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池州弄水亭
张舜民
清溪望处思悠悠,不独今人古亦愁。
借尔碧波明似镜,照予白发莹如鸥。
江山自美骚人宅,饶鼓常催过客舟。
惟有角声吹不断,斜阳横起九峰楼。
(注)①池州弄水亭:杜牧在池州为官时所创,亭上有杜牧诗歌石刻,诗人行船至此,写此诗。②饶鼓:乐器,鼓的一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人漫步于池州弄水亭,远眺山川美景,思绪万千,引发万古愁情。
B.诗人登上池州弄水亭,望见清溪清澈如镜,暂时忘却了刚生的愁绪。
C.第五句运用屈原的典故,意在表明自己怀才不遇,却依然心系朝廷。
D.诗人所乘的客船停靠在清溪,饶鼓的敲击声传来,催促着诗人启程。
E. 夕阳斜照,远处传来接连不断的号角声,令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6-14 04:01: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和友人鸳鸯之什①(其一)
崔钰
翠鬣红毛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
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
映雾尽迷珠殿瓦②,逐梭齐上玉人机③。
采莲无限兰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
(注) ①什: 《诗经》雅、颂十篇为一什,故诗章有“篇什”之称。②一俯一仰成对组合的瓦叫鸳鸯瓦,是人们根据鸳鸯比翼双飞的形状制作、排列的,覆盖与珠殿之上,绚丽美观。③梭: 织布机上的梭子。人们把织有鸳鸯图案的锦緞叫做“鸳鸯锦”。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人咏鸳鸯,首先从羽色写起。以夕晖的瑞璨多彩来烘托鸳鸯羽色的五彩缤纷,“舞”字使整个画面气势飞动,意趣盎然。
B.诗的第二句间接点明鸳鸯多情这一场重要的特征。在结构上,此句既紧承首句,又开拓下文,是全篇转换的枢纽。
C.鸳鸯是幸福美好的象征,人们常以它来寄托美好的理想和愿望。颈联从人和鸳鸯的联系上生发联想,进一步表现鸳鸯的情。
D.领联运实入虚,侧面烘托,颈联写眼前实景,从正面落笔,前后映衬,把鸳鸯的习性表现得既充分鲜明,又生动有趣。
E. 尾联“笑指”二字,十分传神,女伴们互相戏谑、娇羞可爱的神态,跃然纸上,把人物的情和鸳鸯的“情”融为一体。
【小题2】本诗领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作赏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喜迁莺   晋师胜淝上(1)

李纲(2)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3)何曾专美!

注释:(1)晋师胜淝上: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2)李纲: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3)周雅:指《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开篇写景,描写长江白浪涛涛,奔腾千里,是阻隔南北的天然界线。
B.“破强敌”三句写谢安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
C.“结阵当蛇豕”中的“蛇豕”意思是毒蛇和野猪,在这里比喻凶残的敌人。
D.“延晋祚,庇烝民”写东晋在淝水取得胜利,使国运延续,人民得到庇护。
【小题2】下列诗句中的“鹤”,与“夜闻数声鸣鹤”中的“鹤”所表达的意境相同的一项是(  )
A.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经·小雅·鹤鸣》)
B.闻鹤唳而心惊,听胡笳而泪下。(南北朝·庾信《哀江南赋》)
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
D.夜鹤晓猿时复闻,寥寥长似耿离群。(宋·林逋《山中寄招叶秀才》)
【小题3】前人评这首词:“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写“淝水之战”有何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