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沈传师,字子言。材行有馀,能治《春秋》,工书,有楷法。少为杜佑所器。贞元末,举进士。时给事中许孟容、礼部侍郎权德舆乐挽毂士,号“权、许”。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遂擢第。德舆门生七十人,推为颜子。复登制科,授太子校书郎,以鄠尉直史馆,转右拾遗、左补阙、史馆修撰,迁司门员外郎,知制诰。召入翰林为学士,改中书舍人。翰林缺承旨,次当传师,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帝遣中使敦召。李德裕素与善,开晓谆切,终不出。遂以本官兼史职。俄出为湖南观察使。方传师与修《宪宗实录》,未成,监修杜元颖因建言:“张说、令狐峘在外官论次国书,今稿史残课,请付传师即官下成之。”诏可。宝历二年,入拜尚书右丞。复出江西观察使,徙宣州。传师于吏治明,吏不敢罔。慎重刑法,每断狱,召幕府平处,轻重尽合乃论决。尝择邸吏尹伦,迟鲁不及事,官属屡白易之,传师曰:“始吾出长安,诫伦曰‘可阙事,不可多事’,伦如是足矣。”故所莅以廉靖闻。入为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九,赠尚书。传师性夷粹无竞,更二镇十年,无书贿入权家。初拜官,宰相欲以姻私托幕府者,传师固拒曰:“诚尔,愿罢所授。”治家不威严,闺门自化。兄弟子姓,属无亲疏,衣服饮食如一。问饷姻家故人,帑无储钱,鬻宅以葬

(节选自《新唐书·沈传师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B.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C.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D.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挽毂,意为拉车前进,在这里比喻举荐人才。毂,指车轮中心的圆木,借指车轮或车。
B.丈人,古代主要指对年长男子的尊称、丈夫对妻子的父亲的称呼等,文中指岳父。
C.制科,即制举,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的非常规考试,考试时间有随机性。
D.实录,记载某皇帝统治时期大事的编年体史书,一般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传师才德有余,受人赏识。他通晓《春秋》,擅长书法,书写有章法;他年少被杜佑器重,曾兼任史职并受诏整理《宪宗实录》的残稿。
B.沈传师明于吏治,断案慎重。他对官吏管理严明,下属官吏不敢弄虚作假;判决案件,总要召集幕僚商量,量刑准确无误才予以判决。
C.沈传师坦荡淡泊,不附权贵。他的长辈跟许孟容是故交,他却不去拜见许孟容让其举荐自己;任观察使十年,没有私人书信、钱财送入豪门贵族。
D.沈传师治家有方,家人和睦。沈传师治家不施威严,而家门自然整肃;对兄弟、和自己下属等没有亲疏之别,为他们提供相同的服饰、饮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
(2)兄弟子姓,属无亲疏,衣服饮食如一。问饷姻家故人,帑无储钱,鬻宅以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27 09:48: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扬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六迁司农少卿。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 ”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遂罢。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B.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C.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D.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
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
C.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
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部属罗阳主簿犯事,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2)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小题。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未行,而新罗立君死,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唯两京耳”。宪宗褒美。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咸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孰第一?”周墀对:“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乃诏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
(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 , 从外祖颜真卿学 孤:幼年丧父。
B.始州,周十三里 城:构筑城墙。
C.法废人慢,当以威 济:渡过难关。
D.与若一月还之 期:约定时间。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    )
①民贫自鬻者,赎归之 ②教种茶、麦,仁化大行 ③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
④度其费为估,不取赢 ⑤免半赋,徐取其偿 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丹为人率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旧例规定,凡出使外国,朝廷赐下州县官员名额,卖出后充作资费;韦丹认为费用应由朝廷支付,不可卖官求钱。
B.韦丹认为法令废弛就会导致人们对它的轻视,因而主张严惩谋反的刘辟;对所治三州,认为并非要害之地,不必多花费国家钱财,不若划归河东管辖。
C.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查,责之甚严。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D.韦丹去世之后,裴谊建议为他设立祠堂,刻石集功,当朝宰相也认为他的功德使江西老幼思之不忘,皇上于是下令观察使上报韦丹的功绩并刻碑表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城现代汉语。
①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
②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毕诚,字存之,黄门监构孙。构弟栩,生凌,凌生匀,世失官,为盐估。匀生诚,蚤孤。夜然薪读书,母恤其疲,夺火使寐,不肯息,遂通经史,工辞章。性端悫,不妄与人交。太和中,举进士、书判拔萃,连中。辟忠武杜悰幕府。悰领度支,表为巡官,又拜侍御史。李德裕始与悰同辅政,不协,故出悰剑南东川节度使。故吏惟诚饯讯如平日,德裕忌之,出为慈州刺史。累官驾部员外郎、仓部郎中。故事,要家势人,以仓、驾二曹为辱,诚沛然如处美官,无异言。宰相知之,以职方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召入翰林为学士。党项扰河西,宣宗尝召访边事,诚援质古今,条破羌状甚悉,帝悦曰:“吾将择能帅者,孰谓颇、牧在吾禁署,卿为朕行乎?”诚唯唯,即拜刑部侍郎,出为邠宁节度、河西供军安抚使。诚到军,遣吏怀谕,羌人皆顺向。时戍兵常苦调饟乏,诚募士置屯田,岁收谷三十万斛,以省度支经费,诏书嘉美。俄徙昭义,又迁河东。河东尤近胡,复修杷头七十烽,谨候虏,寇不敢入。懿宗立,迁宣武节度使,召为户部尚书,判度支。未几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期固称疾改兵部尚书罢旋兼平章事节度河中卒年六十二诚于吏术尤所长,既贵,所得禄奉,养护宗属之乏,无间然。始,诚被知于宣宗,尝许以相。令狐绹忌之,自邠宁凡三徙,不得还。诚思有以结绹,至太原,求丽姝盛饰使献。绹曰:“太原于我无分,今以是饵,将破吾族矣。”不受。太医李玄伯者,帝所喜,以钱七十万聘之,夫妇日自进食,得其欢心,乃进之帝,嬖幸冠后宫。玄伯又治丹剂以进,帝饵之,疽生于背。懿宗立,收玄伯及方士王岳、虞芝等,俱诛死。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六 毕诚传》,有删节)
(注)①度支:官名,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②职方郎中:官名,掌天下地图及城隍、镇戍、烽候及沿边少数民族内附等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几/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期/固称疾/改兵部尚书/罢/旋兼平章事/节度河中/卒/年六十二/
B.未几/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期/固称疾/改兵部尚书/罢/旋兼平章事/节度河中卒/年六十二/
C.未几/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期/固称疾/改兵部尚书/罢旋兼/平章事节度河中/卒/年六十二/
D.未几/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期/固称疾/改兵部尚书/罢/旋兼平章事节度河中/卒/年六十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同一宗族次于至亲者,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的“从”即此意。
B.进士,中国古代科考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考试的人,即殿试及第者。
C.屯田,为帮助边疆农民,利用戍卒、农民、商人垦荒,有军屯、民屯、商屯之分。
D.禁署,指宫中近侍官署。后世常用“禁中颇牧”喻指宫廷侍从官中文才武略兼备,有如廉颇、李牧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毕诚通晓古今,忠于上司。宣宗曾向他询问边防事情,毕诚援引古今,博得皇帝欢心;曾入杜悰幕府,杜悰外放后,毕诚对他一如既往。
B.毕诚以柔怀人,慷慨大方。担任河西供军安抚使时,毕诚派官员对羌人怀柔晓谕,最终让他们归附朝廷;毕诚显贵以后,还不间断地接济贫困的宗属。
C.毕诚屯田防寇,治边有方。为解决调济粮食问题,毕诚招募士兵屯田,每年收获不少粮食,得到皇上嘉奖;在河东,他设法防止了胡寇的入侵。
D.毕诚长于治政,颇有心术。毕诚想送美女来结交令狐绹,最终遭到令狐绹的拒绝;为了讨好皇帝,毕诚又进送李玄伯给皇帝,皇帝因此十分宠幸毕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夜然薪读书,母恤其疲,夺火使寐,不肯息,遂通经史,工辞章。
(2)故事,要家势人,以仓、驾二曹为辱,诚沛然如处美官,无异言。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孝恭,少沉敏有识量。高祖已定京师,诏拜山南招慰大使,徇巴蜀,下三十馀州。进击朱粲破之俘其众诸将曰粲徒食人挚贼也请坑之孝恭曰:“不然。今列城皆吾寇,若获之则杀,后渠有降者乎?”悉纵之。繇是腾檄所至辄下。萧铣据江陵,孝恭数进策图铣,帝嘉纳。进王赵郡,乃大治舟舰,肄水战。会李靖使江南,孝恭倚其谋,遂图江陵,尽召巴蜀首领子弟收用之,外示引擢而内实质也。俄进荆湘道总管,统水陆十二军发夷陵,破铣二镇。纵战舰放江中,诸将曰:“得舟当济吾用,弃之反资贼,奈何?”孝恭曰:“铣之境南际岭,左薄洞庭,地险士众。今铣濒江镇戍,若城未拔而援至,我且有内外忧。舟虽多,何所用之?见舻舳蔽江下,必谓铣已败,不即进兵,觇候往返,以引救期,则吾既拔江陵矣。”已而救兵到巴陵,见船,疑不进。铣内外阻绝,遂降。帝悦,迁荆州大总管,诏图破铣状以进。辅公柘反,寇寿阳,诏孝恭为行军元帅讨之。引兵趋九江,李靖、李勣、黄君汉、张镇周、卢祖尚皆禀节度。公柘将冯惠亮等拒崄邀战,孝恭坚壁不出,遣奇兵绝饷道。贼饥,夜薄营,孝恭卧不动。明日,使羸兵扣贼垒挑之,祖尚选精骑阵以待。俄而兵却,贼追北且嚣,遇祖尚军,薄战,遂大败。惠亮退保梁山。孝恭乘胜破其别镇,贼赴水死者数千计。公柘穷,弃丹阳走,骑穷追,生禽之,江南平。贞观初,为礼部尚书,改王河间。暴。隋亡,盗贼遍天下,皆太宗自讨定,谋臣骁帅并隶麾下,无特将专勋者,惟孝恭独有方面功以自见云。

(节选自《新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进击/朱粲破之/俘其众诸将/曰/粲徒食人/挚贼也/请坑之/
B.进击/朱粲破之/俘其众/诸将曰/粲徒食人/挚贼也/请坑之/
C.进击朱粲/破之/俘其众诸将/曰/粲徒食人/挚贼也/请坑之/
D.进击朱粲/破之/俘其众/诸将曰/粲徒食人/挚贼也/请坑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师,以“京”称都城始于周朝;“京”与“师”常并称“京师”。
B.元帅,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两种含义:一是官职名称,二是军衔称号。
C.贞观,唐太宗的年号,年号纪年始于汉武帝,后世沿用一帝一号。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也可用于妃嫔和皇子公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孝恭擅于权谋,表面上提拔重用巴蜀地区首领子弟,其实是将他们作为人质。
B.李孝恭长于攻心,派唐军乘船舰顺江而下,使敌兵迟疑不敢进,萧铣最终绝望投降。
C.李孝恭善用奇兵,他坚守壁垒不出战,派兵断绝贼寇粮道,诱敌深入,大败敌军。
D.李孝恭颇有雄才,唐太宗率军征伐,部下无人独自领兵建功,唯有李孝恭独当一面。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铣濒江镇戍,若城未拔而援至,我且有内外忧。
(2)俄而兵却,贼追北且嚣,遇祖尚军,薄战,遂大败。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珏,字待价,幼孤,事母以孝闻。甫冠,举平答。李绛为华州刺史,见之,曰:“日角珠廷,非庸人相。明经 碌碌,非子所宜。”乃更举进士高第。河阳乌重胤表o以拔萃补渭南尉,擢右拾遗。穆宗即位,荒酒色,景 陵始复土,即召李光颜于邠宁,李想于徐州,期九月九日大宴群臣。珏与宇文鼎等同进曰:“道路皆言陛下追光 颜等,将与百官高会。且个珂未改,陵土新复,三年之制,天下通丧。今同轨之会适去,远夷之使未还,遏密弛 禁,本为齐人,钟鼓合飨,不施禁内。夫王者之举为天下法不可不慎且光颜憩忠劳之臣方盛秋屯边如令访谋猷 付疆事召之可也岂以酒食之欢为厚邪帝虽置其言,然厚加劳遣。开成中,杨嗣复得君,引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与李固言皆善。三人者居中秉权,乃与郑覃、陈夷行等更持议。一好恶,相影和,朋党益炽矣。珏数辞位,不许。 帝尝自谓:“临天下十四年,虽未至治,然视今日承平亦希矣!”珏曰:“为国者如治身,及身康宁,调适以自助,如 恃安而忽,则疾生。天下当无事,思所阙,祸乱可至哉? ”始,庄恪太子薨,帝意属陈王。既而帝崩,中人引宰相议 所当立,珏曰:“帝既命陈王矣!”已而武宗即位,人皆为危之。珏曰"“臣下知奉所言,安与禁中事?”帝新听政, 珏数称道《无逸篇》以劝。宣宗立,内徙郴、舒二州,以本亍寒专分司东都。迁河阳节度使,罢横赋宿逋百余万。 以吏部尚书召,珏去镇,而府库十倍于初。俄署淮南节度使。江淮旱,发仓廩赈流民,以军羡储杀半价与人。 卒,年六十九,赠司空,谥曰贞穆。

(节选自《新唐书•李珏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王者之举/为天下/法不可不慎/且光颜/恕忠劳之臣/方盛秋屯边/如令访谋猷/付疆事召之/可也/岂以 酒食之欢为厚邪/
B.夫王者之举/为天下法/不可不慎/且光颜/想忠劳之臣/方盛秋屯边/如令访谋猷/付疆事/召之可也/岂以 酒食之欢为厚邪/
C.夫王者之举/为天下法/不可不慎/且光颜/懇忠劳之臣/方盛秋屯边/如令访谋猷/付疆事召之/可也/岂以 酒食之欢为厚邪/
D.夫王者之举/为天下/法不可不慎/且光颜/恕忠劳之臣/方盛秋屯边/如令访谋猷/付疆事/召之可也/岂以 酒食之欢为厚邪/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在唐代,明经是考试科目,主要考查传统经书的内容,与进士科是并列科目。
B.幕府,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后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被召入幕府的人士称幕僚。
C.元朔,旧历一年的第一个朔日,即正月初一日。文中的“元朔未改”指的是还没改年号。
D.太子宾客,是居东宫的太子延请的一批陪同自己从事游赏、宴饮、作诗活动的客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珏相貌非凡,深被赏识。他尚未成年,参加明经科考试,华州刺史李绛认为他额角宽阔,天庭饱满,应该 参加进士科考试,将来一定能有所作为。
B.李珏劝谏新君,晓以情理。刚登基的穆宗打算将一些地方要员请入朝中宴饮,李珏认为先君去世不久,坟 土尚新,大宴群臣违背丧制,是不应该的。
C.李珏请辞要职,远离朋党。深得新君信任的杨嗣复将李珏安排在权力的核心位置,与政敌郑覃、陈夷行等 人形成对立,李珏几次辞职,但未被批准。
D.李珏为政一方,体恤百姓。他任河阳节度使时,停止征收额外和拖欠的赋税;任淮南节度使时遇旱灾,他 开仓济民,还将多余的粮食折价卖给百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临天下十四年,虽未至治,然视今日承平亦希矣!
(2)帝新听政,珏数称道《无逸篇》以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