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夜

张 咏

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

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

(1)这首诗使用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诗的结尾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结合第三、四句诗,说说诗人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3-02 12:09: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虞 美 人
(宋)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②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小题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阕的前两句写词人日暮所见之景。“芙蓉落尽”点明时节,暗示衰败孤寂之意。“天涵水”是登高眺望所见之景,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苍茫一片。
B.“背飞双燕”尤言“劳燕分飞”;“贴云寒”,状飞行之高。此句运用拟人手法,寄寓了词人内心的凄凉。
C.下阙前两句写光阴荏苒,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遣怀。“雪满长安道”既点时地,又渲染出冷寂的气氛。
D.江南,在人文地理概念里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与“江”有关的古代地理名词如“江表”“江左”“江淮”,分别指长江以南地区、长江下游以西地区、长江淮河地区。
E. 本词表达了词人罢官之后的孤寂和落寞,表达了对他乡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想得到友人慰藉的渴望之情。
【小题2】本词是如何表现词人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七夕
杨朴ƒ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注王安石: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曈曈: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ƒ杨朴:北宋布衣诗人,他的诗别出新裁,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富有妙趣和哲理。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
B.七夕:节日名。夏历七月初七的晚上。古代神话,七夕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旧俗在这天晚上,妇女们对空摆上织物,向牛郎乞求智慧机巧,称为“乞巧”。
C.“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千门万户曈曈日”,用“曈曈”表现月出东山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D.“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两句设问:弄不懂牛郎到底打的什么主意,是怎么想的,非得邀天上的仙女来织满天的锦绣云霞。这里的“须”字,是一种怀疑和否定,从正面来解释,就是没有必要来邀请织女作这一切。
E.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己多”。诗人在这里并非是在赞扬人间的机巧,而是来了一个大转弯,诗人此时想起的不仅仅是人间创造幸福的巧智,还有行恶的智巧:有巧取牵夺,互相倾轧,以及繁复、杂多而又绞尽脑汁的勾心斗角。
【小题2】这两首诗写的都是中国民间的节日,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表达的感情上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