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请简要描绘诗中所呈现的“西湖骤雨图”。
(2)这首诗在描写夏雨方面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其艺术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3-02 12:24: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放鹤亭记》完成下列小题。

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迂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奇缺。春夏之交,草木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训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却而放焉,纵其所,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东山而归,故名之日“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由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木天 际:边界
B.未可与也     易:交换
C.纵其所如       如:往
D.翻然敛翼,宛将兮 集:栖止
【小题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B.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C.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D.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小题3】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2)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8分)
醉白堂记(宋)苏轼
故魏国忠献韩公,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
轼闻而笑曰:公岂独有羡于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其所欲哉!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浩然将归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於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矣。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乞身于强健之时,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廪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
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心焉。臧武仲自以为圣,白圭自以为禹,司马长卿自以为相如,扬雄自以为孟轲,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由此观之,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
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
(注)①魏国忠献韩公:即韩琦,谥忠献。②伊周:指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文采表于后世表:表露
B.文致太平致:传达
C.而皆有侈心焉侈:夸大
D.方其寓形于一醉也寓:寄托
【小题2】(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泣而书之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B.岂其所欲哉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C.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D.忠彦以告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首叙明建堂和命名的来由,并由“醉白”二字推出“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的猜想,从而在读者面前设下悬疑。
B.作者通过古之君子与后之君子的比较,来说明真正君子的品德和行为远远超过他们的名声,从而烘托出韩琦就是一位难得的君子。
C.文章通过对韩白的比较,颂扬了韩琦才华出众,功勋卓著,却不以功高自诩的谦谨态度,也否定了他恬退的志趣。
D.文章议论风生,文思翻涌,似远实近,似泛实切,颇能直现出苏文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
(2)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
【小题5】用斜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操
苏 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注) 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②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③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④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E. 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如“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两句,也是以声写声。
【小题2】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所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兰亭集序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赤壁赋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与:交往
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端正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适合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可乐也    信:实在
B.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修:高高的
C.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西:向西    东:向东
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攻占
【小题3】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  )
A.斗牛:斗,南斗星,星宿名;牛,牵牛星,星宿名。二十八星宿是古代汉族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B.时辰: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孔雀东南飞》里有“奄奄黄昏后”,“黄昏”为亥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C.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癸丑”“壬戌”均是用此类方法纪年。
D.朔,每月初一;望,每月十五;晦,每月最后一日。苏轼《赤壁赋》中“七月既望”,就是农历七月十六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