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  秋兴

吴则礼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苍鬓羁孤,粗营鸡黍,浊醪催贳①。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空惊咤。

头上纶巾醉堕,要欹眠,水云萦舍。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②。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把茱萸细看,牛山③底事,强成沾洒。

注释:①贳:读shì,赊欠。②社:一种民间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③牛山:《晏子春秋》载,齐景公登牛山,流涕曰:“美哉国乎!若何去此而死也?”
【小题1】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词的上阕“秋生”句和“澄江”句,交代了时节,描写了环境特点,营造了清新明快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苍鬓”句,描写了词人两鬓斑白,人生老迈,漂泊孤苦,只能靠自己种地养鸡糊口,连喝杯浊酒也要赊欠的困顿境遇。
C.“把茱萸细看”与王维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异曲同工,遥想了故乡亲人对身处远方的诗人的思念。
D.词结尾句“牛山底事,强成沾洒”,借用齐景公登牛山而悲泣的故事,来抒发时光易逝的人生悲叹。
E.整首词所描写的萧萧落木,雨后澄江,云水萦舍,月下江树的景象,画面感极强,表现了词人独具匠心的构图能力。
【小题2】下阕写词人酒醉“欹眠”后,有“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一句。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这一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1-03 04:03: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袭吉,自言左相林甫之后,父图,为洛阳令,因家。袭吉乾符末应进士举,遇乱,避地河中,依节度使李都,为盐铁判官。及王重荣代,不喜文士,时丧乱之后,衣冠多逃难汾、晋间。袭吉访旧至太原,武皇署为府掾,出宰榆社。光启初,武皇遇难上源,记室殁焉,既归镇,辟掌奏者,多不如旨。或有荐袭吉能文,召试称旨,即署为掌书记。袭吉博学多通,尤谙悉国朝近事,为文精意练实,动据典故,无所放纵,羽檄军书,辞理宏健。自武皇上源之难,与梁祖不协,乾宁末,刘仁恭负恩,其间论列是非,交相聘答者数百篇,警策之句,播在人口,文士称之。三年,迁节度副使,从讨王行瑜,右谏议大夫。及师还渭北,武皇不获入觐,为武皇作违离表,中有警句云:“穴禽有翼,听舜乐以犹来;天路无梯,望尧云不到。”昭宗览之嘉叹。洎袭吉入奏,面诏谕之,优赐特异。

天复中,武皇议欲修好梁,命袭吉为书以贻梁祖,书曰:“一别清德,十有余年,失意杯盘,争锋剑戟。山长水阔,难追二国欢;雁逝鱼沉,久绝八行之赐……”梁祖览之,至“毒手尊拳”之句,怡然谓敬翔曰:“李公斗绝一隅,安得此文士!如吾之智算,得袭吉之笔才,虎傅翼矣!”又读至“马邑儿童”、“阴山部落”之句,梁祖怒谓敬翔曰:“李太原残喘余息,犹气吞宇宙,可诟骂之。”及翔为报书,词理非胜,由是袭吉之名愈重。

袭吉在武皇幕府垂十五年,视事之暇,手不释卷。奖诱后进,不以己能格物。参决府事,务在公平,不交赂遗,绰绰有士大夫之风概焉。天祐三年六月,以风病于太原。同光二年,追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旧五代史·卷六十》)

注①武皇,唐末割据军阀李克用死后被追赠的谥号。②梁祖:五代时期梁朝第一位皇帝朱温,曾在上源袭击武皇。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父图,为洛阳令,因家   于其身也,则耻师
B.天路无梯,望尧云不到   骊山北构西折
C.山长水阔,难追二国欢   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D.武皇议欲修好梁 赵尝五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迁、拜,均指古代对官员的任命情况。其中“擢”指选拔、提拔,“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拜”指授与官职。
B.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多代指士大夫。“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诗)中的“衣冠”也是这种用法。
C.乾宁,与下文的“天复”均属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有的帝王只用一个年号,有的用多个年号。
D.卒,古代称大夫死日卒。古代对死的称呼还有:帝王和王后死曰“薨”,诸侯死曰“崩”,士死曰“不禄”,平民死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袭吉生逢乱世,早年仕途颇有挫折。先是参加科考遭遇祸乱,后依附节度使李都,代替李都的王重荣不喜欢文官,李袭吉又到武皇官署做了属官。
B.李袭吉博学多通,为文善于引经据典。他写给唐昭宗的《违离表》,把自己比为洞中的禽鸟,把武皇比作尧舜,唐昭宗看后也颇为嘉许赞叹。
C.李袭吉辞理宏健,辞采气度折服对手。梁祖读李袭吉写的修好书信,或高兴或愤怒,这些情绪从侧面表现了李袭吉所写书信的非凡卓异。
D.李袭吉作风严正,身后深享显职高位。他参与决策公事,力求公平,不搞送礼请托等歪风,颇有士大夫的风度气概,去世后被追赠礼部尚书。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袭吉在武皇幕府垂十五年,视事之暇,手不释卷。奖诱后进,不以己能格物。
(2)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山亭柳·赠歌者
晏珠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谩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①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当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②赌;比赛竞争。③博艺:精通多种艺术技能。④花柳:泛指一切歌舞技巧。⑤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女。⑥阳春:即《阳春曲》,一种属于“阳春白雪”的高雅歌曲。词中指代歌妓所特别擅长的花柳尖新之曲。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上片片首两句是歌女的语气,她自言住在西秦那里,年轻时具有多种艺术技能,敢和人比赛竞争,自信而又自负。
B.上片中间四句中,“念奴”“高遏行云”是用典,又采用夸张手法,歌女说自己在多种艺术才能上敢和大家竞赛,并且比别人高超,新颖独创,绝不流俗。
C.上片最后两句说所得的财物不计其数,没辜负歌女的一番辛劳。“蜀锦”是四川的丝织品,在当时很名贵,古时歌女多以锦缠头,因此借“缠头”之名指称赠与她们的财帛。
D.下片的发问“衷肠事、托何人”是歌者盼望能找一个可以终生相托的人,“衷肠事”实指终生相托的人。
E. 这首词与晏殊大多数词一样典雅华丽,塑造了一个技艺高超受人追捧,色衰之后景遇凄冷失意悲伤的歌女形象,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小题2】试比较下片最后两句与《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两句在所抒发的感情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