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宋)李之仪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释)①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起句照应诗题,“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
B.“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叙述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
C.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
D.“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E. 此词是咏怀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写景也是为了抒情。词人借登凌歊台抒发了内心的感慨。
【小题2】(小题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10 10:02: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寄隐居士
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
家藏玉唾②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
相知四海就青眼,高卧一庵今白头。
襄阳者旧节独苦,只有庞公④不入州。
(注)①谢逸:字无逸,屡举进士不第,隐居乡间,博学工文辞。②玉睡:珍贵的书籍。③襄阳者旧,泛指襄阳的隐士。④庞公:庞德公,后汉襄阳人,居魄山南,未曾入城市。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诗开篇便写出了先生因自己“薄禄相”而未被封候,无奈之下,只得选择隐居山林,语句中隐隐透露出作者些许不得志的情味。
B.本诗第二联描绘精致,对仗谨严,特别是数词的选用,很具代表性,体现先生藏书之富、研学之久,突出其隐居生活的鲜明特征。
C.本诗第三联告诉我们,虽然先生四海之内不乏相知之辈,但他们境界追求大多不会像先生一样,他们没有选择“高卧一庵”的生活。
D.本诗语言朴素,表达简妙,写先生隐居,又不拘泥,有联想,有拓展,表面上“寄隐居士”,其实,也寄寓了作者自己的心志。
E. 本诗结尾两句描述了襄阳隐土的节操志向,他们为了高尚的品节志向苦苦坚守,庞德公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
【小题2】作者对先生隐居山林后的哪些表现怀有钦佩之情?请结合全诗加以概括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今言当世之务者,必曰所先者,宽赋役也,农桑也,实仓廪也,备灾害也,修武备也,明教化也。此诚要务,然犹未知本也。臣以为所尤先者三焉,请为陛下陈之。一曰立志,二曰责任,三曰求贤。三者本也,制于事者用也。有其本,不患其无用。

三者之中,复以立志为本,君志立而天下治矣。所谓立志者,至诚一心,以道自任,以圣人之训为可必信,先王之治为可必行,不狃滞近规,不迁惑于众口,必期致天下如三代之世,此之谓也。夫以一夫之身,立志不笃,不能自修,况天下之大,非体乾刚健,其能治乎?自昔人君,孰不欲天下之治?然而或欲为而不知所措,或始锐而不其终,或安于积久之弊而不能改为,或惑于众多之论而莫知适用。此皆上志不立故也。

臣观朝廷每有善政,鲜克坚守,或行之而天下不从,请举近年一二事以明之。朝廷以今之任人未尝选择,一用荐举之定式,患所举不得其人也,故诏以之,非不丁宁,然而当其任者如弗闻也。陛下以为自后所举果得其人乎?曾少异于旧乎?又以守令数易之害治也,诏廉察之官举其有善政者俾之再任,于今未闻有应诏者。岂天下守令无一人有善政邪?苟陛下之志先立,奋其英断以必行之,虽强大诸侯,跋扈藩镇,亦将震慑,莫敢违也,况郡县之吏乎?故臣愿陛下以立志为先,如臣前所陈,法先王之治,经典之训,笃信而力行之,救天下深沉固结弊,为生民长久治安之计,勿以变旧为难,勿以众口为惑,则三代之治可望于今日也。

若曰人君所为,不可以易,易而或失,其害则大,臣以为不然。稽古而行,非为易也,历观前史,自古以来,岂有法先王,稽训典,将大有为而致败乱者乎?惟动不师古,苟安袭弊,卒至危亡者则多矣。事据昭然,无可疑。愿陛下不以臣之疏贱而易其言,则天下幸甚

(取材于程颐《为家君应诏上英宗皇帝书》)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桑也 劝:鼓励
B.或始锐而不其终 克:攻破
C.故诏以之     饬:告诫
D.经典之训     稽:考察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犹未知本也 吾还也
B.不狃滞近规   师不必贤弟子
C.不能自修     欲速不达
D.救天下深沉固结弊 今者有小人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者本也,制于事者用也
这三项是治国根本,临事裁决只是具体的功用
B.非体乾刚健,其能治乎
没有健康的体魄,怎么能够治理好呢
C.虽强大诸侯,跋扈藩镇,亦将震慑
即使强大的诸侯、专横的地方军阀,也将(感到)震惊害怕
D.愿陛下不以臣之疏贱而易其言,则天下幸甚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必期致天下如三代之世,此之谓也
②惟动不师古,苟安袭弊,卒至危亡者则多矣。
【小题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议论国事的人没有认识到“立志”“责任”和“求贤”的重要性。
B.君主的志向没有确立,是因为被方方面面的议论所迷惑。
C.很多君主都想治理好天下,但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实现理想。
D.君主取法古代改革时弊是恰当的举措,不会导致社会混乱。
【小题6】作者为什么希望君王要以立志为先?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具体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