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即 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⑴这首诗首联上句“暖”字体现了诗人炼字的功夫,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   ▲    ▲  
⑵颈联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   ▲    ▲  
⑶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3-02 12:04: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委任

王安石

人主以委任为难,人臣以塞责为重。任之重而责之重,可也;任之轻而责之重,不可也。愚无他识,请以汉之事明之。高祖之任人也,可以任则任,可以止则止。至于一人之身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情有忠伪信其忠则不疑其伪。其意曰:“我以其人长于某事而任之,在他事虽短何焉?我以其人忠于我心而任之,在他人虽伪何害焉?”故萧何刀笔之吏也,委之关中,无复西顾之忧;陈平亡命之虏也,出捐四万余金,不问出入;韩信轻猾之徒也,与之百万之众而不疑。是三子者,岂素著忠名哉?盖高祖推己之心而置于其心,则他人不能离间,而事以济矣。

后世循高祖则鲜有败事,不循则失。故孝文虽爱邓通,犹逞申屠①之志;孝武不疑金、霍,终定天下大策。当是时,守文②之盛者,二君而已。元、成之后则不然,虽有何武、王嘉、师丹之贤,而胁于外戚竖宦之宠,牵于帷嫱近习③之制,是以道浸微,而不免负谤天下也。中兴之后,唯世祖④能驭大臣,以寇、邓、耿、贾之徒为任职,所以威名不减于高祖。至于为子孙虑则不然,反以元、成之后,三公之任多胁于外戚、竖宦、帷嫱近习之人而致败,由是三公之任,而事归台阁,以虚尊加之而已。然而台阁之臣,位卑事冗,无所统一,而于众多之口,此其为胁于外戚、竖宦、帷嫱近习者愈矣。至于治有不进,水旱不时,灾异或起,则曰三公不能燮理阴阳而策免之,甚者至于诛死,岂不痛哉!冲、质之后,桓、灵之间,因循以为故事。虽有李固、陈蕃之贤,皆挫于阉寺⑤之手,其余则希世用事全躯而已,何政治之能立哉?此所谓任轻责重之弊也。

噫!常人之性,有能有不能,有忠有不忠,知其能则任之重可也,谓其忠则委之诚可也。委之诚者人亦其诚,任之重者人亦荷其重,使上下之诚相照,恩结于其心,是岂禽息鸟视⑥而不知荷恩尽力哉?故曰:“不疑于物,物亦诚焉。”且苏秦不信天下,为燕尾生⑦,此一苏秦倾侧数国之间,于秦独以然者,诚燕君厚之之谓也。故人主以狗彘畜人者,人亦狗彘其行,以国待人者,人亦国自奋。故曰:常人之性,有能有不能,有忠有不忠,顾人君待之之意何如耳。

(选自《古文观止》,中国华侨出版社)

(注)①申屠,即申屠嘉,汉文帝时任丞相。②守文:遵守成法。③帷嫱近习:帷嫱,后宫宫女;近习,皇帝身边的亲信心腹。④世祖:指汉光武帝刘秀。⑤阉寺:宦官。⑥禽息鸟视:像禽鸟栖止那样左顾右盼地看人(意为胆小害怕)。⑦尾生: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庄子·盗跖》记载: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他事虽短何焉 害:妨碍
B.由是三公之任 置:设置
C.而于众多之口 夺:强行改变
D.委之诚者人亦其诚 输:献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请汉之事明之 愿十五城请易璧
B.而胁外戚竖宦之宠 请奉命求救孙将军
C.此所谓任轻责重弊也   不知东方既白
D.知其能任之重可也 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一人之身/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情有忠伪/信其忠则不疑其伪
B.至于一人/之身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情有忠伪信其忠/则不疑其伪
C.至于一人/之身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情/有忠伪信其忠/则不疑其伪
D.至于一人之身/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情有忠伪/信其忠则不疑其伪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高祖认为萧何、陈平、韩信虽各有不足,但根据各人特长和忠心来任用。这种用人不疑的态度使各类人才帮助高祖成就了帝王之业。
B.汉高祖之后,孝文、孝武遵守高祖的用人原则,国家继续繁荣昌盛;西汉元帝、成帝则用人不当,导致外戚宦官专权,国势日渐衰微。
C.东汉冲、质之后的当权者开始削减三公职权,把重任归于台阁,使人才受到压抑摧残,即使有一二贤臣也难起作用,以致国家灭亡。
D.全文由如何用人之理入事,再由事而理,把用人之道归结到“人君待之之意何如”这一点上,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高祖推己之心而置于其心,则他人不能离间,而事以济矣。
(2)是以王道浸微,而不免负谤于天下也。
(3)故人主以狗彘畜人者,人亦狗彘其行,以国士待人者,人亦国士自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褒蝉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常之观 观:观察
B.盖音谬也 谬:错误
C.夫夷以近 夷:平坦
D.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独:唯独,只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险远    ②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①然力足以至焉     ②于是余有叹
C.①古人观于天地    ②又以悲夫古书不存
D.①孰能讥之乎 ②而余亦悔随之
【小题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故其后之曰“褒禅”
A.有泉B.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C.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D.常在于险远
【小题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现代意思一样的一项是
A.非常之观
B.于是余有叹焉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褒之庐冢
【小题5】对第三段的解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D.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小题6】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