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陈克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陈克:北宋末南宋初词人,浙江临海人。作者作此词时侨居建康(今江苏南京)。②江城:指建康。③齑盐:细碎的腌菜,这里指代养老之处。。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岁华销尽客心惊”,作者心惊于十年时间倏忽而逝,而自己报国无望,国事亦难以振兴。
B.“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年华老去、无法驰骋疆场的遗恨,以及因国事而涕泪不止的忧虑之情。
C.“送老”一词承上启下,上承“十年”“岁华销尽”“疏髯”“衰涕”,下启“应吴兴”“别愁”“孤影”,是贯通上下词意的关键词。
D.“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是写作者与故人分别之后孤独愁苦的情态以及对故人的思念,以景作结,耐人寻味。
E.虽然南宋统治者妥协投降,以求片刻苛安。言路蔽塞,贤能不用,国运日渐不济,但作者仍热血沸腾,词里没有一点消极内容。
【小题2】起首两句“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1-03 11:02: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段一:

戊申晦,五,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皆若偻。

文段二:

昔罢曹,与一二友祠岱岳。因登绝顶,行四十里,宿野人之庐。前有药灶地,多鬼箭、天麻、元参之类。将五鼓初,各仗策而东,仅一二里,至太平顶,丛木中有真宗东封坛遗址。

拥褐而坐,伺日出。久,星斗渐稀,东望如平地,天际已明,其下暗。又久之,明处有山数峰,如卧牛车盖之状。星斗尽不见,其下尚暗,初意日当自明处出。又久之,自大暗中日轮涌出,正红色,腾起数十丈,半至明处,却半有光,全至明处,却全有光,其下亦暗,日渐高,渐变色。五更三四点也。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又经天门十八盘,峰兀秀耸,眺青齐,诸山可指数,天下伟观也。

(邵伯温《泰山日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曰     或:有人 皆若偻 而:但,表转折
B.五更三四点也   度:估计,推算    伺日出 以:来,表目的
C.眺青齐 北:向北  久  之:音节助词
D.天下伟观也 信:实在,确实    其下暗 则:却,表转折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
B.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
C.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
D.经真宗庙/帐宿之地/石上方柱窠甚多/又经龙口泉/大石有罅/如龙哆/其口水自中出/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戊申,天干地支的一种组合,古人常用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戊申日是丁未日的后一日。
B.鼓,在这里指更。古人将一夜划分为五更,戌时初(今19时)称为定更,定更时击鼓,所以,也将“更”称为“鼓”。
C.兖,即兖州,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划天下之地为九州,兖州即为其一。商周时期,九州所指略不同,但兖州都在其列。
D.真宗,是北宋第三位皇帝赵恒的庙号。隋唐后,皇帝死后普遍有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康熙帝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2)星斗尽不见,其下尚暗,初意日当自明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