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的题

伶官传序

欧阳修

(1)鸣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类。

(2)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雕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钦?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

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1)梁君臣之首( ) (2)君臣相顾(
【小题2】下列各组划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盛衰理   世言晋王将终也
B.三矢赐庄宗 而皆背晋归梁
C.方系燕父子以组  尔无忘乃父之志
D.其所以失之者 契丹吾约为兄弟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小题4】本文是一篇史论文,采用.的论证方法有   
【小题5】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请就某个语言特点作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3-16 02:54: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传师,字子言。材行有余,能治《春秋》,工书,有楷法。少为杜佑所器。贞元末,举进士。时给事中许孟容、礼部侍郎权德舆乐挽毂士,号“权、许”。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遂擢第。德舆门生七十人,推为颜子。复登制科,授太子校书郎,以鄠尉直史馆,转右拾遗、左补阙、史馆修撰,迁司门员外郎,知制诰。召入翰林为学士,改中书舍人。翰林缺承旨,次当传师,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帝遣中使敦召。李德裕素与善,开晓谆切,终不出。遂以本官兼史职。俄出为湖南观察使。方传师与修《宪宗实录》,未成,监修杜元颖因建言:“张说、令狐峘在外官论次国书,今藁史残课,请付传师即官下成之。”诏可。宝历二年,入拜尚书右丞。复出江西观察使,徙宣州。传师于吏治明,吏不敢罔。慎重刑法,每断狱,召幕府平处,轻重尽合乃论决。尝择邸吏尹伦,迟鲁不及事,官属屡白易之,传师曰:“始吾出长安,诫伦曰‘可阙事,不可多事’,伦如是足矣。”故所莅以廉靖闻。入为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九,赠尚书。传师性夷粹无竞,更二镇十年,无书贿入权家。初拜官,宰相欲以姻私托幕府者,传师固拒曰:“诚尔,愿罢所授。”故其僚佐如李景让、萧置、杜牧,极当时选云。治家不威严,闺门自化。兄弟子姓,属无亲疏,衣服饮食如一。问饷姻家故人,帑无储钱,鬻宅以葬。
(选自《新唐书·沈传师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
B.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
C.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
D.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毂,是车轮中心的圆木,借指车轮或车;挽毂,指拉车前进,在这里比喻举荐人才。
B.丈人,古代主要指对年长男子的尊称、对妻子的父亲的简称、丈夫等,文中指岳父。
C.制科,封建时期选拔特殊人才的考试,应试者由大臣推荐,考试则由皇帝亲自主持。
D.实录,记载某皇帝统治时期大事的编年体史,一般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传师富有才学,受到器重。他通晓《春秋》,擅长书法,书写有楷法;年轻时受到杜佑的器重,曾兼任史职并受诏整理《宪宗实录》的残稿。
B.沈传师明于吏治,断案慎重。他深谙地方官吏的行事作风,下属官史不敢弄虚作假;断决案件,总要召集幕僚商量,量刑准确无误才予以判决。
C.沈传师坦荡淡泊,不附权贵。他的长辈跟许孟容是故交,他却不去拜见许孟容让其举荐自己;任观察使十年,没有私人书信、钱财送入豪门贵族。
D.沈传师治家有方,家人和陸。沈传师治家不施威严,而家门自然整肃;对兄弟、子孙和自己下属等没有亲疏之别,为他们提供相同的服饰、饮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
(2)初拜官,宰相欲以姻私托幕府者,传师固拒曰:“诚尔,愿罢所授。”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敬达,字志通,代州人也,小字生铁。少以骑射事唐庄宗为厅直军使。明宗时,为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领钦州刺史,累迁彰国、大同军节度使,徙镇武信、晋昌。
清泰二年,契丹数犯边,废帝以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兼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总管,屯于忻州,屯兵聚噪遮敬瑭呼“万岁”,敬瑭斩三十余人以止之。废帝疑敬瑭有异志,乃以敬达为北面副总管,以分其兵。明年夏,徙敬瑭镇天平,遂以敬达为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都部署,敬瑭因此遂反。即以敬达为太原四面招讨使。六月,兵围太原,敬达为长城连栅,云梯飞炮以攻之,所为城栅将成,辄有大风雨水暴至以坏之。敬瑭求救于契丹。九月,契丹耶律德光自雁门入,旌旗相属五十余里。德光先遣人告敬瑭曰:“吾欲今日破敌可乎?”敬瑭报曰:“大兵远来,而贼势方盛,要在成功,不必速也。”使者未复命,而兵已交。敬达阵于西山,契丹以羸骑三千,革鞭木镫,人马皆不甲胄,以趋唐军。
唐军争驰之,契丹兵走,追至汾曲,伏发,断唐军为二,其在北者皆死,死者万余人。敬达收军栅晋安,契丹围之。废帝遣赵延寿、范延光等救之。延寿屯团柏谷,延光屯辽州,相去皆百余里。契丹兵围敬达者自晋安寨南长百余里阔五十里敬达军中望之但见穹庐连属如冈阜四面亘以毛索挂铃为警纵犬往来。敬达军中有夜出者,辄为契丹所得,由是闭壁不敢复出。延寿等皆有二心,无救敬达意。敬达犹有兵五万人、马万匹,久之食尽,削木筛粪以饲其马,马死者食之,已而马尽。副招讨使杨光远劝敬达降晋,敬达自以不忍背唐,而救兵且至,光远促之不已,敬达曰:“诸公何相迫邪,何不杀我而降?”光远即斩敬达降。契丹耶律德光闻敬达死,哀其忠,遣人收葬之。
(选自《新五代史》)
(注)五代指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契丹兵围敬达者/自晋安寨南长/百余里/阔五十里/敬达军中望之/但见穹庐连属如冈阜/四面亘以毛索/挂铃为警/纵犬往来
B.契丹兵围敬达者/自晋安寨南/长百余里/阔五十里/敬达军中望之/但见穹庐连属如冈阜/四面亘以毛索挂铃/为警纵犬往来
C.契丹兵围敬达者/自晋安寨南/长百余里/阔五十里/敬达军中望之/但见穹庐连属如冈阜/四面亘以毛索/挂铃为警/纵犬往来
D.契丹兵围敬达者/自晋安寨南/长百余里阔五十里/敬达军中望之/但见穹庐连属如冈阜/四面亘以毛索挂铃/为警纵犬往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领,指兼任,多指兼任相对高的官职,如《三国志》“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
C.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D.万岁,千秋万世永远存在,表示祝颂、欢呼;也可以表示封建时代臣民对帝王的称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敬达仕途顺利。他年少时因为善于骑马射击而效力于庄宗,被提拔担任刺史、节度使等职务。
B.张敬达深受倚重。废帝怀疑石敬瑭有二心,张敬达受命分散其兵权,石敬瑭造反,张敬达又受命招讨。
C.张敬达尽忠职守。在晋安被围困时,他奋力阻敌,援军不至,直至粮马殆尽,依然对朝廷忠心耿耿。
D.张敬达颇有气节。他宁死不屈,忠烈感动了耶律德光;耶律德光得知张敬达死讯,派人来为他收检埋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敬达阵于西山,契丹以羸骑三千,革鞭木镫,人马皆不甲胄,以趋唐军。
(2)敬达军中有夜出者,辄为契丹所得,由是闭壁不敢复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沈传师,字子言。材行有馀,能治《春秋》,工书,有楷法。少为杜佑所器。贞元末,举进士。时给事中许孟容、礼部侍郎权德舆乐挽毂士,号“权、许”。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遂擢第。德舆门生七十人,推为颜子。复登制科,授太子校书郎,以鄠尉直史馆,转右拾遗、左补阙、史馆修撰,迁司门员外郎,知制诰。召入翰林为学士,改中书舍人。翰林缺承旨,次当传师,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帝遣中使敦召。李德裕素与善,开晓谆切,终不出。遂以本官兼史职。俄出为湖南观察使。方传师与修《宪宗实录》,未成,监修杜元颖因建言:“张说、令狐峘在外官论次国书,今稿史残课,请付传师即官下成之。”诏可。宝历二年,入拜尚书右丞。复出江西观察使,徙宣州。传师于吏治明,吏不敢罔。慎重刑法,每断狱,召幕府平处,轻重尽合乃论决。尝择邸吏尹伦,迟鲁不及事,官属屡白易之,传师曰:“始吾出长安,诫伦曰‘可阙事,不可多事’,伦如是足矣。”故所莅以廉靖闻。入为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九,赠尚书。传师性夷粹无竞,更二镇十年,无书贿入权家。初拜官,宰相欲以姻私托幕府者,传师固拒曰:“诚尔,愿罢所授。”治家不威严,闺门自化。兄弟子姓,属无亲疏,衣服饮食如一。问饷姻家故人,帑无储钱,鬻宅以葬

(节选自《新唐书·沈传师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B.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C.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D.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挽毂,意为拉车前进,在这里比喻举荐人才。毂,指车轮中心的圆木,借指车轮或车。
B.丈人,古代主要指对年长男子的尊称、丈夫对妻子的父亲的称呼等,文中指岳父。
C.制科,即制举,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的非常规考试,考试时间有随机性。
D.实录,记载某皇帝统治时期大事的编年体史书,一般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传师才德有余,受人赏识。他通晓《春秋》,擅长书法,书写有章法;他年少被杜佑器重,曾兼任史职并受诏整理《宪宗实录》的残稿。
B.沈传师明于吏治,断案慎重。他对官吏管理严明,下属官吏不敢弄虚作假;判决案件,总要召集幕僚商量,量刑准确无误才予以判决。
C.沈传师坦荡淡泊,不附权贵。他的长辈跟许孟容是故交,他却不去拜见许孟容让其举荐自己;任观察使十年,没有私人书信、钱财送入豪门贵族。
D.沈传师治家有方,家人和睦。沈传师治家不施威严,而家门自然整肃;对兄弟、和自己下属等没有亲疏之别,为他们提供相同的服饰、饮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
(2)兄弟子姓,属无亲疏,衣服饮食如一。问饷姻家故人,帑无储钱,鬻宅以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闻之怒,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畴坐勃故,左迁交址令。
勃往省,道出钟陵,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酒酣辞别,渡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七。勃属文,不甚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籍,为僚吏共嫉。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B.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C.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D.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书》,又称《前汉书》,由中国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B.“冠”,即“弱冠”,指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之礼,表示其成人。
C.“教授”,古时指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有时也尊称私塾先生,与现在的“教授”含义不同。
D.“初唐四杰”,即“王杨卢骆”,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著名诗人,《咏鹅》一诗即为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所作。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宗将王勃赶出沛王府是由于当时诸王斗鸡,他写了篇声讨英王斗鸡的檄文。
B.都督阎公为了表示客气让大家写,大家知道这是虚让,都不肯动笔。只有王勃拿起笔来就写,就是现在传诵的《滕王阁序》。
C.王勃在虢州做参军时,当时的同僚都嫉恨他,是因为他倚仗有才而凌侮作践别人。
D.王勃写诗著文时必先酣饮,诗文顷刻而就,一个字都不修改,但是构思不够精巧,可见褒中有贬。
【小题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畴坐勃故,左迁交址令。
(2)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