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皇甫无逸,字仁俭,京兆万年人。父诞,隋并州总管府司马,汉王谅反.逼之不从,见杀。时五等废,炀帝熹诞忠.赠诞柱国、弘义郡公。
无逸历淯阳太守,治为天下最,再迁右武卫将军。帝幸江都,诏居守洛阳。帝被杀,乃与段达、元文都立越王侗。及王世充篡,弃母妻,斩关自归。追骑及,无逸顾曰:“吾有死,终不能同尔为逆。”解金带投之地,曰:“以与尔,无相困。”骑争下取,由是获免。
高祖以无逸本隋勋旧,尊遇之,拜刑部尚书,封滑国公。时蜀新定,吏多横恣,人不聊生,诏无逸持节巡抚,得承制除吏。既至,黜贪暴,用廉善,法令严明,蜀人以安。
皇甫希仁,憸人也,诬告无逸为母故阴交世充,帝判其诈,斩希仁,遣给事中李公昌驰谕。又有告无逸交通萧铣者,时无逸与行台仆射窦璡不协,因表自陈,并上璡罪。有诏刘世龙、温彦博按之,无状,遂斩告者而黜璡。及还。帝劳曰:“比多谮毁,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
拜民部尚书,出为同州刺史。所至辄闭閤不通宾客,左右无敢出入者;所须皆市易它境。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然过自畏慎,每上表疏,读数十犹惧未审,使者上道,追省再三乃得遣。母在长安疾笃,太宗命驰驿召还承问,忧悸不能食,道病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孝。王珪驳曰:“无逸入蜀,不能与母俱,留卒京师,子道未足称,不可谓孝。”乃更谥良。
(选自《新唐书•皇甫无逸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B.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C.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D.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等,《礼记》中将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文中的“五等”,特指五等爵制。
B.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文中的“谥”是官谥。
C.民部,官署名,后在唐代因避讳而改为户部,是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
D.高祖、炀帝均为皇帝的庙号。高祖指开国之君,“炀”是贬义,隋炀帝是中国声名较差的皇帝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逸效命朝廷,深受信任。隋炀帝巡视江都时下诏命他守卫洛阳;隋炀帝被杀后,他同段达等人一起拥立越王为帝。
B.无逸做事细致,处事谨慎。他向皇帝上表章,读了上十遍还不放心,使者已上路了,还要追上去再三叮嘱后才让派送。
C.无逸严于律己,为官清廉。他在外任同州刺史时,所到之处往往闭门不交接宾客,所需要的物资都是从辖境以外买来。
D.无逸精于治理,才能突出。隋朝时,他担任淯阳太守,政绩被评为优等;唐高祖时,他将战后的蜀地治理得井然有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蜀新定,吏多横恣,人不聊生,诏无逸持节巡抚,得承制除吏。
(2)有诏刘世龙、温彦博按之,无状,遂斩告者而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0-17 04:13: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煜字重光,初名从嘉,璟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自太子冀已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建隆二年,璟迁南都,立煜为太子,留监国。璟卒,煜嗣立于金陵。大赦境内。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
三年,泉州留从效卒。璟之称臣于周也,从效亦奉表贡献于京师,世宗以璟故,不纳。从效闻璟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乾德二年,始用铁钱,民间多藏匿旧钱,旧钱益少,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拜韩熙载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
五年,命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勤政殿学士,分夕于光政殿宿直,煜引与谈论。煜尝以熙载尽忠,能直言,欲用为相,而熙载后房妓妾数十人,多出外舍私侍宾客,煜以此难之,左授熙载右庶子,分司南都。熙载尽斥诸妓,单车上道,煜喜留之,复其位。已而诸妓稍稍复还,煜曰:“吾无如之何矣!”是岁,熙载卒,煜叹曰:“吾终不得熙载为相也。”欲以平章事赠之,问前世有此比否,群臣对曰:“昔刘穆之赠开府仪同三司。”遂赠熙载平章事。熙载,北海将家子也,初与李谷相善。明宗时,熙载南奔吴,谷送至正阳,酒酣临诀,熙载谓谷曰:“江左用吾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谷曰:“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及周师之征淮也,命谷为将,以取淮南,而熙载不能有所为也。
开宝四年,煜遣其弟韩王从善朝京师,遂留不遣。煜手疏求从善还国,太祖皇帝不许。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王师南征,煜遣徐铉、周惟简等奉表朝廷求缓师,不答。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九年,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其后事具国史。
(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南唐世家第二》,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
B.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
C.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
D.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祖、钦宗。
D.“拜”指跪地行礼,接受封赐或接受官职,所以可以解释为“授予职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煜为人仁义而且孝顺,有很高的文学造诣。他的额头很宽,两个前齿并成一个,有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瞳仁。因为他的五个哥哥都早亡,李煜幸运地被封为吴王。
B.李煜向周朝称臣的时候,留从效也上奏表章献纳贡品到京师,宋世宗不接受。留从效怕李璟来袭击自己,于是派自己的儿子留绍基到金陵去纳贡;而留从效病死后,泉州人将他的族人一并送到金陵,另推立副使张汉思。
C.在乾德二年时,开始使用铁钱,民间多私藏旧钱,旧钱更加少了,商人多用十个铁钱换一个铜钱带出州境,官家无法禁止。李煜因此下令以一枚铜钱抵十枚铁钱使用,客观上有利于商业流通。
D.李煜曾因韩熙载尽忠,率直能说真话,想起用他为宰相,而韩熙载内室有侍姬数十人,李煜因此觉得他难以为相,于是降而授予韩熙载右庶子之职,分司南都。后韩熙载将侍姬全部驱逐,李煜很高兴,恢复了他的职位。但韩熙载反复无常,李煜最终没让韩熙载做宰相。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
(2)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同类题2

阅读《伶官传》(节选),完成各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其矢,盛以锦囊,负前驱,及凯旋而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庄宗皆许以为刺史。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臣矣,使吾惭见此二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注)①嬖伶,受宠的伶人。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根本
B.未及见而士卒离散 贼:偷窃的人
C.逸豫可以亡身     逸豫:安逸享乐
D.周匝于马前     谒:拜见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世言晋王将终也 宦三年矣,未知母存否
B.而皆背晋归梁  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C.尔无忘乃父之志 杳不知所之也
D.负前驱 后人哀之不鉴之列
【小题3】下列对句中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藏:收藏,包含着庄宗郑重对待父亲遗赠并决心实现其遗志的意味。
B.请其矢,盛以锦囊
请:恭敬地取出,包含着庄宗牢记父亲遗志并以此激励自己的意味。
C.及凯旋而纳之
纳:收藏,包含着庄宗尚未全部实现父亲遗志还要继续努力的意味。
D.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还:奉还,包含着庄宗已经实现父亲遗志打算从此纵情享乐的意味。
【小题4】下列语句,不能直接体现“智勇多困于所溺”的一项是( )
A.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
B.赐以金帛,劳其良苦
C.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
D.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
【小题5】请将下列文言句子中的画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见梁惠王》)
③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
④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晋灵公不君》)
⑤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阿房宫赋》)
⑥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六国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人。少有大志,十六,与薛稷、赵彦昭同为太学生,家尝送资钱四十万,会有纕服者叩门,自言“五世未葬,愿假以治丧”。元振举与之,无少杏,亦不质名氏。稽等叹骇。十入举进士,为通泉尉。任侠使气,拨去小节,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余,以饷遗宾客,百姓厌苦。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索所为文章,上《宝剑篇》,后览嘉叹,诏示学士李峤等,即授右武卫能曹参军。

会吐蕃乞和,钦陵①请罢四镇兵,披十姓之地,乃以无振充使,因砚虏情。还,上 疏日:“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设欲大举,固不能,斯离间之渐也。”后然其计。后数年,吐蕃君臣相猜,卒诛钦陵,而其弟赞娑等来降,因诏元振率骑往迎。

神龙中,迁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西突厥首鸟质勒部落盛强,款塞愿和,元振即牙帐与计事。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鸟质勒已老,数拜伏,不胜寒,会罢即死。其子娑葛以元振计杀其父,谋勒兵袭击,副使解琬知之,劝元振夜盾,元振不听,坚卧营为不疑者。明日素服往吊道逢娑葛兵虏不意元振来逐不敢逼杨言迎卫进至其帐修吊赠礼哭甚哀为留教十日助丧事娑葛感义更遣使献马驼牛羊十余万

玄宗诛太平公主也,诸宰相走伏外者,独元振总兵扈帝,事定,宿中书者十四昔乃休。进封代国公,会玄宗讲武骊山,既三令,帝亲鼓之,元振遽奏礼止,帝怒军容不整,将斩之。张说等谏乃赦死,流新州。开元元年,帝思旧功,起为饶州司马,怏怏不得志,道病卒,年五十八。十年,赠太子少保

(节选自《新唐书·郭震传》有删改)

(注):①钦陵:当时的吐落首领。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法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日/素服往吊/道逢娑葛兵/虏不意元振来/遂不敢逼/扬言迎卫进/至其帐/修吊赠礼/哭其哀/为留数十日助丧事/娑葛感义/更遣使/献马驼牛羊十余万/
B.明日/素服往吊/道逢娑葛兵/虏不意元振来/遂不敢逼/扬言迎卫/进至其帐/修吊赠礼/哭其哀/为留数十日助丧事/娑葛感义/更遣使/献马驼牛羊十余万/
C.明日/素服往吊/道逢娑葛兵/虏不意元振来/遂不敢逼/扬言迎卫/进至其帐/修吊/赠礼/哭其哀/为留数十日/助丧事/娑葛感义/更遣使/献马驼牛羊十余万/
D.明日/素服往吊/道逢娑葛兵/虏不意元振来/遂不敢逼/扬言迎/卫进至其帐/修吊赠礼/哭其哀/为留数十日/助丧事/娑葛感义/更遣使/献马驼牛羊十余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士”,学士最早是指在学校读书的人。魏晋以后,学士是指凭借文字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
B.“牙帐”,指中国古代将帅所居营帐,也指匈奴、鲜卑、羌、回鹤、突厥等少数民族政权的首都。
C.“司马”,殷商时代始置,负责掌管军政和军赋。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D.“少保”是皇宫官职,负责教习太子,一般作为荣誉性的官衔赐给重臣近臣,少师、少傅、少保合称“三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元振乐善好施。在太学时常接济穷人,曾经把家里送来的四十万贯钱全部借给陌生人,还帮他办理了丧事,薛稷等人听说后都赞叹吃惊。
B.郭元振文采斐然。武则天本来要责问其铸造私钱、贩卖人口之事,但与他谈话之后,认为他是奇才,看到其献上的《宝剑篇》更是大加赞赏。
C.郭元振深谋远虑。针对吐番的问题,郭元振向武后提出离间之计,武后听从了他,后事情果然如他所料,吐番发生内乱,首领钦陵被杀。
D.郭元振忠君报国。玄宗诛杀太平公主时,宰相们纷纷逃到外省,只有郭元振率领军队护卫皇帝,事情平定后他还在中书省宿卫了十四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话。
(1)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
(2)元振即牙帐与计事。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彦昭者,甘州张掖人也。父武孟,初以驰骋佃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佃猎如是吾无望矣竟不食其膳。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撰《河西人物志》十卷。

彦昭少以文辞知名。中宗时,累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修国史,充修文馆学士。景龙四年,金城公主出降吐蕃赞普,中宗命彦昭为使,彦昭以既充外使,恐失其宠,殊不悦。司农卿赵履温私谓曰:“公,国之宰辅,而为一介之使,不亦鄙乎?”彦昭曰:“计将安出?”履温因为阴托安乐公主密奏留之,中宗乃遣左骁卫大将军杨矩代彦昭而往。

睿宗时,出为凉州都督,为政清严,将士以下皆动足股栗。又为宋州刺史,入为吏部侍郎,又为刑部尚书、关内道持节巡边使、检校左御史台大夫。

彦昭素与郭元振、张说友善。及萧至忠等伏诛,元振、说等称彦昭先尝密图其事,乃以功迁刑部尚书,封耿国公,赐实封一百户。殿中侍御史郭震奏:“彦昭以女巫赵五娘左道乱常,托为诸姑,潜相影援。既因提挈,乃践台阶。驱车造门,著妇人之服;携妻就谒,申犹子之情。于时南宪直臣,劾以霜宪,暂加微贬,旋登宠秩。同恶相济,一至于此。乾坤交泰,宇宙再清,不加贬削,法将安措?请付紫微黄门,准法处分。”俄而姚崇入相,甚恶彦昭之为人,由是累贬江州别驾,卒。

(节选自《旧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获肥鲜/ 以遗母/ 母泣曰/ 汝不读书而佃猎/ 如是/ 吾无望矣/ 竟不食其膳
B.尝获肥/ 鲜以遗母/ 母泣曰/ 汝不读书/ 而佃猎如是/ 吾无望矣/ 竟不食其膳
C.尝获肥鲜/ 以遗母/ 母泣曰/ 汝不读书/ 而佃猎如/ 是吾无望矣/ 竟不食其膳
D.尝获肥鲜/ 以遗母/ 母泣曰/ 汝不读书而佃猎如/ 是吾无望矣/ 竟不食/ 其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史:按经史子集的图书分类,经部包括儒家经典和文字学方面的书籍,史部包括各种历史书和某些地理书。
B.累迁:“迁”指官职的调动,既可以是升职,也可以是贬官,“左迁”指升职,“累迁”则是指多次升职。
C.吏部:古代“三省六部”制中的一个重要部门,负责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D.实封:唐朝封户有虚实之别,虚封之国并无疆土,封户亦徒有虚名;只有实封,才能享有所得封户之租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武孟早年不读书,后来受到他母亲的激发勤奋苦学,最终考中进士,做了右台侍御史。
B.金城公主出嫁,赵彦昭充当外使,他心中很不高兴,通过赵履温向金城公主求情而得免。
C.郭震弹劾赵彦昭,说赵彦昭运用女巫赵五娘的旁门左道扰乱纲常,应当按照法律给予处置。
D.姚崇做了宰相之后,很讨厌赵彦昭的为人,所以赵彦昭多次遭到贬谪,最后贬作江州别驾。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公,国之宰辅,而为一介之使,不亦鄙乎?
⑵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