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岘,吴王恪孙也。折节下士,长吏治。天宝时,累迁京兆尹。杨国忠使客骞昂、何盈擿安禄山阴事,讽京兆捕其第,得安岱、李方来等与禄山反状,缢杀之。禄山怒,上书自言,帝惧变,出岘为零陵太守。岘为政得人心,时京师米翔贵,百姓乃相与谣曰:“欲粟贱,追李岘。”寻徙长沙。永王为江陵大都督,假岘为长史。乾元二年,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辅国用权,制诏或不出中书,百司莫敢覆。岘顿首帝前,极言其恶,帝悟,稍加检制,辅国由是让行军司马,然深衔岘。凤翔七马坊押官盗掠人,天兴令谢夷甫杀之。辅国讽其妻使诉枉,诏监察御史孙蓥鞫之,直夷甫。其妻又诉,诏三司讯之,无异辞。妻不承,辅国助之,乃令侍御史毛若虚覆按。若虚委罪夷甫,言御史用法不端。逐李晔岭南,流蓥播州。岘谓责太重,入言于帝曰:“若虚希旨用刑,乱国法。陛下信为重轻,是无御史台。”帝怒,乃出岘为蜀州刺史。时右散骑常侍韩择木入对,曰:“岘言直,不敢专权,陛下宽之,只益盛德耳。”代宗立,入为礼部尚书兼宗正卿。乘舆在陕,由商山走帝所。还京,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初,东京平,陈希烈等数百人待罪,议者将悉抵死,帝意亦欲惩天下。岘时为三司,独曰:“法有首有从,情有重有轻,若一切论死,尚为仁恕哉?况河北残孽劫服官吏,其人尚多,今不开自新之路而尽诛之,是坚叛者心,使为贼致死。困兽犹斗,况数万人乎?”衣冠蒙更生,贼亦不能使人归怨天子,岘力也。永泰二年卒,年五十八。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卷五十六》)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盈擿安禄山阴事    擿:指使
B.讽京兆捕其第 第:住宅
C.然深衔岘 衔:怨恨
D.若虚希旨用刑 希:迎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顿首,叩头下拜,顿地即举起。在古代是比稽首更重的拜礼。也用于重大事情请求或谢罪。
B.三司,唐代主管刑狱的三个机构,当出现重大案件时,由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三司会审。
C.东京,指洛阳。唐朝时设都于长安,称为西京,又因洛阳在京城的东面,故称东京或东都。
D.衣冠,衣服和帽子,古代士以上戴冠,因此又以衣冠来代指缙绅、士大夫,文中即是此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岘长于吏治,为政深得民心。他曾任京兆尹,后被皇帝贬为零陵太守,京城米价飞涨,百姓用歌谣“想使米粟贱,莫过追回李岘”表达对他的肯定。
B.李岘为人忠耿,敢言佞臣罪恶。李辅国乱政专权,私自让中书省拟制诏书,百官不敢违其意,李岘向皇帝直言其罪,让皇帝醒悟,对李辅国加以约束。
C.李岘直言进谏,言辞触怒皇帝。他认为对李晔、孙蓥等处罚太重,轻信毛若虚,是眼中没有御史台的做法。皇帝对李岘的话很生气,贬其为蜀州刺史。
D.李岘执法公正,处事仁爱宽容。对于如何处置叛贼陈希烈等人的问题,他认为凡事有首恶有从犯,不能一概处死。此举最终使很多人的性命得以保全。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辅国讽其妻使诉枉,诏监察御史孙蓥鞫之,直夷甫。
(2)岘言直,不敢专权,陛下宽之,只益盛德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17 09:04: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白,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药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磷辟为府僚佐。磷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还寻阳。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注①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唐玄宗二年追谥。②有道:唐时选举科目之一。③頮:huì,洒。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磷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B.磷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C.磷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D.磷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之后取字,二者常有某种联系,人们常称呼字以表示礼貌。
B.诗书,文中指诗作和书法。文中的“通诗书”指李白善于写诗,书法亦有较深的造诣。
C.天宝,唐玄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
D.赦,指减轻或免除刑罚。新皇帝登基或者皇宫有重大喜庆时,通常会赦免一批罪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受到赞赏。苏颋为益州长史时,看到李白,认为他是不同一般的人;李白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叹说:“您是天上被贬下人间的仙人啊。”
B.李白慷慨豪爽。他爱好纵横术数,学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客居任城时,同孔巢父等五人居于徂徕山,整天酣饮,当时号称“竹溪六逸”。
C.李白放荡不羁。他陪玄宗饮酒,喝醉了,让高力士替他脱鞋;他曾借着月色与崔宗之乘船从采石至金陵,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旁若无人。
D.李白才华横溢。李白与玄宗在沉香亭饮酒,玄宗心中突然有些感慨,想要李白替他写歌词,李白酒醉稍醒后,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不留余思。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2)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字文明,余庆从父行也。幼有奇志,善属文,所交皆天下有名士。擢进士、宏辞高第。张延赏帅剑南,奏署掌书记。入为起居郎、翰林学士。德宗自兴元还,置六军统军视六尚书,以处功臣,除制用白麻付外。又废宣武军,益左右神策,以监军为中尉。窦文场恃功,阴讽宰相进拟如统军比。当作制,奏言:“天子封建,或用宰相,以白麻署制,付中书、门下。今以命中尉,不识陛下特以宠文场邪?遂著为令也?”帝悟,谓文场曰:“武德、贞观时,中人止内侍,诸卫将军同正赐绯者无几。自鱼朝恩以来,无复旧制。朕今用尔不谓无私,若麻制宣告,天下谓尔胁我为之。”文场叩头谢。更命中书作诏,并罢统军用麻矣。明日,帝见曰:“宰相不能拒中人,得卿言乃悟。”顺宗病,不得语,王叔文与牛美人用事,权震中外,惮广陵王雄睿,欲危之。帝召草立太子诏,纲不请辄书曰:“立嫡以长。”跪白之,帝颔乃定。宪宗即位,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门下侍郎。始,卢从史阴与王承宗连和,有诏归潞,从史辞潞乏粮。李吉甫密谮漏言于从史,帝怒,召学士李绛语其故,且曰:“著何而处?”绛曰:“诚如是,罪当族。然谁以闻陛下者?”曰:“吉甫为我言。”绛曰:“任宰相,识名节,不当如犬彘枭獍与奸臣外通。恐吉甫势轧内忌,造为丑辞以怒陛下。”帝良久曰:“几误我!”先是,杜黄裳方为帝夷削节度,强王室,建议裁可,不关决于常默默。居位四年罢为太子宾客久乃检校礼部尚书出为岭南节度使后累迁河中节度入为御史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太子少保文宗太和中,年老乞骸骨,以太子太傅致仕。卒,年七十八。本以儒术进,守道寡欲,所居不为烜赫事,以笃实称。善名理学,世以耆德推之。

(选自《新唐书·郑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居位四年/罢为太子宾客久/乃检校礼部尚书/出为岭南节度使/后累迁河中节度/入为御史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太子少保
B.居位四年/罢为太子宾客久/乃检校礼部尚书/出为岭南节度/使后累迁河中节度/入为御史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太子少保
C.居位四年/罢为太子宾客/久乃检校礼部尚书/出为岭南节度使/后累迁河中节度/入为御史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太子少保
D.居位四年/罢为太子宾客/久乃检校礼部尚书/出为岭南节度/使后累迁河申节度/入为御史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太子少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父为伯父、叔父的通称。年长于父者为从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文中的郑余庆跟郑父亲同辈。
B.进士为唐朝科举考试的一个重要科目,始置于隋朝。其考试内容、录取方式等与明清时代不尽相同。
C.乞骸骨即让骸骨得以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张衡传》中“上书乞骸骨”亦为此意。
D.儒术指先秦儒家的学说、原则、思想等。自西汉“独尊儒术”以来,一直被封建君主作为统治的依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幼有大志,颇有才学。他善写文章,结交天下名士,科举考试成绩优异,不但精通儒术,而且擅长名理之学。
B.郑坚持原则,不阿权贵。宠宦窦文场任中尉,郑反对以白麻署制;唐顺宗命他起草立太子诏,他主张立嫡长子。
C.郑曾受诬陷,幸得无事。李吉甫暗中诬陷郑泄密,引得皇帝大怒,幸而李绛仗义执言,使郑免除灭族之罪。
D.郑守道寡欲,忠诚老实。任宰相时杜黄裳行事独断,他沉默不语;为官期间不做烜赫之事,世人推重他年高有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今用尔不谓无私,若麻制宣告,天下谓尔胁我为之。
(2)始,卢从史阴与王承宗连和,有诏归潞,从史辞潞乏粮。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绅,字公垂,中书令敬玄曾孙。世宦南方,客润州。绅六岁而孤,哀等成人。母卢,躬授之学。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元和初,擢进士第,补国子助教,不乐,辄去。客金陵,李锜爱其才,辟掌书记。锜浸不法,宾客莫敢言,绅数谏,不入;欲去,不许。会使者召锜,称疾,即胁使者为众奏天子,幸得留。锜召绅作疏,坐锜前,绅阳怖栗,至不能为字,下笔辄涂去,尽数纸。锜怒骂曰:“何敢尔,不惮死邪?”对曰:“生未尝见金革,今得死为幸。”或言许纵能军中书,绅不足用。召纵至,操书如所欲,即囚绅狱中,锜诛,乃免。或欲以闻,谢曰:“本激于义,非市名也。”
穆宗召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稹为宰相,而李逢吉教人告于方事,稹遂罢;欲引牛僧孺,惧绅等在禁近沮解,乃授德裕浙西观察使。僧孺辅政,以绅为御史中丞,顾其气刚卞,易疵累,而韩愈劲直,乃以愈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免台参以激绅。绅、愈果不相下,由是皆罢之,以绅为江西观察使。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会敬宗立,逢吉知绅失势可乘,使守澄从容奏言:“先帝始议立太子,杜元颖、李绅劝立深王,独宰相逢吉请立陛下,而李续、李虞助之。”逢吉乘间言绅尝不利于陛下,请逐之。帝初即位,不能辨,乃贬绅为端州司马。后天子于禁中得先帝手缄书一笥,发之,见裴度、元颖、绅三疏请立帝为嗣,始大感悟,悉焚逢吉党所上谤书。始,绅南逐,历封、康间,湍濑险涩,惟乘涨流乃济。康州有媪龙祠,旧传能致云雨,绅以书祷,俄而大涨。开成初,郑覃以绅为河南尹。河南多恶少,或危帽散衣,击大球,尸官道,车马不敢前。绅治刚严,皆望风遁去。武宗即位,徙淮南,封赵郡公。居位四年,以足缓不任朝谒,辞位。卒,赠太尉,谥文肃。
(节选自《新唐书·李绅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B.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C.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D.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逢吉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指年幼丧父,“鳏寡孤独”一词中,“鳏”指老而无子,“寡”指老而无夫,“孤”,指幼而无父,“独” 老而无妻。
B.“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国子助教”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
C.“金陵”是南京的别称,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六朝古都,其别称还有石头城、江宁、杨洲、建康、秦淮、应天等。
D.祠,是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处所。“祠”左旁“示”表示向神灵出示呈现的祭品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绅很有才华,他出生于官宦世家,他个子矮小且擅长写诗,当时人称他为 “短李”。
B.李绅智勇双全,他不愿为李锜写奏章,就假装害怕发抖写不成字,李锜就以死相威胁时,他也毫不畏惧。
C.李绅经历坎坷,他曾因得罪李锜而下狱,也曾被牛僧孺罢免御史中丞之职,因建议立深王为太子而被贬为端州司马。
D.李绅颇有政绩,他历经多代帝王,担任过多种官职,当地方官也能造福于民,死后还被追封为太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锜浸不法,宾客莫敢言,绅数谏,不入。
(2)或欲以闻,谢曰:“本激于义,非市名也。”

同类题4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小题。
皇甫无逸,字仁俭,京兆万年人。父诞,隋并州总管府司马,汉王谅反.逼之不从.见杀。时五等废,炀帝熹诞忠.赠诞柱国、弘义郡公。
无逸历淯阳太守,治为天下最,再迁右武卫将军。帝幸江都,诏居守洛阳。帝被杀,乃与段达、元文都立越王侗。及王世充篡,弃母妻,斩关自归。追骑及,无逸顾曰:“吾有死,终不能同尔为逆。”解金带投之地,曰:“以与尔,无相困。”骑争下取,由是获免。
高祖以无逸本隋勋旧,尊遇之,拜刑部尚书,封滑国公。时蜀新定,吏多横恣,人不聊生,诏无逸持节巡抚,得承制除吏。既至,黜贪暴,用廉善,法令严明,蜀人以安。
皇甫希仁,憸人也,诬告无逸为母故阴交世充,帝判其诈,斩希仁,遣给事中李公昌驰谕。又有告无逸交通萧铣者,时无逸与行台仆射窦璡不协,因表自陈,并上璡罪。有诏刘世龙、温彦博按之,无状,遂斩告者而黜璡。及还帝劳曰比多谮毁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
拜民部尚书,出为同州刺史。所至辄闭閤不通宾客,左右无敢出入者;所须皆市易它境。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然过自畏慎,每上表疏,读数十犹惧未审,使者上道,追省再三乃得遣。母在长安疾笃,太宗命驰驿召还承问,忧悸不能食,道病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孝。王珪驳曰:“无逸入蜀,不能与母俱,留卒京师,子道未足称,不可谓孝。”乃更谥良。
(选自《新唐书·皇甫无逸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还帝劳曰/比多谮毁/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
B.及还/帝劳曰/比多谮毁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
C.及还/帝劳曰/比多谮毁/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
D.及还帝劳曰/比多谮毁/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等,《礼记》中将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文中的“五等,特指五等爵制。
B.炀帝、高祖均为皇帝的庙号,高祖指开国之君,“炀”是贬义,隋炀帝是中国声名较差的皇帝之一。
C.民部,官署名,后在唐代因避讳而改为户部,是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
D.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文中的“谥”是官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逸效命朝廷.深受信任。隋炀帝巡视江都时下诏命他守卫洛阳;隋炀帝被杀后.他同段达等人一起拥立越王为帝。
B.无逸精于治理.才能突出。隋朝时,他担任淯阳太守,政绩被评为优等;唐高祖时,他将战后的蜀地治理得井然有序。
C.无逸严于律己,为官清廉。他在外任同州刺史时。所到之处往往闭门不交接宾客,所需要的物资都是从辖境以外买来。
D.无逸做事细致,处事谨慎。他向皇帝上表章,读了上十遍还不放心,使者已上路了,还要追上去再三叮嘱后才让派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蜀新定,吏多横恣,人不聊生,诏无逸持节巡抚,得承制除吏。
(2)有诏刘世龙、温彦博按之,无状,遂斩告者而黜璡。
(3)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哥舒曜,哥舒翰之子,子明。八岁,玄宗召见华清宫,尚辇奉御。以翰陷贼,哀愤号恸,故吏裴冕、杜鸿渐等见之叹息。李光弼讨河北,曜请行,拜鸿胪卿,为光弼副。救宋州有功,改殿中监,袭封,为东都镇守兵马使。德宗立,李希烈陷汝州,以周晃为伪刺史。诏拜曜汝州行营节度使,将兵万人讨希烈。帝召见,问曰:“卿治兵孰与父贤?”对曰:“先臣,安敢比。但斩长蛇,殪封豕①,然后待罪私室,臣之愿也。”帝曰:“尔父在开元时,朝廷无西忧;今朕得卿,亦不东虑。”及行,帝通化门。是日牙干②折时以翰出师已如此而斩持旗者卒以败今曜复尔人忧之。曜击贼,收汝州,禽晃以献,斩其将二人。希烈退保许州。诏城襄城,曜以疲人版筑③不如按甲持重以挫之,帝不许。曜进颍桥,雷震军中七马毙,曜惧,还屯襄城。希烈遣众万人纵火攻栅,殪人于堑以薄垒,曜苦战破之。居数月,希烈自率兵三万围曜,筑甬道属城,矢集如雨。帝遣神策将刘德信以兵三千援之,又诏河南都统李勉出兵相掎角。勉以“希烈在外,许守兵少,乘虚袭之,希烈自解”,乃遣部将与德信趋许,未至,有诏切,使班师。德信等惶惑还,至扈涧,为贼设伏诡击,死者殆半。勉恐东都危,使将李坚华以兵四千往守,贼梗道,不得入。汴兵沮,襄城围益急。帝乃诏普王讨蔡州。未行,京师乱,帝奉天。襄城陷,曜走洛阳。会母丧,夺为东都畿节度使。迁河南尹。曜拙于统御,而锐杀戮,士畏而不怀。贞元元年,部将叛,曜挺身免。帝以汴州刺史薛珏代之。终右骁卫上将军,幽州大都督。

注①殪封豕:殪,杀死;封豕,大猪,比喻贪暴者。②牙干:军中长官住所的旗杆。③版筑:筑土墙。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通化门 祖:祭祀
B.曜进颍桥 次:临时驻扎
C.有诏切 让:责备
D.帝奉天 幸:移驾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日/牙干折时/以翰出师已如此/而斩持旗者卒/以败/今曜复尔/人忧之
B.是日/牙干折/时以翰出师已如此/而斩持旗者卒/以败/今曜复尔/人忧之
C.是日/牙干折/时以翰出师已如此/而斩持旗者/卒以败/今曜复尔/人忧之
D.是日/牙干折时/以翰出师已如此/而斩持旗者/卒以败/今曜复尔/人忧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代男子成年行冠礼后取的表字,自称用字表示谦虚,称人用名表示尊敬。
B.“擢”指官职提升,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语还有“授”“拜”“陟”等。
C.“节度使”是古代集地方军政大权的官员。因官员受职之时,朝廷赐予旌节,故称。
D.“赠”指古代皇帝为死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依其生前事迹赐予其相应的称号。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哥舒曜世出名门,富有军事才能。他是唐朝名将哥舒翰的儿子,曾做李光弼的副将随他讨伐河北,并因为建立军功,由尚辇奉御改任殿中监一职。
B.哥舒曜谦恭有度,深得皇帝信任。在与德宗的问答中,他曾自言治兵之才不及其父,表现出他的耿耿忠心,让德宗放心地派他将兵万人征讨李希烈。
C.哥舒曜虽历苦战,最终失守襄城。李希烈采取极端的办法来进攻襄城,被哥舒曜经过苦战破解;但后来李希烈变本加厉进行围攻,襄城最终沦陷。
D.哥舒曜治军乏术,军队上下离心。他不善于统率部下,对部下动辄杀戮而不加体恤,贞元元年,他的部将发动了政变,哥舒曜差点死于乱军之中。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城襄城,曜以疲人版筑不如按甲持重以挫之,帝不许。
(2)德信等惶惑还,至扈涧,为贼设伏诡击,死者殆半。