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行周,字尚质,幽州人也。父思继,昆仲三人,俱雄豪有武干,声驰朔塞。

及庄宗收燕,以行周隶明宗帐下。明宗征燕,率其下拥从。梁将刘鄩之据莘也,与太原军对垒,旦夕转斗。尝一日,两军成列,元行钦为敌军追蹑,剑中其面,血战未解。行周以麾下精骑突阵解之,行钦获免。庄宗方宠行钦,召行周抚谕赏劳,而欲置之帐下,又念于明宗帐下已夺行钦,更取行周,恐伤其意,密令人以利禄诱之。行周辞曰:“总管用人,亦为国家,事总管犹事王也。余家昆仲,脱难再生,承总管之厚恩,忍背之乎!”及两军屯于河上,觇知梁军自汴入杨村寨,明宗晨至斗门,设伏将邀之,众寡不敌,反为所乘。时势甚危蹙。行周闻之,出骑横击梁军,遂得解去。明宗之袭郓州也,行周为前锋。会夜分澍雨,人无进志,行周曰:“此天赞也,彼必无备。”是夜,涉河入东城,比曙平之。明宗即位,特深委遇。天成中,从王晏球围定州,败王都,擒托诺,皆有功。贼平,迁颍州团练使。晋祖建义于太原,唐末帝命张敬达征之,行周与符彦卿为左右排阵使。契丹主入援太原也,行周、彦卿引骑拒之,寻为契丹所败,遂与敬达保晋安寨,累月救军不至。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由是不复敢然,敬达遂为光远所害。

杜重威据鄴叛,汉祖以行周为招讨使,总兵讨之。鄴平,授鄴都留守,守太尉,进爵临清王。太祖践阼,加守尚书令,增食邑至一万七千户。太祖以行周耆年宿将,赐诏不名,但呼王位而已。慕容彦超据兗叛,太祖亲征,奉迎舆驾,倾家载贽,奉觞进俎,率以身先,太祖待之逾厚。广顺二年秋,以疾薨于位,享年六十八。

(节选自《旧五代史》)

(注)①高行周:曾在五代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多朝任职。②建义:起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
B.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
C.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
D.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仲”指兄弟,“昆”为哥哥,“仲”排行第二有时也是称呼他人弟兄的敬词。
B.“团练使”是唐代中期以后在不设节度使的地区设立的官职,掌管辖区军队事务。
C.“加”指“加官”,旧时于原有官职之外加领其他官衔,有时指在原有官职上升迁。
D.“践阼”多指新官履任。古代庇、寝堂前的主阶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故称履新为践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高行周曾带领精锐骑兵解救了庄宗的宠臣元行钦,庄宗欲将其招至帐下,被高行周拒绝。
B.明宗设伏兵截击梁军,却因寡不敌众而陷入险境,危急之中高行周派兵出击,明宗得以脱身。
C.高行周曾与符彦卿一起协助张敬达,阻击契丹军队增援太原,最终击退契丹援军,保住了晋安寨。
D.高行周曾贏得历朝数位皇帝的信任,太祖更是对其崇礼有加,即使对他下诏也不直呼其名。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夜分澍雨,行周曰:“此天赞也,彼必无备。”是夜,涉河入东城,比曙平之。
(2)慕容彦超据兖叛,太祖亲征,奉迎與驾,倾家载贽,太祖待之逾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17 12:02: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全节,字大雅,魏郡元城人也。父文操,本府军校,官至检校尚书左仆射。以全节之贵,累赠太师。全节少从军旅,同光末,为捉生指挥使。赵在礼之据魏州也,为邺都马步军都指挥使。唐明宗即位,授检校司空,历博、单二州刺史。

天成三年,赐竭忠建策兴复功臣,移刺郢州。长兴初,就加检校司徒,在郡有政声,俄授河西节度使。时明宗命高祖伐蜀师次岐山全节赴任及之具军容谒于辕门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还焉移沂州刺史。

清泰初,为金州防御使。会蜀军攻其城,州兵才千人,兵马都监陈知隐惧,托以他事出城,领三百人顺流而逸,贼既盛,人情忧沮。全节乃悉家财以给士,复出奇拒战,以死继之。贼退,朝廷嘉其功,诏赴阙,将议赏典。时刘延朗为枢密副使,邀其厚贿,全节无以赂之,谓全节曰:“绛州阙人,请事行计。”全节不乐,告其同辈,由是众口喧然,以为不当,皇子重美为河南尹,闻而奏焉。清泰帝召全节谓曰:“沧州乏帅,欲命卿制置。”翌日,授横海军两使留后。高祖即位,加检校太保,正授旌节。

天福五年,授检校太傅,移镇安州。时李金全据州叛,引淮军为援,因命全节将兵讨平之,以功加检校太尉。安重荣之叛也,授镇州行营副招讨兼排阵使,与重荣战于宋城,大败之。镇州平,加开府仪同三司,充义武军节度、易定祁等州观察处置、北平军等使。八年秋,丁母忧,寻起复焉。属契丹侵寇,加之蝗旱,国家有所征发,全节朝受命而夕行,治生余财,必充贡奉。开运元年秋,授邺都留守、检校太师、兼侍中、广晋尹、幽州道行营马步军都虞候,寻加天雄军北面行营副招讨使,阳城之战,甚有力焉。全节始拜邺都,以元城是桑梓之邑,具白襕(注)诣县庭谒拜,县令沈构逡巡避之,不敢当礼。全节曰:“父母之乡,自合致敬,勿让之也。”州里荣之。二年,授顺国军节度使,未赴镇卒,年五十五。赠中书令。

(选自《旧五代史·列传五》)

(注)襕(lán):古代一种上下衣相连的服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蜀军攻其城 会:恰逢B.朝廷其功   嘉:嘉赏
C.其厚贿 邀:邀请D.勿之也 让:推辞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明宗命高祖/伐蜀师/次岐山/全节赴任及之/具军容谒于辕门/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还焉移沂州刺史/
B.时明宗命高祖伐蜀/师次岐山/全节赴任及之/具军容谒于辕门/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还焉/移沂州刺史/
C.时明宗命高祖伐蜀/师次岐山/全节赴任/及之具军容/谒于辕门/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还焉/移沂州刺史/
D.时明宗命高祖伐蜀师/次岐山/全节赴任及之/具军容/谒于辕门/高祖以地理隔越/乃奏还焉/移沂州刺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全节因为父亲的缘故曾多次被授予太师的称号,后在河西节度使任上遇上了高祖,高祖任命他做了沂州刺史。
B.马全节在金州危难之时,拼死抗争保住了金州,但刘延朗趁皇上准备奖赏马全节的时候,准备狠狠地敲他的竹杠。
C.马全节因先后平定了李金全、安重荣的叛乱而多次受封,在国家困难时期,他兢兢业业,不侵占国家的财产。
D.马全节不摆架子,曾回到家乡拜见家乡长官,家乡人把这当作荣耀,但可惜的是马全节在五十五时就去世了。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2)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王晏球,字莹之。少沉勇有断,倜傥不群。梁祖之镇汴也,选富家子有材力者,置之帐下。晏球预选,从梁祖征伐,所至立功。梁末帝嗣位,以晏球为龙骧四军都指挥使。贞明二年四月十九日夜,汴州都将李霸等作乱,纵火焚剽,攻建国门,梁末帝登楼拒战。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梁末帝见骑军讨贼,呼曰;“非吾龙骧之士乎?”晏球奏曰:“乱者惟李霸一部,陛下但守宫城,迟明臣必破之。”既而晏球尽戮乱军。(唐)庄宗入汴,晏球率骑军入援。至封丘,闻梁末帝殂,即解甲降于庄宗。明年,霍彦威北捍契丹,受齐州防御史,乃赐姓氏,名绍虔。邺之乱,明宗入赴内难,晏球时在瓦桥,遗人招之。明宗至汴,晏球率骑至京师,以平定功授宋州节度使。天成二年,授北面行营副招讨,以兵戍满城。是岁,王都据定州,契丹遣秃馁率骑千余来援都,突入定州,晏球引军保曲阳。王都、秃馁出军拒战。晏球督厉军士,令短兵击贼。戒之曰:“回首者死。”贼军大败于嘉山之下,追袭至于城门。晏球围城既久,帝遣使督攻城,宴球曰:“贼垒坚峻,但食三州租税,抚恤黎民,爱养军士,彼自当鱼溃①。”帝然其言。晏球能与将士同其甘苦,得禄赐私财,尽以飨士,日具饮馔,与将校筵宴,待军士有礼,军中无不敬年冬,平贼。自初战至于城拔,不戮一士,上下欢心,物议以为有将帅之略。以功授天平军节度使。长兴三年,卒于镇,时年六十。赠太尉

(节选自《旧五代史·唐书》,有删改)

注释:①鱼溃:鱼腐烂。比喻自内崩溃。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晏球率骑至京师 从:跟随
②晏球围城既久,帝遣使督攻城 使:让
③军中无不敬伏   伏:通“服”,信服
④遥怜小儿女,未忆长安   解:晓得,懂得
⑤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山东为三处
期:预料
⑥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于是项王乃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
即:靠近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③④⑤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乱兵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
②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
B.①明年,霍彦威北捍契丹
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C.①得禄赐私财
②北龙只南向,半文入中国,惟南龙磅礴半宇内,其脉亦发于昆仑,与金沙江相并,南下环滇池亦达五岭。龙长则源脉亦长,江之以大于河也。
D.①年冬
②三子者皆与予厚善,日夕过,言能。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
【小题3】下列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梁祖之镇汴也,选富家子有材力者
B.契丹遣秃馁率骑千余来援都
C.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D.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小题4】下列对于文中词语及课本中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明,五代皇帝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也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始于汉初。
B.太尉,秦汉时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后来逐渐成为虚衔。文中是王晏球去世后皇帝为其加封的官职。
C.迁,一般用在古代官员官职变动中,“迁除”指升职,“左迁”指降职,“稍迁”指连续平级调动。
D.凤池,指凤凰池,对中书省的美称。柳永《望海潮》中“归去凤池兮”一句中“凤池”代指“朝廷”。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
(2)晏球督厉军士,令短兵击贼。戒之曰:“回首者死。”
(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彦泽,其先突厥部人也。后徙居阴山,又徙太原。彦泽为人骁悍残忍,目睛黄而夜有光,顾视如猛兽。以善射为骑将,数从庄宗、明宗战伐。与晋高祖连姻,高祖时,已为护圣右厢都指挥使、曹州刺史。与讨范延光,拜镇国军节度使。岁中,徙镇彰义。为政暴虐,常怒其子,数笞辱之。子逃至齐州,州捕送京师,高祖以归彦泽。彦泽上章请杀之,其掌书记张式不肯为作章,屡谏止之。
彦泽得式,剖心、决口、断手足而斩之。式父铎诣阙诉冤,谏议大夫郑受益、曹国珍,尚书刑部郎中李涛、张麟,员外郎麻麟、王禧伏阁上疏,论彦泽杀式之冤,皆不省。涛见高祖切谏,高祖曰:“彦泽功臣,吾尝许其不死。”涛厉声曰:“彦泽罪若可容,延光铁券何在!”高祖怒,起去,涛随之谏不已,高祖不得已,召式父铎、弟守贞、子希范等,皆拜以官,为蠲泾州民税,免其杂役一年,下诏罪己,然彦泽止削阶、降爵而已。于是,国珍等复与御史中丞王易简率三院御史诣阁门连疏论之,不报。
十二月丙寅,重威、守贞叛降契丹,彦泽亦降。耶律德光犯阙,遣彦泽与傅住儿以二千骑先入京师,彦泽倍道疾驱,至河,衔枚夜渡。壬申夜五鼓,自封丘门斩关而入。有顷,宫中火发,出帝以剑拥后宫十馀人将赴火,为小吏薛超所持。彦泽自宽仁门传德光与皇太后书入,乃灭火。大内都点检康福全宿卫宽仁门,登楼觇贼,彦泽呼而下之,诸门皆启。彦泽顿兵明德楼前,遣傅住儿入传戎王宣语,帝脱黄袍,素服再拜受命。使人召彦泽,彦泽谢曰:“臣无面目见陛下。”明日,迁帝于开封府,帝与太后、宫嫔、宦者十馀人皆步从。帝与太后所上德光表章,皆先示彦泽乃敢遣。帝取内库帛数段,主者曰:“此非帝有也。”不与。又使求酒于李崧,崧曰:“臣家有酒非敢惜,虑陛下忧躁,饮之有不测之虞,所以不敢进。彦泽自以有功于契丹昼夜酣饮自娱出入骑从常数百人迫迁出帝遂辇内库输之私第因纵军士大掠京师。皇子延煦母楚国夫人丁氏有色,彦泽使人求于皇太后,太后迟疑未与,即劫取之。耶律德光至京师,闻彦泽劫掠,怒,锁之,问:“彦泽当诛否?”百官皆请不赦,而都人争投状疏其恶,乃命高勋监杀之。彦泽前所杀士大夫子孙,皆缞绖杖哭,随而诟詈,以杖朴之。彦泽俯首无一言。
(节选自《五代史·张彦泽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彦泽自以有功/于契丹昼夜酣饮自娱/出入骑从常数百人/迫迁出帝/遂辇内库/输之私第/因纵军士大掠京师
B.彦泽自以有功于契丹/昼夜酣饮自娱/出入骑从常数百人/迫迁出帝/遂辇内库/输之私第/因纵军士大掠京师
C.彦泽自以有功于契丹/昼夜酣饮/自娱出入/骑从常数百人迫迁出帝/遂辇内库/输之私第/因纵军士大掠京师
D.彦泽自以有功/于契丹昼夜酣饮/自娱出入/骑从常数百人迫迁出帝/遂辇内库/输之私第/因纵军士大掠京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是地方行政的最高长官,唐改郡为州,以太守为刺史,刺史太守亦同。
B.诣阙,阙,原指宫殿前红色的双柱,代指朝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铁券,是中国君主专制时代皇帝赐给一般大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的一种特别证件。
D.缞绖,在古代缞和绖就是丧服和丧带,缞绖合在一起说就指整套丧服。其中父亲去世穿斩缞,守孝三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彦泽骁勇残忍,战功赫赫。他面相凶恶,怒视如猛兽。随皇上屡立战功,深得唐庄宗、明宗、晋高祖的信任。
B.张彦泽为政暴虐,滥杀无辜。他在治理期间,冤杀张式,张式父亲赴京伸冤,朝中许多大臣也上疏论及张式的冤情,但皇上拒不处死张彦泽,只下诏让他处罚自己。
C.张彦泽背信弃义,刻薄寡恩。他背叛后晋,叛降契丹,他攻入后晋都城,控制后晋出帝,令皇上失去自由,尊严丧失。
D.张彦泽坏事干尽,终尝恶果。他自恃有功,贪财好色,他把内库金银运往自己家中,劫取楚国夫人丁氏,弄得天怒人怨,最后耶律德光把他处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彦泽顿兵明德楼前,遣傅住儿人传戎王宣语,帝脱黄袍,素服再拜受命。
(2)臣家有酒非敢惜,虑陛下忧躁,饮之有不测之虞,所以不敢进。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宪,字允中,晋阳人,世以军功为牙校。宪始童丱(guàn),喜儒学,励志横经,不舍昼夜。太原地雄边服,人多尚武,耻于学业,惟宪与里人药纵之精力游学,弱冠尽通诸经,尤精《左传》。尝袖行所业,谒判官李袭吉,一见欣叹。既辞,谓宪曰:“子勉之,将来必成佳器。”石州刺史杨守业喜聚书,以家书示之,闻见日博。

庄宗为行军司马,广延髦俊,素知宪名,令朱守殷赍书币延之。岁余释褐交城令,秩满,庄宗嗣世,补太原府司录参军。十二年,庄宗平河朔,念籓邸之旧,征赴行台。十三年,授监察,赐绯,署魏博推官,自是恒簪笔扈从。从讨张文礼,镇州平,授魏、博、镇、 冀十郡观察判官,改考功郎中,兼御史中丞,权镇州留事。庄宗即位,宪学识优深,尤精吏道,剖析听断,人不敢欺。

初,庄宗行即位之礼,卜鞠场吉,因筑坛于其间,至是诏毁之。宪奏曰;“即位坛是陛下祭接天神受命之所,自风燥雨濡之外,不可辄毁,亦不可修。魏繁阳之坛,汉汜水之坛,到今犹有兆象。存而不毁,古之道也。”即命治之于宫西。数日,未成。会宪以公事获谪,阁门待罪,上怒,戒有司速治行宫之庭,碍事者毕去,竟毁即位坛。宪私谓郭崇韬曰;“不祥之甚,忽其本也。”

四年二月,赵在礼入魏州。时宪家属在魏,关东俶扰,在礼善待其家,遣人赍书至太原诱宪。宪斩其使,书不发函而奏。既而明宗为兵众所劫,诸军离散,地远不知事实,或谓宪曰:“蜀军未至,洛阳窘急,总管又失兵权,制在诸军之手,又闻河朔推戴,事若实然,或可济否?”宪曰:“治乱之机,间不容发,以愚所断,事未可知。愚闻药纵之言,总管德量仁厚,素得士心,余勿多言,志此而已。”四月五日,李存渥自洛阳至,口传庄宗命,并无书诏,惟云天子授以只箭,传之为信。众心惑之,时事莫测。左右献画曰:“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欲据城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事万全矣。”宪良久曰:“吾本书生,无军功而致身及此,一旦自布衣而纡金紫, 向来仕宦非出他门,此画非吾心也。事苟不济,以身徇义。”翌日,符彦超诛吕、郑,军城大乱,燔剽达曙。宪初闻有变,出奔沂州。既而有司纠其委城之罪,四月二十四日,赐死于晋阳之千佛院。明宗郊礼大赦,有司请昭雪,从之。

(选自《旧五代史·张宪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欲据城/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事万全矣
B.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欲据城/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事万全矣
C.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欲据城/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事万全矣
D.存渥所乘/马已戢其饰/复召人谋事/必行阴祸/因欲据城/宁我负人/宜早为之所/但戮吕郑二宦/且系存渥/徐观其变/事万全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丱(guàn),指童子。丱,丱角,儿童发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蛮夷童丱,犹能以学成忠。”
B.簪笔扈从,插笔于冠或笏,以备书写。古代帝王近臣、书吏及士大夫均有此装束。
C.总管,古代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D.河朔,泛指黄河以北地区。“朔”在空间上指北方,在时间上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晦日是农历每月三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宪聪敏好学,在学问上有造诣。太原地势雄险偏僻,当地的人多尚武力,耻于读书,而张宪却精通《左传》,并得到了判官李袭吉的称赞。
B.张宪性格耿直。庄宗下令拆毁即位坛,他引经据典,陈述即位坛是接天神受命之所,因此遭到贬谪,在阁门待罪。
C.张宪忠心耿耿。赵在礼想通过善待张宪家人来引诱张宪投降,但张宪不为所屈,斩了来使并将未打开的信件上奏朝廷。
D.张宪感念君恩。左右献策要求杀掉吕、郑两个宦官,并且拘留李存渥,张宪被迫同意,决定若不能成功,便以身殉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多尚武,耻于学业,惟宪与里人药纵之精力游学,弱冠尽通诸经,尤精《左传》。
(2)庄宗为行军司马,广延髦俊,素知宪名,令朱守殷赍书币延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钱镠,杭州临安县人。少善与槊,喜任侠,以解仇报怨为事。唐乾符中,事于潜镇将董昌为部校。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唐僖宗在蜀,诏董昌讨伐,昌以军政委镠,镠率士进攻越、润州,平江、浙。除董昌浙东节度使、越州刺史,表镠代己为杭州刺史。唐景福中,昌渐骄贵,自言身应符谶,又为妖人王百艺所诳,僭称尊号,乃于越州自称罗平国王,年号大圣,伪命镠为两浙都将。镠不受命,以状闻,唐昭宗命镠讨伐。乾宁四年,镠率浙西将士破越州,朝廷嘉其功,赐镠铁券,又除宰臣王溥为威胜军节度。

镠于唐昭宗朝,位至太师、中书令、本郡王,食邑二万户。梁祖革命,以镠为尚父、吴越国王。同光中,赐玉册、金印。镠在杭州垂四十年,穷奢极贵。钱塘江旧日海潮逼州城,镠大庀工徒,凿石填江,又平江中罗刹石,悉起台榭,广郡郭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镠学书,好吟咏。江东有罗隐者,有诗名,闻于海内,依镠为参佐。镠尝与隐唱和。隐好讥讽,尝戏为诗,言镠微时骑牛操梃事。镠亦怡然不怒,其通恕也如此。镠虽季年荒恣,然自唐朝,于梁室,庄宗中兴已来,每来扬帆越海,贡奉无阙,故中朝亦以此善之。

镠以长兴三年三月二十八日薨,年八十一。镠初事董昌,时年甫壮室,性尚刚烈。时有儒士谒于主帅,已进刺矣,见镠稍怠,镠怒,投之罗刹江,及典谒者将召,镠诈云:“客已拂衣去矣。”迨于晚岁,方爱人下士,留心理道,数十年间,时甚归美,斯亦近代之名王也。

(节选自《旧五代史·世袭列传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
B.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
C.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
D.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射”是指射箭。《周礼》中记载,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分别为礼、乐、射、弈、书、数。
B.节度使,官职名。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C.铁券,是君主专制时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死罪的一种特别证件。
D.食邑,指我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盛行于周。后随分封制度废弛而意义不断演化,唐宋时作为赐予宗室和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加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镠军事才能突出。他年轻时征战黄巢,后又奉旨讨伐自立为王的董昌,均获得了胜利,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B.钱镠治国有略。他治理钱塘潮造福百姓,但是也极尽奢华之能事,大兴土木,使得百姓颇有微词。
C.钱镠赏识人才。罗隐素有诗名,他委以职务,并同他诗文唱和,即使罗隐出言不逊也一笑了之。
D.钱镠年轻时刚烈任性,会因为小事置人于死地。至晚年逐渐留心处理事情的方法,体爱下士,获得了美誉。
【小题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郡郭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
(2)隐好讥讽,尝戏为诗,言镠微时骑牛操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