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游褒禅山记》(节选),完成文后各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後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葬之 卒:死后;
B.既其出,则或其欲出者     咎:责怪;
C.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夫游之乐也   极:尽(兴);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   相:审察;
【小题2】对下面加点“其”字的用法和意义,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其:代词,用在名词前,表示领属关系,可译为“仆碑的”。
B.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其:代词,用于第一人称,指代作者自己。
C.孰能讥之乎? 其:代词,可译为“那些人”。
D.后世之谬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其:代词,指代古书,可译为“那些书”。
【小题3】下列不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 )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C.此余之所得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4】作者从一次平常的游历活动中悟出了精辟的人生哲理。请你就文章中提到的一条人生哲理,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14 07:53: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1】对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余有焉  叹:感慨
B.夫以近 夷:平坦
C.无物以之    相:帮助
D.何可道也哉  胜:胜利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夷以,则游者众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可以无悔
【小题3】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
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遂与之俱出
D.此余之所得也
【小题4】不属于“此余之所得也”的“得”这一项的是(    )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B.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C.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宋尚书司封郎中孙公墓志铭
(宋)王安石
公讳锡,字昌龄。公以天圣二年进士起家,改镇江军节度推官,知杭州仁和县。籍取凶恶,戒以不改必穷极案治,而治其馀一以仁恕,故县人畏爱之。七年,为开封府推官。坐考锁厅进士举籍中有不中格者两人,降监和州清酒务。当是时,庞宰相为枢密使,荐宜侍讲禁中,方召,而公以谪去。久之,会明堂恩召还,同判尚书刑部。戎州人向吉等操兵贾贩,恃其众,所过不输物税,州县捕逐皆散走。成都钤辖司奏请不以南郊赦除其罪,从之,逮捕亲属系狱,至更两赦。有诣阙诉者,刑部详覆官以为特敕遇赦不原者,虽数赦犹论如法,公独奏释之,凡释百二十三人。公于议法多如此。
复为开封府推官,当随尹奏事,仁宗问大辟几何,且以慎刑爱人为戒。公因奏开封敕有重于编敕而当改者数事,仁宗皆以为然。它日问尹以公姓名,称之。于是贵戚女使有奏谳,上薄其罪,付公监决,曰:“此人平恕,可任也。
道士赵清贶出入庞宰相家,受赇,御史以劾庞,府治实清贶自为,庞不知也。清贶坐杖,配沙门岛,行两日死。御史又劾府希宰相指,故杖清贶,杀之灭口,仁宗亦疑,乃悉罢知府、推判官,而以公知太平州。
未几,仁宗即寤,罢者皆复,而以公提点淮南路刑狱。在淮南二年,所活大辟十三人,考课为天下第一,所举多善士。还,又知舒州,发常平、广惠仓以活陈、许、颍、蔡流人。初提点刑狱恐聚流人为盗,又惜常平、广惠仓,数牒止公,不听,申以手书,又不听。佐属皆争曰“不可”,公行之自若。
今上即位,迁司封,赐金紫。以熙宁元年正月十二日卒,年七十八。
(原文有删改)
(注)①南郊:帝王祭天的大礼。②编敕:法典。③奏谳(yàn):将案件审理情况向朝廷上报。④赇(qiú):贿赂。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戎州人向吉等操兵贾贩,恃其众,所过不输物税,州县捕逐皆散走。
(2)还,又知舒州,发常平、广惠仓以活陈、许、颍、蔡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