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颜真卿,宇清臣,琅邪临沂人也。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开元中,举进士,登甲 科。事亲以孝闻。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康实乃阳禄会文士 泛舟外池饮酒赋诗。或谗于禄山,禄山亦密侦之,以为书生不足虞也。无几,禄山果反,河 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乃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之。玄宗初闻禄山之变,叹日:“河北二十 四郡,岂无一忠臣乎!“得平来,大喜,顾左右日:“朕不识颜真卿形状何如,所为得如此!“禄 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登、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遗段子光以三首徇河北。真卿恐摇人 心,乃详谓诸将日:“我识此三人,首皆非也。”遂腰斩子光,密藏三首。异日,乃取三首冠 饰,草续支体,棺敛祭殡,为位恸哭,人心益附。

肃宗幸灵式,授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代宗嗣位,卢杞专权,忌之,会李希烈①陷希 烈汝州,杞乃奏日:“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上从之,初见希烈,希烈养 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诸将丛绕谩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遽以身蔽之, 而麾其众,众退,乃揖真卿就馆舍。希烈大宴逆党,召真卿坐,使观倡优斥黩朝政为戏,真 卿怒曰:“相公,人臣也,奈何使此曹如是乎?“拂衣而起,希烈惭,亦呵止。希烈既陷汴州, 僭伪号,使人问仪于真卿,真卿日:“老夫耄耋矣,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礼耳。”兴元 元年乃杀真卿。年七十七。

德宗诏日:“鲁郡公颜真卿,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属贼臣扰乱, 委以存谕,拘胁累岁,死而不挠,可赠司徒,仍赐布帛五百端。男頵、硕等丧制终所司奏超授官秩。”

①李希烈时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旧唐书·颜真卿传》)

【小题1】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
B.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
C.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
D.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
【小题2】下列文化常识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随朝代不同而有不同含义,如唐朝时被举荐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举人即称进士,后世则指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
B.工部:工部是古代中央六部(吏、兵、户、礼、刑、工)之一,掌管全国屯田、水利、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官办工业等,工部尚书为其长。
C.御史: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皆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国君置御史,主管记录历史,并如后世一样负有监察百官的责任,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御史就是如此。
D.耄鰲:耄,年纪约八九十岁。耋,八十岁老人。老耋指年纪很大的人。
【小题3】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颜真卿年少时学习勤奋,有文才,尤其擅长书法。开元年间,被选送应试,考中甲科。侍奉父母以孝闻名。
B.颜真卿有勇有谋,设计迷惑安禄山,在河朔尽陷时依靠先前的防备得以防守。
C.颜真卿作为朝廷老臣,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主动前往李希烈处晓谕招降。
D.对于颜真卿的去世,德宗十分惋惜痛心,下诏赞扬他公正忠诚,并对他的后代也加以照顾。
【小题4】翻译划线句子
(1)遗段子光以三首来徇河北。真卿恐摇人心,乃详谓诸将日:“我识此三人,首皆非 也。”
(2)死而不挠,可赠司徒,仍赐布帛五百端。男頵、硕等丧制终,所司奏超授官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16 11:03: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邕,字泰和,扬州江都人。既冠,见特进李峤,自言“读书未遍,愿一见秘书”。峤曰:“秘阁万卷,岂光阴能习邪?”邕固请,乃假直秘书。未几辞去,峤惊,试问奥篇隐帙,了辩如响。峤叹曰“子且名家!”

峤为内史,与监察御史张廷珪荐邕文高气方直,才任谏诤,乃召拜左拾遗。御史中丞宋璟劾张昌宗等反状,武后不应,邕立阶下大言曰:“璟所陈社稷大计,陛下当听。”后色解,即可璟奏。邕出,或让曰:“子位卑,一忤旨,祸不测。”邕曰:“不如是,名亦不传。”

五王诛,坐善张柬之,出为南和令,贬富州司户参军事。韦氏平,召拜左台殿中侍御史,弹任职,人颇惮之。谯王重福谋反,邕与洛州司马崔日知捕支党,迁户部员外郎。岑羲、崔浞恶崔日用,而邕与之交。玄宗在东宫,邕被礼遇,羲等忌之,贬邕舍城丞。

封禅还,邕见帝汴州,诏献辞赋,帝悦。然矜肆,自谓且宰相。邕素轻张说,与相恶。会仇人告邑赃货枉法,下狱当死。后得减死,贬遵化尉。开元二十三年,起为括州刺史,熹兴利除复坐诬枉且得罪天子识其名诏勿后历淄滑二州刺史上计京师始,邕蚤有名,重义爱士久斥外,不与士大夫接。既入朝,人间传其眉目瑰异,至阡陌聚观,后生视风内谒,门巷填隘中人临问,索所为文章,且进上。以谗媚不得留,出为汲郡、北海太守。天宝中,左骁卫兵曹参军柳勣有罪下狱,邕尝遗勃马,故吉温使引邕尝以休咎相语,阴賂遗。宰相李林甫素忌邕,因傅以罪。诏刑部员外郎祁顺之、监察御史罗希奭就郡杖杀之,时年七十。

邕之文,于碑颂是所长,人奉金帛请其文,前后所受钜万计。邕虽诎不进,而文名全国,时称李北海。卢藏用尝谓:“邕如千将、莫邪,难与争锋,但虞伤缺耳。”后卒如言。杜甫知邕负谤死,作《八哀诗》,读者伤之。邕资豪宕,不能治細行,所在贿谢,畋游自肆,终以败云。

选自《新唐书·李邕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喜兴利除害/复坐诬枉/且得罪天子/识其名/诏勿劾后/历淄/滑二州刺史/上计京师/
B.喜兴利除害/复坐诬枉/且得罪/天子识其名/诏勿劾后/历淄/滑二州刺史/上计京师
C.喜兴利除害/复坐诬枉/且得罪/天子识其名/诏勿劾/后历淄/滑二州刺史/上计京师
D.喜兴利除害/复坐诬枉/且得罪天子/识其名/诏勿劾/后历淄/滑二州刺史/上计京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特进,官名,始设于西汉末年,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唐代为散官
B.东宫,太子所居之宫,借指太子。此处的“东宫”与《陈情表》中的不同
C.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大典,一般在泰山举行,也有在其他山上举行的。
D.阡陌,田界,田地中纵横交错的小路;也指田野、垄亩。在文中代指路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邕方直敢言,尽职尽责。担任左拾遗时,即便武后发怒,仍为宋璟辩解;担任左台殿中侍御史时,弹劾在职官员,人们十分忌惮他。
B.李邕为人骄矜,仕途不顺。他自夸将要做宰相,还一向轻视张说;也曾因岑羲等人的忌恨,被贬为舍城丞,又因遭谗言而出京为官。
C.李邕博闻强志,文采出众。短期内遍读秘阁书文且应答如流;皇帝来到汴州,曾下诏令让他献上辞赋,他也因善写文章被称为“李北海”。
D.李邕风采卓异,天性豪宕。他眉眼俊异,年轻人为一睹其风采前去拜谒,以至门庭里卷拥挤;他不拘细节,收纳馈赠,游猎尽兴,最终败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邕出,或让曰:“子位卑,一忤旨,祸不测。”邕曰:“不如是,名亦不传。”
(2)邕蚤有名,重义爱士,久斥外,不与士大夫接。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崇文,字崇文。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开元中,再表其闾。崇文性朴重寡言,少籍平卢军。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累官金吾将军。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战佛堂原,大破之,封渤海郡王。
刘辟反,宰相杜黄裳荐其才。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始,崇文选兵五千,常若寇至。至是,卯漏受命,辰已出师,器良械完,无一不具。过兴元,士有折逆旅匕箸者,即斩以徇。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诏拜崇文东川节度使。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明日,战万胜堆,凡八战皆捷,贼心始摇。大将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贼大震,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入成都也,师屯大达,市井不移,珍货如山,无秋毫之犯。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诏令刻石记功于鹿头山。
崇文不通书,厌案牍谘判以为繁,且蜀优富无所事,请扞边自力,乃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为京西诸军都统。崇文恃功而侈,举蜀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又不晓朝廷仪,惮于觐谒,有诏听便道之屯。居邠三年,戎备整修。卒,年六十四,赠司徒,谥曰威武。
(节选自《新唐书•高崇文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
B.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
C.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
D.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卯、辰。属于十二地支。地支和天干组合在一起可以用来纪年,地支又可以用来表示一天的时间。
B.觐谒,即入觐,是古代政治礼节,指地方官员入朝朝见帝王。后引申为下级拜见上级或朋友间的礼节。
C.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D.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原指里巷的大门,后指人聚居处,如“闾巷、闾里”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崇文能征善战,屡受封赏。高崇文率三千军马大破吐蕃侵略者,被封渤海郡王;平定刘辟叛乱,刻功东川。
B.高崇文治军有方,军纪严明。高崇文率军过兴元时,士兵中有人折断客舍的羹匙和筷子,他下令立即斩首示众。
C.高崇文爱护百姓,秋毫无犯。高崇文率军进入成都时,为不惊扰百姓,让军队驻扎在偏远的郊区,对财物秋毫无犯。
D.高崇文不通文字,恃功而侈,高崇文自恃有功,洗劫蜀地国库且拥民自重,因此害怕朝廷猜忌,不敢入朝觐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1)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
(2)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伶官传序》欧阳修)
(二)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二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绳索B.以一少牢告庙    牢:祭祀用的牲畜
C.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本D.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装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抑本其成败之迹B.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然当为我屈意行之
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若属皆且为所虏D.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所以游目骋怀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B.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C.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D.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一叹一问,一退一进,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由于人事。一起笔就发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不仅使论点醒人耳目,而且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B.本文主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作者从得与失、难与易、成与败、兴与亡等方面层层深入的论述了“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
C.全文语言委婉,气势充沛。疑问句与感叹句,骈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错综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一唱三叹,感情饱满,气势充沛。
D.“晋王三矢”的故事在当时社会上广为流传。作者把这则材料用于《伶官传序》的“序”中并加上“世言”二字.这表现了他写史的谨严态度。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2)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一、二级达标校完成】
宋璟,邢州南和人。七世祖弁为元魏吏部尚书。璟耿介有大节,好学,工文辞,举进士中第。调上党尉,为监察御史,迁凤阁舍人。居官鲠正,武后高其才。张易之诬御史大夫魏元忠有不臣语,引张说为验,将廷辩,说惶遽,璟谓说曰:“名义至重,不可陷正人以求苟免。缘此受谪,芬香多矣。若不测者,吾且叩阁救,将与子偕死。”说感其言,以实对,元忠免死。
璟后迁左台御史中丞,会飞书告张昌宗引相工观吉凶者。璟请穷治。后曰:“易之等已自言于朕。”璟曰:“谋反无客以首原,请下吏,明国法。易之等贵宠,臣言之且有祸,然激于义,虽死不悔。”后不怿。姚遽传诏令出,璟曰:“今亲奉德音,不烦宰相擅宣王命。”后意解,许收易之等就狱,俄诏原之。敕二张诣璟谢,璟不见。曰:“公事公言之,若私见,法无私也。”顾左右叹曰:“吾悔不先碎竖子首,而令乱国经。”
尝宴朝堂,二张列卿三品,璟阶六品,居下座。易之谄事璟,虚位揖曰:“公第一人,何下座?”璟曰:“才劣品卑,卿谓第一何邪?”是时,朝廷以易之等内宠,不名其官,呼易之五郎,昌宗六郎。郑善果谓璟曰:“公奈何谓五郎为卿?”璟曰:“以官正当为卿,君非其家奴,何郎之云?”
玄宗开元初,以雍州为京兆府,复为尹。进御史大夫,坐小累为睦州刺史,徙广州都督。广人以竹茅茨屋,多火。璟教之陶瓦筑堵,列邸肆,越俗始知栋宇利而无患灾。
召拜刑部尚书。四年,迁吏部兼侍中。帝幸东都,次崤谷,驰道隘,稽拥车骑,帝命黜河南尹李朝隐、知顿使王怡等官。璟曰:“陛下富春秋今始巡守以道不治而罪二臣繇①此相饬②后有受其蔽者。”帝遽命舍之。璟谢曰:“陛下向以怒责之,以臣言免之,是过归于上而恩在下。姑听待罪于朝,然后诏还其职,进退得矣。”帝善之。
累封广平郡公。广人为璟立遗爱颂,璟上言:“颂所以传德载功也。臣之治不足纪,广人以臣当国,故为溢辞,徒成谄谀者。欲厘正之,请自臣始。”有诏许停。
(节选自《新唐书·宋璟传》有删改)
[注]①繇:通“由”。 ②饬:通“敕”,告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后高其才 高:推崇
B.璟请穷治 穷:极力
C.后不怿,姚墙遽传诏令出  择:高兴
D.坐小累为睦州刺史 坐:因为
【小题2】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富春秋/今始巡守以道/不治而罪二臣/繇此相饬/后有受其蔽者
B.陛下富春秋/今始巡守/以道不治而罪二臣/繇此相饬/后有受其蔽者
C.陛下富春秋今始巡守/以道不治而罪/二臣繇此相饬/后有受其蔽者。
D.陛下富春秋/今始巡守/以道不治而罪二臣/繇此相饬后/有受其蔽者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这些词语体现了古代官职变动的情况。如:拜。授子官职;型,革职免官;迁、徙,均为调动改派官职,且在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B.进士,唐朝首开“进士科”,被视为科举的开始,唐代“进士科”是最受重视的科举科目。明、清两代始以殿试及第者称之,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监察御史,官名,掌管监察百官。巡视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隋始设。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不高但权限广。
D.我国古代有多种纪年法,主要有年号纪年,干支纪年、生肖纪年等等,通常,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文中的“玄宗开元初”即为年号纪年。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璟为人正直,坚守法度,对张昌宗引相工观凶吉之事,他要求朝廷把张昌宗交给官吏以正国法;张易之、张昌宗两人奉武后圣旨前来谢罪,他却避而不见。
B.宋璟忠于君王,爱护同僚。在玄宗准备赦免李朝隐等人时,他忙谢罪,不归恩于已,归过于上;在魏元忠被张易之诬陷时,他拿“名义“劝张说,终使魏元忠免死。
C.宋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担任广州都督期间,教广州人烧瓦筑墙建房子,改变广州人以竹茅建屋的习俗,减少了火灾,因而,广州人要为他立“遗爱颂”碑。
D.宋严以律已,不事权贵。他认为广州人因自己掌权,所以写溢美之辞,希望朝廷为之厘正;在朝宴上,他不呼张易之“五郎”,张昌宗“六郎”,而呼张易之为卿。
【小题5】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名义至重,不可陷正人以求苟免。缘此受谪,芬香多矣。
(2)顾左右叹曰:“吾悔不先碎竖子首而令乱国经。”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明宗纪论
北宋 欧阳永叔
①呜呼!自古治世少而乱世多。三代之王有天下者,皆数百年,其可道者,数君而已,况于后世邪,况于五代邪!
②予闻长老为予言:“明宗虽出夷狄,而为人纯质,宽仁爱人。”于五代之君,有足称也。尝夜焚香仰天而祝曰:“臣本藩人,岂足治天下!世乱久矣,愿天早生圣人。”自初即位,减罢宫人、令官;废内藏库,四方所上物悉归之有司。广寿殿火灾,有司理之,请加丹雘,喟然叹曰:“天以火戒我,岂宜增以侈邪!”岁尝旱已而雪暴坐庭中诏武德司宫中无得扫雪,曰:“此天所以赐我也。”数问宰相冯道等民间疾苦,闻道等言谷帛贱,民无疾疫,则欣然曰:“吾何以堪之,当与公等作好事,以报上天。”吏有犯赃,辄置之死,曰:“此民之蠹也!”以诏书褒廉吏孙岳等,以风示天下。其爱人恤物,盖亦有意于治矣。
③其即位时,春秋已高,不迩声色,不乐游畋①在位七年,于五代之君,最为长世。兵革粗息,年屡丰登,生民实赖以休息。然夷狄性果,仁而不明,屡以非辜诛杀臣下②。至于从荣父子之间,不能虑患为防,而变起仓卒,卒陷之以大恶,帝亦由此饮恨而终③……若从荣之变,任圜、安重诲等之死,可谓上下相徇④而毁誉乱真⑤之敝矣。……凡为国者,可不戒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本纪·明宗纪》)
(注)①畋:打猎。②臣下:指下文任圜、安重诲等人。③“至于从荣”五句:李从荣为唐明宗的次子,封秦王。长兴四年十一月,明宗病重,从荣认为已死,怕别人争位,带兵入宫,被诬为弑父篡位,死于乱军中。明宗本有意传位于从荣,闻从荣死,亦悲痛而死。大恶:弑父弑君之罪。趁唐明宗病危之际,起兵夺帝位,虽被镇压,但造成日后皇室成员内斗的祸因。④上下相徇:群臣互相猜忌。⑤毁誉乱真:说好说坏都不符合实际。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自古治世少而乱世多
A.安定B.治理C.医治D.整治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于五代之君|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B.当与公等作好事,以报上天|以诏书褒廉吏孙岳等,以风示天下
C.此天所以赐我也|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D.而变起仓卒|二败而三胜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况于后世邪,况于五代邪!
何况在后代的君主中呢!何况在五代的君主中呢!
B.数问宰相冯道等民间疾苦
(明宗)多次询问宰相冯道等关于百姓患病的痛苦。
C.以诏书褒廉吏孙岳等,以风示天下
(明宗)用诏书称赞廉吏孙岳等,来教化百姓。
D.生民实赖以休息
人民确实依赖(这些条件)来休养生息。
【小题4】用 “/”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共三处,多断不得分)。
岁 尝 旱 已 而 雪 暴 坐 庭 中 诏 武 德 司 宫 中 无 得 扫 雪。
【小题5】作者认为明宗的治国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加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