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忆少年
曹组
年时酒伴,年时去处,年时春色。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
念过眼光阴难再得。想前欢,尽成陈迹。登临恨无语,把阑干暗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伤春词,实际抒发的是念旧怀人之情——旧地重游,景色如昔,可是往日的酒伴不能一同游宴了。抚今追昔,于是引起了对同游者的怀思。字里行间传达出无限深情。
B.起首三句追忆往日的一次游宴。“年时”即当年。具体时间从后文可知为临近清明。三句同用“年时”二字开头,采用了顶针手法,加重了感情色彩,哀婉极致,却也新颖别致。
C.任何人都曾有过欢乐赏心的事,但事过境迁,良辰不再,往日的欢快事,回头来看就已是陈旧的痕迹。“想前欢,尽成陈迹”明显紧承上句而来,且从中可以窥见《兰亭集序》的影子。
D.词的含义清晰,落点在告诫后人珍惜光阴,不要虚度年华,无所事事,正如白居易诗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E. 全词语言平易精炼,通俗浅出,无矫揉弄作,一气呵成。意境清幽,于淡雅中抒浓郁真挚之情。深沉哀婉,情韵悠长。
【小题2】辛弃疾词《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中有“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一句,试与本词结尾“把阑干暗拍”比较,谈谈两词表现手法与情感的异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1-12 12:19: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段一:

戊申晦,五,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皆若偻。

文段二:

昔罢曹,与一二友祠岱岳。因登绝顶,行四十里,宿野人之庐。前有药灶地,多鬼箭、天麻、元参之类。将五鼓初,各仗策而东,仅一二里,至太平顶,丛木中有真宗东封坛遗址。

拥褐而坐,伺日出。久,星斗渐稀,东望如平地,天际已明,其下暗。又久之,明处有山数峰,如卧牛车盖之状。星斗尽不见,其下尚暗,初意日当自明处出。又久之,自大暗中日轮涌出,正红色,腾起数十丈,半至明处,却半有光,全至明处,却全有光,其下亦暗,日渐高,渐变色。五更三四点也。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又经天门十八盘,峰兀秀耸,眺青齐,诸山可指数,天下伟观也。

(邵伯温《泰山日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曰     或:有人 皆若偻 而:但,表转折
B.五更三四点也   度:估计,推算    伺日出 以:来,表目的
C.眺青齐 北:向北  久  之:音节助词
D.天下伟观也 信:实在,确实    其下暗 则:却,表转折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
B.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
C.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
D.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戊申,天干地支的一种组合,古人常用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戊申日是丁未日的后一日。
B.鼓,在这里指更。古人将一夜划分为五更,戌时初(今19时)称为定更,定更时击鼓,所以,也将“更”称为“鼓”。
C.兖,即兖州,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划天下之地为九州,兖州即为其一。商周时期,九州所指略不同,但兖州都在其列。
D.真宗,是北宋第三位皇帝赵恒的庙号。隋唐后,皇帝死后普遍有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康熙帝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2)星斗尽不见,其下尚暗,初意日当自明处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阎立本,唐太宗朝,官位至重,与兄立德齐名。善图画,工于写真。尝奉诏写太宗真容。与立德同制《职贡图》,其人物鞍马、冠冕车服,皆神也。立本画国王粉本在人间,昔南北两朝名手,不足过也。

时南山有猛兽害人,太宗使骁勇者捕之,不得。虢王元凤忠义奋发,自往取之,一箭而毙。太宗壮之,使立本图状,鞍马仆从,皆写其真,无不惊服其能。有《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等图,亦辉映前古,时人成称其妙。李嗣真云:“师郑法士实亦过之后有王知慎者亦师范于立本甚得其笔力阎画乃神品。”

太宗尝与侍臣泛春苑,池中有异鸟随波容与,太宗击赏数四,诏座者为咏,召阎立本写之,阁外传呼云:“画师阎立本。”立本时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俯临池侧,手挥丹青,瞻望座宾,不堪愧赧。退戒其子曰:“吾少好读书,幸免墙面。缘情染翰,唯以丹青见知。躬厮役之务,辱莫大焉。汝宜深戒,勿习此也。”立本为性所好,欲罢不能也。

至高宗朝,显庆中累迁将作大匠,后代立德为工部尚书,兄弟相代为八座,时论荣之。总章元年,立本为右相,与左相姜恪对掌枢密。恪既历任将军,立功塞外;立本唯善于图画,非宰辅之器。又以年饥,放国子学生归,又限令史通一经。时人为之语曰:“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三馆学生放散,五台令史明经。”

立本家代善画。至荆州,视张僧繇旧迹曰:“定虚得名耳。”明日及往,曰:“犹是近代佳手。”明日又往,曰:“名下定无虚士。”坐卧观之,留宿其下,十日不能去。又张僧繇作《醉僧图》,道士每以此嘲僧,群僧耻之,于是聚钱数十万,货阎立本作《醉道土图》。

(摘自《太平广记》卷二百一十一,个别文字从《旧唐书》卷七十七)

(注)①八座:封建时代中央政府八种高级官员,历朝所指不尽相同,文中指尚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师郑法士/实亦过之/后有王知慎者亦师范/于立本甚得/其笔力阎画/乃神品
B.师郑法士/实亦过之/后有王知慎者/亦师范于立本/甚得其笔力/阎画乃神品
C.师郑法士/实亦过之后/有王知慎者/亦师范/于立本甚得/其笔力阎画乃神品
D.师郑法士/实亦过之后/有王知慎者亦师范于立本/甚得/其笔力/阎画乃神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粉本:指画稿,古人作画,先施粉上样,然后依样落笔,故称画稿为粉本。
B.墙面:面对墙壁,目无所见,比喻不学无术或一无所知;此处指面壁思过。
C.将作大匠:官名,历代名称不一,职能大致相同,掌管宫室、宗庙修建等。
D.荆州:古九州之一,因境内荆山得名;楚曾建国荆山,故古时荆、楚通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阎立本驰誉丹青,工于写真。阎立本绘画技艺高超,在艺术上继承并且发扬了前人的优秀传统,其作品备受当世推重,所画人物堪称绝妙。
B.阎立本热爱绘画,因画生悔。阎立本身为一代画家,深受唐太宗青睐,但耻于为人驱使,告诫儿子不要习画,自己却因本性使然不能释手。
C.阎立本官至宰辅,遭受议论。阎立本尽管在绘画上赢得了名誉,但在选官授徒上力有不逮,有人借“学生放散,令史明经”一事予以调侃。
D.阎立本观画有得,渐入佳境。阎立本对张僧繇的画作一开始并不认可,后来渐渐品味出其中的滋味,以至于留宿其下反复玩味,不愿离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宗壮之,使立本图状,鞍马仆从,皆写其真,无不惊服其能。
(2)道士每以此嘲僧,群僧耻之,于是聚钱数十万,货阎立本作《醉道士图》。
【小题5】阎立本画技达到精湛境界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