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襟危坐(端坐) |
B.下江陵(向下) 顺流而东(向东进发) |
C.酾酒临江(斟酒) 横槊赋诗(长矛) |
D.驾一叶之扁舟〔小船〕 渺沧海之一粟(米粒) |
A.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B.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C.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
D.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 |
A.托遗响于悲风。 |
B.渺渺兮予怀。 |
C.何为其然也? |
D.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
B.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
C.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
D.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