以   也 而 者
【小题3】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B.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C.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D.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小题4】以下六句分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欧阳修“直言不讳”特点的一组是:
①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
②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
③信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
④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⑤《春秋》之法,责贤者备
⑥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
A.②④⑤⑥B.①④⑤⑥C.①③④⑥D.②③④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作者以高司谏的耳闻和与之接触展开叙事,写了“三疑”:一疑其文名不彰,二疑其品节问题,三疑自己的判断近乎有误。
B.范仲淹虽与欧阳修政见不和,但依然不影响对其的欣赏和推重:正直之人遭贬,这已使有识者气愤;而小人落井下石,更令人不平。
C.作者通过层层铺排对比,直接戳穿高司谏虚伪、谄媚的面皮,言辞激烈而论据充足,是书信体议论文的典范作品。
D.文章褒贬分明,直言不讳,把作者的喜怒爱憎毫无遮拦地加以表述,情愤激越,表现了一代文豪畅达的胸怀和豪迈的气节风骨。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
(2)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
(3)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憎苍蝇赋

欧阳修

苍蝇,苍蝇,吾嗟尔之为生!既无蜂蚕之毒尾,又无蚊虻之利嘴。幸不为人之畏,胡不为人之喜?尔形至眇尔欲易盈杯盂残迈砧几余腥所希杪忽过则难胜若何求丙不足乃终日而营营。逐气寻香,无处不到,顷刻而集,谁相告报?其在物也虽微,其为害也至要。

若乃华榱广厦,珍簟方床,炎风之燠,夏日之长,神昏气蹙,流汗成浆,委四支而莫举,眊两目其茫洋。惟高枕之一觉,烦歊之暂忘。念尔而何负,乃于吾而见殃?寻头扑面,入袖穿裳,或集眉端,或沿眼眶,目欲瞑而复警,臂已痹而犹攘。于此之时,孔子何由见周公于仿佛,庄生安得蝴蝶而飞扬?徒使苍头丫髻,巨扇挥,咸头垂而腕脱,每立寐而颠僵。此其为害者一也。

又如峻宇高堂,嘉宾上客,沽酒脯,铺筵设席。聊娱一日之余闲,奈尔众多之莫敌!或集器皿,或屯几格。或醉醇酎,因之没溺;或投热羹,遂丧其魄。虽死而不悔,亦可戒夫贪得。尤忌赤头,号为景迹,一有沾污,人皆不食。奈何引类呼朋,摇头鼓翼,聚散倏忽,往来络绎。方其宾主献酬,衣冠俨饰,使吾挥手顿足,改容失色。于此之时,王衍何暇于清谈,贾谊堪为之太息!此其为害者二也。

又如醯醢之品,酱臡之制,及时月而收藏,谨瓶罂固济,乃众力攻钻,极百端而窥觊。至于大胾肥牲,嘉肴美味,盖藏稍露于罅隙,守者或时而假寐,才稍怠于防严,已辄遗其种类。莫不养息蕃滋,淋漓败坏。使亲朋卒至,索尔以无欢;臧获怀忧,因之而得罪。此其为害者三也。

是皆大者,余悉难名。呜呼!《止棘》之诗,垂之六经,于此见诗人之博物,比兴之为精。宜乎以尔刺谗人之乱国,诚可嫉而可憎!

(选自《欧阳修集》)

(注)①烦歆(xiāo):炎热。歊:气上升的样子。②景迹:宋元时为盗贼所立的特殊户籍,即今所云有过前科被记录在案者的档案。凡案籍人,其居处门首立红泥粉壁,并具姓名、犯事情由,每月分上、下半月,面见官府接受督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烦歊之暂忘   冀:希望
B.沽酒脯 市:买
C.虽死而不悔   谅:料想
D.淋漓败坏 淋漓:沾湿滴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念尔而何负   齐人勿附
B.庄生安得蝴蝶而飞扬   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C.谨瓶罂固济   鹏徙于南冥也
D.乃众力攻钻   斧斤时入山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苍蝇这种小物,一天到晩到处钻营,追逐气味寻觅芳香,片刻就能集结成群,互相通报信息。
B.华屋广厦,嘉宾满堂,苍蝇摇头晃脑,鼓动羽翼,时聚时散,忽东忽西,来来往往,连王衍和贾谊面对它们也会感到困扰。
C.欧阳修将不讨喜的苍蝇比作是谗言误国的小人,表达了对小人的厌恶和无奈,及其对当时朝廷现实状况的不满。
D.全文语言风趣幽默,展现了欧阳修散文平易自然、委婉曲折的风格和骈散兼行的语言模式。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尔 形 至 眇 尔 欲 易 盈 杯 盂 残 沥 砧 几 余 腥 所 希 杪 忽 过 则 难 胜 若 何 求 而 不 足 乃终 日 而 营 营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徒使苍头丫髻,巨扇挥,威头垂而腕脱,每立寐而颠僵。
(2)是皆大者,余悉难名。
(3)宜乎以尔刺谗人之乱国,诚可嫉而可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甫奏赋三篇,帝奇之。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 颂,因言:“臣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 天子哀怜之。若今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 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甫避走三川。肃宗立,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以.客罪故,罢宰 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 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有大臣体,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 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以客罪故罢宰相。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 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 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后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 庐成都西郭。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 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 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武卒, 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数:多次
B.臣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  属:归属
C.罪细.,不宜免大臣 细:微小
D.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     白:告诉
【小题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琯以.客罪故,罢宰相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
B.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 甫谢,且.称
C.陛下果委而.相之   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
D.陛下其.忍弃之     观其.深念主忧
【小题3】下列对文章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B.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C.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D.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小题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少时家贫,科举不中,后因赋文被赏识。皇帝称赞他文风“沉郁顿挫,随时敏给”, 可及扬雄、枚皋。
B.杜甫与房琯为布衣之交。房琯获罪时,他挺身而出,上疏劝谏,不顾安危,在皇帝面前 反复为房琯求情。
C.杜甫一生漂泊贫困,秦州时甚至负薪拾橡栗自给。流寓蜀地,幸得好友严武接济。严武 死后,他辗转于梓、夔之间。
D.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加约束,也因此被严武怀恨在心。后来严武心起杀意,幸得严母 解劝才得幸免。
【小题5】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周宇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jù,家贫)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遜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合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曹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两肩上耸)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风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官,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的是(   )
A.遂感激而西,舍亲丰B.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
C.拜监察御史,奉使称职D.求胜地为构第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含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周去,客密州
荆轲知太子不忍,遂私见樊於期
B.周条二十余
之请制
C.我暂不见周思之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入见沛公
D.诏尚食具膳
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小题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乃去,客(于)密州B.至长安,舍(于)中郎将常何家
C.太宗怪问(于)何D.时誉归(于)之
【小题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德的一组是(   )
①资旷迈 ②悠然独酌,众异之
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④客,忠孝人也
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    ⑥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A.①④⑥B.③⑤⑥C.①②⑤D.②③④
【小题5】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虽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举荐到长安去任职。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张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让太子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反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小题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2)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