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夏日三首(其一)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小题1】这首诗前三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小题2】颈联中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0-16 04:05: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游玉华山记

(宋)张缗

由宜君县西南行四十里,有夹道而来者,玉华也。其南曰野火谷,有石常燃①,望之如爨烟,而莫知其所自也。野火之西曰凤凰谷,则唐置宫之故地也。今其尺只瓦无有存者,过而览之,但见野田荒草而榛荆也。其西曰珊瑚谷,盖有别殿在焉。珊瑚之北曰兰芝谷,昔太宗诏沙门玄奘者译经于此。其始曰肃成殿,后废而为寺云。中有石岩崖崭然有成。下有凿室,可容数十人,有泉悬焉,势若飞雨。有松十八,环其侧,皆生石上,高可十寻,端如植笔。其西南有崖曰驻銮,其始入也,双壁屹然,如削石而成。既至其处,若视瓮。侧有泉飞而下,如悬布,如喷珠,其名曰水帘。稍北,有崖与泉,亦若是而差小焉。

治平三年夏五月丁巳,余与六人者来游。乃相与坐石荫松,听泉而饮之。已而,览故宫以徘徊,问遗事于田老,方嚣然不欲归,而余六人者,或有官守,或有事牵,其势不可久留,既宿而遂去。然而,相视有不足之色。余为之言曰:夫山林泉石之乐奇伟之游常在乎穷僻之处而去人迹甚远故必为野僧方士与夫幽潜之人所据而有也。然幽潜之人知好之而力不足以营之,惟佛老之说可以动人,故其徒常有独力,而亭广厦、眺览之娱,莫不为其所先也。

夫以唐有天下之盛,穷天下之富,建宫于此,随而废没。而杜甫乃其时人,过之且有悲伤之感,至或于歌诗。独寺僧之徒,更相传而不息,迄于今而尚存,则虽天下之力,亦有屈于此欤?以太宗之贤,致政之美,宜其久而弥传也。今问诸遗老,无所称道。而彼玄奘者,特一浮屠耳;然说者至为荒怪难知之语,以增大其事。岂人之情常乐于放僻,而易忘于中正哉?岂物之盛衰废兴亦各有时,而此特其盛时也欤?斯可为之叹息也。若夫太宗之贤、天下之力,犹不能长有此也,则吾曹可以一寓目而足矣,又何必以不久为恨哉。然荒崖谷之崎危,废宫颓址之萧条,虽累岁月,末尝有一二人游焉,而余与六人者同时而来,亦可谓之盛哉!

(注)①然:“燃”的古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山林泉石之乐/奇伟之游常在乎穷僻之处/而去人迹甚远/故必为野僧方士与夫幽潜之人所据而有也
B.山林泉石之乐/奇伟之游/常在乎穷僻之处/而去人迹甚远/故必为野僧方士与夫幽潜之人/所据而有也
C.山林泉石之乐/奇伟之游/常在乎穷僻之处/而去人迹甚远/故必为野僧方士与夫幽潜之人所据而有也
D.山林泉石之乐/奇伟之游常在乎穷僻之处/而去人迹甚远/故必为野僧方士与夫幽潜之人/所据而有也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其尺只瓦无有存者 垣:墙壁
B.而亭广厦 危:高耸
C.至或于歌诗 形:形状
D.然荒崖谷之崎危 穷:幽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游记既写到了野火谷、珊瑚谷、兰芝谷等自然景观,又介绍了唐故宫等人文景观,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玉华山的喜爱。
B.作者和六人结伴同游,既游览前代的宫殿,又向当地老人询问这里的许多旧事,但因各种缘故都不能久留此处,深以为憾事。
C.作者听到当地人多在谈论玄奘逸事,却没有听到什么称赞唐太宗的话,于是感慨人们喜欢说放诞无稽之事,而易忘中正之道。
D.整篇文章语言平实,层次清楚,条理明晰。文章在表达方式上将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记叙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记叙的升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有官守,或以事牵,其势不可久留,既宿而遂去。
(2)以太宗之贤,致治之美,宜其愈久而弥传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魏公在大名日,有人送玉盏二只,云:“耕者入坏而得。表里无纤瑕,世宝也。”公以百金之,尤为宝玩。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以锦衣置玉盏其上。一日召漕使,且将用之酌劝。俄为一吏误触倒,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且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谓坐客曰:“凡物之成毁,有时数存焉。”顾吏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客皆叹服公之宽厚

定武时,尝夜作书,令一兵持烛于旁。兵他顾,烛燃公须。公遽以袖摩之,而作书如故。少顷,间视,则已易其人矣。公恐主吏笞之,呼视之,曰:“勿较。渠已解持烛矣。”军中咸服其度量。

(选自宋·刘斧《青锁高议》

(注)①韩魏公;指北宋大臣韩琦,封魏国公,与范仲淹齐名,历任边疆大臣,功勋卓著。②大名:古地名,大名府,在今河北大名县。③定武:今河北省定县。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耕者入坏而得(____________)  (2)公以百金之(____________)
(3)公定武(____________) (4)呼视之(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公遽以袖摩之,而作书如故。
(2)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小题3】文中画线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简析本文人物形象特点。

同类题4

黄冈竹楼记

(宋)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①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②”噫!吾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________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注释)①齐云、落星、并于、丽谯:均为古代名楼。②稔:谷物成熟,谷物一年一熟,故以一稔指一年。
【小题1】“第见风帆沙鸟”中的“第”字和“吾以至道乙未岁”中的“以”字可以分别替换为什么字而不改变原意?(  )
A.但 于B.且 从C.则 而D.亦 为
【小题2】根据上下文,文中划线空格处应填入(  )
A.甲午B.至道C.戊戌D.咸平
【小题3】文中“广陵”与“齐安”分别是什么地方?(  )
A.扬州 安阳B.扬州 黄州C.广州 黄州D.广州 安阳
【小题4】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黄冈多竹,当地人就地取材,以大竹作瓦片造屋。作者用此法在一块荒地建了两间竹楼。
B.第二段以声音为主线串起夏雨、冬雪等自然景象和鼓琴、咏诗、围棋、投壶等人事活动。
C.作者在竹楼中消遣闲暇,焚香静读,饮酒茗茶,以江山风月为伴,不屑于歌舞艳俗之事。
D.作者几年间虽不断升迁,但辗转各地,奔走不暇,不知前途何在,也有一缕淡淡的感伤。
【小题5】请将文章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注意文言构词特点,有修辞处可意译。)
(2)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注意古今汉语的区别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